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 李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部分高校学生仍存在贫困求学的情况。由此,我国诸多高校均实行了学生学习资助计划,以帮助贫困学子减轻经济压力。但在长期的实行过程中,工作管理人员在其中发现一系列问题。在当代“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加强学生资助精准化现已成为高校资助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其次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推进高校学生资助精准化,列举了几项具体策略,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在高校学生资助活动实行过程中,此类理念的实行价值尤能体现。我国高校为协助贫困学子实现高校求学梦,通过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形式对学生予以资助。但在资助精准化实行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对“精准扶贫”背景下推进高校学生资助精准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精准扶贫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根本需求。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之重,优质的教育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国家及社会的高效建设。高校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专业技能的“加成”阶段,应结合我国发展需求及各地经济差异展开学生资助工作,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逐步实现稳定发展。高校资助工作能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及院校的关怀,进而使其在自身专业学习过程中时刻谨记保证自身学习质量,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并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自身努力有效回报培养自己的院校及国家。
其次,精准资助工作是教育扶贫活动的基础。我国政府曾作出贫困资助保障的相关承诺。我国政府在全国各地展开了诸多教学资助政策的推行,以避免部分贫困学生因资金问题而辍学。此类学生的精确查找及资助,是我国教育扶贫活动的实行基础,只有初期确认当前受资助学子资格的具备,才能保证后期一系列扶贫工作的实行效力。
最后,精准资助工作可促进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要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公正”这一理念。在高校教学发展过程中,国家及政府明确提出贫困子女亦应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能促进此类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经此类政策的帮助后,贫困学生的生活压力会随之减轻,进而能在与身边同学的相处中表现相对自信的一面,有利于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
资助团队力量有限
当前多数高校资助团队多由学校财政部门及各班级导员组成,而并非设置专门部门及专员进行事务处理。尽管部分资助工作具有阶段性的实行特点,但其服务对象为当前高校全部贫困学生,资助团队成员“身兼数职”的境况会严重影响相关工作的执行质量。在进行学生资料审查时。此类成员或因其他事务的干扰无法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同时院校财务人员与导员并未接触过经济社会形式配套的资助理念,或会导致资助工作存在不合理的安排。
贫困群体识别困难
高校实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多以学生入学时提交的个人资料来判别其是否具有受资助的資格。个人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往往需要院校练习学生户口地的各类机构进行验证。尽管资助政策实行已久,但此类工作尚未形成体系,因此信息流通速度较慢。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亦或存在学校与当地贫困界定标准不一的情况,更不用提部分虚假证明的存在。诸多复杂的境况致使高校贫困群体识别工作进展困难,进而大大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整体实行效率。
资助模式相对单一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当前多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多以字面上的“帮助”形态呈现,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方面的资金援助。高校贫困生或存在不同的贫困状况,部分学生在接受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形式后,并不会对其当前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接受助学贷款的资助形式后反而增添了经济层面的压力。此类资助模式单一的境况亦属于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急需改革的内容。
培养高水平学生资助团队
能力过硬、水平高超的资助工作团队是精准扶贫资助工作的实行基础。在培养此类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高效管理人员应优先加强各班导员的扶贫意识培养。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教学管理者,与其互动与交流的机会较多。导员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或积极邀请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心理辅导,了解学生心中所想,避免部分贫困学生“隐藏很深”,使其错过院校的扶贫资助计划。同时,院校财务部可在资助扶贫工作实行过程中适当聘请外援,此类外援须具有一定的资助工作管理能力,且与校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院校亦应实行规范的外聘手续,保障此类人员的工作专业性。为避免资助工作的“仓促”进行,院校财会部门可预先结合工作需求制定贫困生应填信息表,并长期存于导员处,便于导员在日常管理中逐步收集班级内贫困生的各项信息,或使贫困生在了解此类资助活动及填报需求后,留有向家中或户口所在地索取证明的时间。
通过信息分析精准定位资助对象
当前高校扶贫资助生身份确定相关工作多由导员负责,其形式过于单一,且难以凭借学生或导员的保证确认证明的真实性。因此院校可在校内建立学生扶贫资助信息管理小组,转变导员“验证人”的身份,将此类事务的责任分摊给数人,保证证明确认工作实行的监督性。此类扶贫资助小组在扶贫工作实行间隙便可展开各地政府的联系工作,以便于后期学生证明的高效验证。在加强验证科学性的层面上,小组成员亦会联系学生家人及过往就读学校进行更为详尽的信息探寻,确保对学生家庭经济境况的完全了解。在实行资助后,小组成员亦要保证在档贫困生进行持续动态的了解,并及时了解其对资助资金的应用方向。如逢集学生伪造证明的情况,应对学生给予相对严厉的惩处,实行匿名实情的通报制度,避免相同情况的发生。
构建具有发展性的资助模式
为帮助贫困学生切实解决生活中资金周转困境,拓展高校资助工作的实行意义,高校管理者除依工作要求资助学生一定的资金外,还应适当减免学生在校的一切费用。贫困生因自身经济条件较差,或存在自卑心理,院校应从“资助”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其联系院校合作的企业开展勤工助学等活动。此种资助的实行,不仅使学生获得较为长期的经济保障,还能使学生在专业相关的工作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实现自身能力的多项发展。院校亦可通过企业提供的反馈信息了解贫困生在职的表现情况,并从众多的贫困生中选取表现相对优异的学生返校进行实践教学的演讲。企业亦可给予工作表现优异的贫困生以优先录用权利,并允许学生在入职后以当前勤工俭学的工作时间抵用实习时间,实现提前转正。
总的来说,为实现教育公平化,在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加强精准扶贫的实施相对必要。高校管理者应优先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精准资助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培养能力水平高超的学生资助团队、通过多方信息分析精准定位资助对象、构建具有发展性的资助模式等策略,逐步优化当前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实行水平,进而协助在校贫困生放下生活经济的重担,以相对平和的心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中大放异彩,为国家及社会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本文系2019年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民办高校双困生就业帮扶机制研究”之阶段性成果(项目号:JGJX2019D572,主持人:李刚)]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