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影响机理、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

2020-01-11 01:21贺祺
商场现代化 2020年23期
关键词:所有制经理人混合

贺祺

摘 要:本文将基于现阶段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机理与提升路径,并对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该课题的研究将会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

关键词:国有企业;治理效率

一、引言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否提升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持续充满活力、提升公司治理效率。最近几年,我国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幕。《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2019年11月9日)为中央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指南。因此,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效率影响机理和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由两个假设组成。第一,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第二,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代理人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委托人不容易直接察觉代理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其自身利益,代理人很容易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以达到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鉴于以上两点,对代理人应给予适当的激励和约束,尽量避免利益侵害的发生。

2.公司治理理论

现代公司治理理论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一种理念是以股东治理为主,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股东的利益,要以股东利益为主。另一种理念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进行治理,保证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平等,实现利益相关者共同协作,所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要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3.效率理论

在经济学中,效率就是对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在企业生产运行中,效率就是要用最低的机会成本生产出企业的产品。对企业而言,财务治理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活动,包括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分配等。因此,在研究财务治理时就必须评价效率,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有效,能否最小的治理成本为利益相关者取得最大的收益。

三、文献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涉及如下主题: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国有企业民营化使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显著降低(Cull & Xu,2005),会提高其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Fabio Monteduro,2014;Boateng & Huang,2017),提高企业绩效水平(Young-Sam Kang & Byung-Yeon Kim,2012),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Guy S. Liu et al.,2015),改善公司治理,缓解代理问题(Laeven & Levine,2008),推进股权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改善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从而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问题(Bushman et al.,2004;Borisova et al.,2012),有利于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各所有制资本共同发展(Goshen & Hamdani,2013),能实现资源互补,使得公司实现创新发展(Zhou et al.,2017)。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提升企业效率(吴万宗和宗大伟,2016),有利于加强监督,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刘运国等,2016),降低公司代理成本(蔡贵龙等,2018),降低由于所有者缺位、规避政治风险等带来的代理冲突(金宇超等,2016),可以实现机制与资源的有机结合(武常岐和张林,2014),减少国有企业承担的政策性负担(张辉等,2016),形成合理制衡的多元股权结构(郝云宏和汪茜,2015),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吴秋生和独正元,2019)。混合主体的多样性通过提高企业制衡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王欣和韩宝山,2018)。影响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有股权的交易定价(张春晓,2018)、行业垄断(韩晓洁,2017)、法律制度的健全、产权的明确程度(赵锐,2018)等。企业内部因素有股权结构(张春晓,2018)、委托代理链冗长(潘吉旺,2016)、文化是否相融与员工持股激励的公平(刘彩亮,2016)、股东多元化和员工积极性(陈晓暄,刘晓璐和全威,2019)等。

简评:国外学者由于体制原因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较少,并且主要以發达国家的企业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但主要集中于各种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很少讨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动态

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效率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涵义与评价指标体系Lauterbach and Vaninsky(1999)构建以总资产、股东权益比和高管薪酬为输入变量、净利润为输出变量的C2GS2模型,计算公司治理水平的效率指标。Lehmann et al.(2004)采用BC2模型,以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和资本结构为输入变量,以固定资产投资率、营业收入和总资产利润率为输出变量,对德国企业治理水平的效率做出效率评价。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1)激励机制。研究表明董事会持股通过提升董事进行监督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公司治理效率(Schwartz & Weisbach,2013);管理层的报酬越高,公司治理效率越高(Bake & Pagan,2002);(2)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有如下几种观点: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的治理效率越高(Berle & Means,1932);股权集中度越低,越分散,企业的股东制约经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的积极性越低,公司的治理效率就越低(Hart,1980)。

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效率的研究:公司治理效率的定义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张东明(2007)在研究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时,是用公司治理的收益减去公司治理的成本指标来进行衡量的;范林榜等(2008)在研究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时,是利用C2R和C2GS2模型,其投入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产出变量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王怀明与史晓明(2010)在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时,是利用BC2模型。其投入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是否存在两职合一、审计委员会的相关情况,产出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增长率和企業成长性。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1)股权结构。在企业内部,必须重新构造股权结构,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弊端(高闯和刘冰,2003);企业由绝对控股转变为相对控股,会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蒋建湘,2012);股权制衡度越低,会产生控股权纷争,公司的治理效率就越低(郝云宏和汪茜,2015)。(2)治理机制。现有内部治理机制包括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会对公司治理效率产生影响(姜付秀、黄磊和张敏,2009)。(3)内部人控制。随着内部人控制程度的加深,企业公司治理效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陈共荣和佘利文,2009)。

简评:国内外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阐述并使公司治理效率研究不断深化,但是公司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的系统,新一轮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治理效率的影响机理、提升路径和评价指标体系等,还有很大研究空间。

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研究

国外学者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混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Estin and Wright(1999)研究得出将国有股权出售给外部投资者会使内部人股权流动加快,这会使私有化导致的的内部人“搭便车”等问题缓解;Guash(2004)研究发现国有股份与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行为密切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Shleiferetal(1997)认为在政府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将承担更多的政策负担,偏离原来的效率目标,而产权改革后企业将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会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Megginson et al.,1994);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绩效(Attig et al.,201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多元股权结构的集中度适度,制衡度高会提高公司大股东监督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行为,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Pagano & Roell,1998)。

国内学者对混改国有企业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混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张聪(2017)发现国有企业中有国有股一股独大,民营资本进入退出机制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王朝卫(2019)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股东股权利益冲突、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混改国有企业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胡一帆等(2006)研究发现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盈利能力和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郝阳和龚六堂(2017)研究证明国有企业民营化改革能够提升公司绩效。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集中于股权结构,包括股权主体多样性和国有股最优比例两方面的影响因素。混改国有企业中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因素:股权集中度(姚圣娟和马健,2008)、职业经理人制度(李锡元和徐闯,2015)、企业激励机制(何自力,2014)。

简评:国外学者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近年来国内学者虽然展开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公司治理问题和对绩效影响的研究,但是关于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治理效率提升作用深入系统的研究甚少。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的措施

1.积极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现阶段我国职业经理人相关人才匮乏。所以政府要引导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大对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投入,完善职业经理人考评和资质认证的相关制度,建立合理的考评标准,完善考评的流程,还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培训机制,加大对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培养更多更专业的人才。建立职业经理人的信息库,为企业和职业经理人的信息沟通提供方便。还要建立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公开档案,保证信息真实全面,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

2.企业高管的去行政化管理

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干预,通过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这样才能有利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引入非公有资本,但是国有资本的行政性使得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股权与话语权不平等,因此要消除国有资本的行政性,首先要建立相关制度,取消混改国有企业中高管的行政级别,从职业经理人市场中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管理。

3.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

健康的竞争市场也会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既要注重企业内部环境,比如对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改革,还需要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竞争市场环境,保证国有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在各个方面的平等,不仅要保护国有资本不流失,还要平等对待非公有资本,保护非国有资本的股权。事实上,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能完全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许多问题,但可以通过市场的监督约束国有资本,有利于混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4.建立明确的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

在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要先明确非公有资本的进出范围,哪些行业准许进入非公有资本,哪些行业需要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竞争性行业准许非公有资本的进入,其非国有资本的引入方式有:股权转让、并购重组和股权激励的方式。非国有资本的退出方式有:股權转让、利润分配和股份回购。此外,还要保证非国有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话语权,才能要保证非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可进可退。

参考文献:

[1]黄建欢,李卓霖,尹筑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东利益冲突、股权混合模式与公司绩效[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68-74.

[2]郝云宏,汪茜.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制衡机制研究——基于“鄂武商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解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03):148-160.

[3]李锡元,徐闯.国企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本质、核心和路径[J].江汉论坛,2015(02):11-15.

[4]王欣,韩宝山.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治理效应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06):125-131.

[5]陈晓暄,刘晓璐,全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9(07):15-17.

[6]吴秋生,独正元.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政府隐性担保与国企过度负债[J].经济管理,2019,41(08):162-177.

[7]李维安,李元祯.国企治理改革:从企业治理到公司治理[N].经济参考报,2018-12-10(007).

[8]蔡贵龙,郑国坚,马新啸,卢锐.国有企业的政府放权意愿与混合所有制改革[J].经济研究,2018,53(09):99-115.

[9]刘运国,岑晓君,曾昭坤.家族企业传承背景下职业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以美的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2017(23):63-71.

[10]韩晓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其绩效研究[D].深圳大学,2017.

[11]董梅生,洪功翔.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选择与绩效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7(03):71-77.

猜你喜欢
所有制经理人混合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运算大篷车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混合咖啡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