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燕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创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就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在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还要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因此,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实践时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丰硕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新追求”当中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展开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促进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前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新课教学的开展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的有趣、生动,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运用自身的能力和专业知识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和观念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以此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整合和环境的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性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性的引导作用,甚至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同时也忽视了课堂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只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一些教师依然保持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思维,针对教学的内容不能进行创新性的设计,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决定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按照教师的意愿来设置的,学生不能自主选择,很难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缺乏师生沟通,教师只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同时,有些教师自身的创新思维也比较薄弱,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能够创新自己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学设计无法与时俱进,缺少现代化气息,这样就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的创新认识不够深刻,这样就会导致实际教学过程发展的不够流畅,进而就会影响课堂流程的顺利开展,既定的教学计划不能顺利完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将教学内容充分的展示完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以“情”促“趣”,发挥教学情境力量
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考虑到数学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点,为学生设置精准、轻松的数学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1].以此来更好地促使学生在较为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并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让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简单的推理”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和探究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学习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推理的过程,并且能够了解推理的真正含义.比如,在一次运动会上,小红、小明、小丽进行跳高比赛,小红说:“我不是第三名”,小明说:“我跳的最高”,那么小丽是第几名呢?跳高比赛的奖品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日记本,第二种是钢笔,第三种是文具盒,在发放奖品的时候,小红拿的是日记本,小明拿的不是文具盒,那么小丽的奖品应该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想学、乐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又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在一个美丽的小岛上住着两兄弟,他们每天都以打鱼为生,每年都是从4月1日开始,并且一直都遵循着一个规矩,哥哥每次连续打鱼三天,休息一天,弟弟每次连续打鱼五天,休息一天.有一天,他们的姑妈说想在4月份的某一天趁着兄弟俩一起休息来看望他们,但是不知道應该选择哪一天才能赶上两兄弟一起休息,所以,我想请同学们来帮姑妈算一算,应该选择哪一天呢?”通过这样的新课导入能够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和热情,真正能够在课堂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真正地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巧妙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巧妙设计课堂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基本方向,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回答和探索中形成提问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保证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进步[2].
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究,教师可以充分使用导学案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观察,然后再针对相关的知识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究.另外,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记录下来,向教师进行提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获得能力和素养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三)搭建动手实践课堂,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过分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厌倦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构建实践探索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保持兴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位置,不断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3].
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周长计算的公式,学生在这样的探究当中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活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将相关的周长计算方法牢牢记住.
又如,在“长方形面积”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将面积公式告诉学生,那么学生虽然能够记住公式,但是对面积是如何求得的并不知道.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旧知识加以回忆,线段的长度是要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那么,封闭的图形就应该使用面积单位进行度量.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在思维方面产生“碰撞”,并且有了非常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得更加得心应手.
(四)引导合作学习探究,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地位,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针对数学问题开展相应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和思考,通过探究调动学生的“平静”内心,通过思考激发学生的“波澜”思维,以此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及时的引导,在学生思维发生偏差和停顿的时候进行“疏通”,在保证学生思维清晰、明确的同时,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1.什么是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之间存在什么不同?
3.为什么人们都比较喜欢使用百分数?
4.如果一个分数的分母是100,那么它就是百分数,对吗?为什么?
5.百分之一是最小的百分数吗?百分之一百是最大的百分数吗?
6.在运用百分数的过程中,如何将分数转化成百分数?
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此来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数学学习探究中感受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更加乐学、会学.
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促使学生能够初步对分数的概念进行理解,并且能够了解相关的计算法则.当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练习题,通过对练习题的解答和分析,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相应的运算法则,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计算题看清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缺补漏.但是,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小组中的学生互相帮助,以此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难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
结语: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和创新,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紧密融合相关教学理念,多样化、灵活地对课堂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是当前背景下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追求,同时,这些也是教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做到與时俱进,并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的转变,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有效促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工作中服务教学、课堂以及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为全面的、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宁九娣.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21-122.
[2]黄大利.强化生本资源合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谈生生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89.
[3]邹燕.抓住数学概念本质 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83.
[4]孟令军.“点睛”或“桥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刍议[J].小学教学研究,2020(15):46-47.
[5]慕克鸿.有效提问 推动高效课堂: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