方亮 卫小妮
〔摘要〕 “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是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遵循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建强建好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则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紧迫任务、培养“一懂两爱”人才的重要使命和新农科建设的现实需要。当前,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面临着发展相对滞后、学科定位存在偏差、综合实力总体较弱、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农业院校应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高校特点系统谋划、突出特色,更好地发挥其在涉农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和宣讲普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校;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0)06-0105-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视察时强调:“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发挥应有作用。” 〔1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深刻阐明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方向、地位和使命,而且指出了建强建好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遵循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
一、 建强建好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分两批重点建设21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各省也先后实施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建设计划,呈现出了重点示范、全面提升的良好势头。我国目前有70余所高等农林院校 〔2 〕,是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在高等教育布局中占居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一环。当前,建强建好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紧迫任务、培养“一懂两爱”人才的重要使命和新农科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紧迫任务
2005年,党中央决定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4 〕。为了规范学院和学科发展,教育部于2017年、2019年印发了《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8年出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019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农业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必须将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新趋势、新特征和新要求。
(二)培养“一懂两爱”农业人才的使命要求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的关键则是人才振兴。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农业院校要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5 〕。为此,农业院校要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且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突出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目标和规律,构建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新农科建设的现实需要
围绕新农科建设,“安吉共识”从宏观层面提出了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发展新农科的“四个面向”新理念;“北大仓行动”从中观层面推出了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八大行动”新举措;“北京指南”启动了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以项目促建设、以建设增投入、以投入提质量,让新农科落地生根 〔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客观存在和主观世界的各种具体现象的抽象归纳,并凝练出其中的客观规律,能够为科学把握农业学科的规律特征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农业院校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完善农业院校学科体系,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而且能够为其他学科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撑。
二、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科层次的农业院校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机构设置、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理论创新、宣讲普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整体上比较滞后,在学科定位、内涵建设、理论创新和价值引领等方面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学科定位存在偏差
学科是学院建设的龙头和基石,准确把握学科的属性、内涵、边界、发展趋势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基础,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价值引领的教学科研机构,与一般的二级学院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但在办学过程中,部分农业院校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的差异性认识不清,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功能重视不够,使其在建设过程中,政治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对其他学科的引领推动作用逐渐被弱化。有些马克思主义学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划分不清。地方农业院校大多是从单一的农科发展而来,学科意识不强、边界模糊,“借船出海”和“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马克思主义学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嫁接”到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等学科中。还有些马克思主义学院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形成发展和创造性运用” 〔7 〕这一研究对象聚焦不够。部分农业院校没有制定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等专项规划,评价体系与农科和理工科评价体系混同,职称晋升、资源配置、激励奖惩缺乏符合学科特点的体系,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二)综合实力相对偏弱
与综合类、文科类和师范类高校相比,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缺乏人文社科力量的支撑和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条件,起步先天不足,属于弱势学科。教育部公布的两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没有一所农业院校。截至2020年6月,仅中国农业大学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东北林业大学有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从总体上来看,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整体实力薄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中,大多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和“党的建设”,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则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没有涉及。在涉农学科已经完成规模扩张和学科布局,转向内涵式发展的现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外延和内涵式发展的双重压力仍然很大,难以适应学科长足发展和优秀后续人才补充的需要,如学科带头人缺乏,高水平著作、科研课题获批、科研成果获奖等较少,决策咨询服务能力不足等。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调剂生源和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跨考生源较多,学生理论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位论文偏离本专业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亟待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八个相统一”。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部分农业院校重农科、轻人文的思维惯性尚未完全改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重视不够,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到位,口头上表态多、针对性指导少、实质性支持少。部分农业院校课程安排不合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在教学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优先安排专业课和小班课,忽视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序衔接,将课程集中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另外,农业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精彩课件、课程资源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引进和共享力度不够,网络课程的引进和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相对滞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创新的效果也不明显。
三、建强建好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路径
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客观分析自身实际、明确发展定位,借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经验,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宣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三农”问题有机融合
影响一个学院发展定位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既有外部的因素,如学院的办学历史和综合实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在大学赋予的特定任务等,又有内部的因素,如学科基础、学科的规定性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定位,长期以来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但其成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此,农业院校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这个根本,准确把握本色与特色的关系。一要在整体把握学科体系和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这一基本原则,防止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过程中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二要根据农业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建设与“三农”问题密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应重点研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重点研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新时代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承担者;党的建设学科,应重点研究乡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党建问题,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等。三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农科等优势学科相融合,探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并在服务与支持农科等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拓展自身研究领域,以逐渐形成学科特色。总之,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一级学科的框架内,结合农科传统和优势,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通过政策、项目等引导教师向相关学科靠拢。
(二)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涉农人才培养的思想价值引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8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围绕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重点解决好“谁来教”“怎样教”的问题。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一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期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兩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和阐释者。二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强化教师读经典、悟原理的同时,推进教师社会实践常态化、项目化,并引导他们参与涉农研究项目,以使其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农情,涵养情怀、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其次,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9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鲜明的政治属性和价值导向,教师应促进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融合统一。教师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上下功夫,讲清楚理论背后的规律和逻辑,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以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师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促进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融合。教师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发掘本地和本校的教育资源,按照农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科学素养、创新精神、爱农情怀的培养。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引导他们理性分析现实问题,最终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时代新人。
(三)立足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高水平的研究是支撑学科和教学发展的基础,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倾向,在理论研究方面多下苦功、多練真功。一要引导教师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论断,从历史、逻辑、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的高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脉络和客观规律,切实增强为乡村振兴育人才、出成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二要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科学研究与农业学科相结合。如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观点时,可以充分利用农业院校与“三农”贴近的优势,引导师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服务人民、敬畏人民;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人与自然关系、政党建设等论断时,可以结合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广大师生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撑。三要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教师研究的基础和兴趣,注重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的发掘,确立教学导向、学科导向和现实导向紧密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科研导向,以帮助他们确立研究方向。四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如资助和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讨交流活动,以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2018-05-03(01).
〔2〕陈焕春,陈新忠.新常态下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取向〔J〕.高等农业教育,2018(01):3-5.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5〕新华社.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J〕.中国农业,2019(04):43.
〔6〕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指南”唱响新农科建设第三部曲〔EB/OL〕. (2019-12-06).http://www.eol.cn/news/dongtai/ 201912/t20191206_1697531.shtml.
〔7〕梅荣政.在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建和发展〔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05):37-51.
〔8〕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2018-04-24).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 334099.html.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