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浅析

2020-01-11 01:19李琴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1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来讲是需要长期持续按照学生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变化的阶段开展的。尤其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更是处于波动期。面向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教师从专业角度实施,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有效运用新媒体工具,并且形成家校合作开展教学的模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媒體  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1-0020-02

引言

新媒体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工具和环境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新媒体社交平台也使得家校合作模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两者的融合应用具有显著的适宜性。

一、家校合作模式的内涵

家校合作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以下五个层次:第一,强调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有效互动,且对互动的双向性要求较高。这意味着家校合作更多的是对家长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辅助学习要求。第二,家校合作应当本着家校双方的需求开展。无论是对于学校教师还是对于家长来说,作为学生和孩子这一主体对于双方都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的角度意味着双方在开展教育方面的需求可能存在差异,家校合作,应当尽可能满足两方面共同要求。第三,家校合作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意见发表和沟通提供了平台。教师和家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存在沟通不及时的现象,但从本文所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上来说,不及时的沟通可能延伸或加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双方及时充分地表达意见和建议。第四,为家长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契机。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通过理论性教育的方法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更需要实践教学的开展,家校合作模式可以促进家长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为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帮助。第五,符合“三组合”教育的要求。所谓的“三组合”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校合作模式就是成功地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实现了结合。

二、新媒体背景下家校合作教育的问题分析

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加快了人们社会生活的节奏,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角度分析,新媒体背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和形式,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家校双方对新媒体工具的认知和应用水平问题

新媒体工具和技术的先进性使得家校双方在应用这种工具辅助开展学生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存在能力上的差异。这会阻碍教师和家长借助新媒体工具进行沟通。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上来说,当学校方面从专业的角度结合日常的学习生活开展了相关教育后,更需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转变思路和方法延续开展教育,如果双方不能借助新媒体工具有效沟通,存在认同感或操作上的问题,则必然会影响教育效果。

(二)家长未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在具体方法和切入点上有非常高的复杂性,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应用,部分家长由于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的障碍,并不掌握这方面教育的有效方法,加之新媒体环境下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越来越多,这给家校合作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实践活动无法发挥作用

在新媒体背景下,除了常规的家校沟通方式和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组织线上的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但对于大部分中学生家长来说,思想意识层次上的障碍使得其参与这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即使部分家长在形式上配合了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交流,本质上的教育效果也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三、优化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径

在经过了上文的分析研究后,可知新媒体工具和环境的先进性是阻碍家校合作模式顺利开展的一个影响因素。另外,家长主观上思想意识的落后也会对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下文就具体的优化路径进行具体分析。

(一)家校双方的专业水平提升

这里所指的专业水平提升,不仅是指家校双方对于新媒体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水平,也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要求的掌握水平。一方面,学校要面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就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方法进行讲解和培训。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所学到的专业知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帮助家长逐步掌握好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路径。例如,教师可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作为家校沟通的平台,让家长在逐步开展的实践应用中掌握新媒体工具的应用方法。而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双方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逐步研究分析针对性的沟通教育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对外界辩解能力的薄弱是造成其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注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

(二)开发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方法的多元化要求是基于不同学生在心理健康状态以及性格上的差异而提出的。不同的学生需要结合实际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查阅搜集一些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案例,通过自我学习和分析,尝试着结合到学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于家长来说,也应当积极与学校方面沟通,明确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明确孩子形成某种心理状态的原因,并及时向教师提供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相关信息,力求共同找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当方法。具体到教育工作的开展方面,谈心、亲子活动、户外实践都可以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切入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且平等的教育环境,是取得这方面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和反思

上文已经提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教育工作,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下的。因此,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家长方面,都应当对阶段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教育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和优化教育教学实施的方法。在双方的沟通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教育闭环,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最后的评估环节都能够全面的开展。比如学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后,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评估和反思:1.每节课的主题是否明确,切记贪多,一节课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就可以,不能贪多而泛泛而谈,起不到教育的作用。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否做到人人参与,切记只让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参与,“没问题”的学生旁观。其实每个学生心理或多或少都是有问题的,只是表现的明显与否罢了。3.是否做到真诚静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只做引导者和聆听者。在聆听的时候,也许会觉得学生的观点偏激,负面思想太多,那也不要打扰他,更不要嘲笑他,给他时间让他说完,静心聆听,为以后展开辅导查找病因。4.是否让生生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千万不要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健康的思想交流,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只凭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5.是否在实际生活中按照课堂上说的说到做到。课堂上讲的毕竟是理论知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学生在课外,在家里遇到具体事件时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督与督促,使之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也时刻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神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的是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还是消极负面的影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家长的以身作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共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呈多元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新媒体社交平台也逐渐步入教育教学领域,微信、QQ、钉钉等等交流平台的方便快捷也给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交流带来了方便。特别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农村或者山区偏远地区的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社交平台,抓住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及时相互交流沟通。现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都可以视频,可以解决家长外出,无法在身边关注学生成长的难题,通过视频,父母的关心,学生的心声,可以尽情的抒发。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切记期望值过高,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要引导学生耐心和学生交流,放大学生的优点,用心感受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鼓励、交心,教师和家长一起引导学生走出心中的困惑,解决心中的疑虑,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设家校联合的网站,在网站上,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在班级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展示给家长看看,让家长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例如学生的作业展示,各种活动的瞬间,学生开心一刻,班级小故事等等;家长也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一些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写作业的状态,干家务的身影,休闲娱乐的剪辑等,让教师更透彻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可以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准确地为学生的制定心理辅导计划。网站的开通,对于家长或学校都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一个好途径,家长可以在留言板或者评论区评论、鼓励,为学生的精彩称赞,为自己孩子的成长感到高興;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学生的期望和建议,双方合作,合作共赢。3.还可以借助新媒体开设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室。历来“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所有家长羡慕的对象,可是自己的孩子却怎么也“教育”不好。有的家长反映自己也想和学生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沟通,可是由于方法不对,不会和学生进行交流,张口不到三句话就吵起来了;也有的家长说现在孩子生性内向不说话,不爱交流,可是不经意间会发现他和同学打闹嬉戏,无话不说,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说到底还是家长的引导方式有欠缺,沟通方法不到位。而学校可以借用新媒体的心理辅导工作室,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学习状态,心理需要,发布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者指导方法,供家长们学习借鉴或者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信息和学习资源共享,家长的心理辅导技巧提高了,积极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为学习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结束语

综合来讲,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教师和家长都应当首先从思想意识上对这方面教育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并且积极借助新媒体工具和模式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力求发挥出新媒体技术在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承丽.试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家校合作机制[J].教育观察月刊,2019(3).

[2]董薇.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引导[J].神州,2018(30).

[3]杨春燕.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基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4).

[4]马英敏.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8(28).

[5]赵吉庆.新媒体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9(27)

[6]余欣欣,杨静,张月.信息化时代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

作者简介:

李琴梅(1986.12-),女,甘肃天祝人,藏族,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