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军
【摘要】克服课堂中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实效性,是当前老师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教学实践,从小组组建、合作学习设计、管理与评价和活动指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性 合作效率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活动为基础,调动学生通过探究互动,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因能较好体现学生主体,广受教师青睐。但是走进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以下现象很普遍:某个问题张嘴就可答,但教师却让学生合作探究;一堂课45分钟,小组探究活动达十几次;一人在发言,同学根本不听;一组学生围住教师,其他学生乱作一团……因此,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堂难题。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第一要务就是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1.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组长是合作学习的牵头人,其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组长的选聘和培训很关键,刚开始时,可由老师提名,征求成员意见,先让一些潜质好、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以保证高位起步。建组初期,要指导他们做什么,该怎样做。组长要不定期轮换,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2.抓好常规小组建设。可根据成绩和学习能力,将成员分成AA1、BB1、CC1三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利于小组的展示、点评和补充。一般情况下,可让CC1同学展示,BB1补充,AA1点评。
3.构建机动合作小组。在组织专题复习、试卷讲评、查缺补漏等学习活动中,可根据情况,临时组建机动学习小组,便于分层施教。可将每组的AA1组成A小组,BB1组成B小组,CC1组成C小组;可将每三个组人员中的C组的座位安排在最前边,B组、A组依次往后排;也可以将每三组人员安排成竖排的一个大组,找到不同小组的学习契合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学情
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设计要从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有实效,活动才有价值、有意义,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要切实发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合作,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合作主动性、自主性,教师必须要有勇气从主角转为配角。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倾听别人的想法,丰富自己的思想,去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的问题和学习活动,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2.合作学习任务必须具有挑战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提出明确的任务,否则学生会无所适从,无所事事,白白浪费时间。学习目标要具体,要明确达成路径。要通过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以提醒学生做好思想和知识准备。合作探究的内容要具有挑战性,否则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探究问题设计难易要得当,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要坚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探究和讨论的原则。小组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合作共同体,在合作學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更要重视小组每个成员的收获和发展。
3.合作学习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每位学生合作学习成效,与其自身因素有很大的关联。合作学习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等参与实践,学生个人因素的不同,诸如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导致他们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差异性。要关注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工,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应有的收获和进步。要杜绝在讨论时优秀学生独占话语权,后进生得不到发言机会的现象,保证尽可能多的同学的发言机会。教师重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和培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4.合作时机须恰当。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要引导和强化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以发挥小组成员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所提供的内容必须适合学生参与探究,问题要有一定的争论性,让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能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恰当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来讨论,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合作过程中,要引导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尽可能增加课堂信息交流量,做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
三、做好管理与评价
(一)制定合作学习章程
加强管理,是保证小组合作实效的关键。要制定科学、易于操作的章程,包括小组长职责、成员职责及小组考评奖惩办法三项内容。
1.小组长职责。小组长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必须带头执行组规,带头完成各科学习任务;要带领小组成员及时、高效地开展所有的学习活动;必须每天检查一次小组成员的作业;组长的作业须每天交学习委员检查;组长每天向老师汇报一次本组的学习情况。
2.成员职责。可围绕纪律、卫生、学习任务以及工作分工等方面进行制定,最好与全班同学一起研究,一起商议,集大家意见制定“小组成员职责”,人人签字认可,便于共同督促,强化执行力。
3.个人学习考核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落实,具体奖惩标准可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第一是课堂学习,根据课堂学习表现和发言交流等情况进行加分(注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要有所区别);第二是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根据作业评定的等级给予加、扣分(若出现不按时交作业、抄袭作业等情况要加倍扣分);第三是考试成绩,根据每门学科的名次上升幅度,进行奖励加分,名次下降了,视情节进行扣分。第四方面是纪律卫生情况,可根据学校相关纪律、卫生规定和要求,组织学生对照条目,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考核项目和加、扣分的标准。
(二)完善评价监督办法
1.制定小组目标和挑战书。成员确定下来后,要指导小组制定奋斗目标和小组与小组间的挑战书。指导每个小组设计个性化的组名、组徽和组规,营造互相竞争的氛围,激发各小组向别的小组发起挑战,并接受挑战。强化小组成员“我以小组进步为荣,我以小组退步为耻”的信念,发扬齐心协力,力争上游,挑战自我,永不言弃的班级精神,激发奋斗激情。有了奋斗方向,学生在受挫时才能保持韧劲。
2.细化评价机制。坚持每天一评价、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优的激励机制。评价内容为课前预习准备、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外学习4项。实行小组交叉计分和本组副组长核实的计分制,每天由科代表和学科组长记录、评分,周五算出个人得分及小组平均分,除以检查的次数,得出学生个人及本组得分。
3.重视及时评价。评价导向对激发学生积极性非常重要,开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可适当多一些鼓励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但随着合作交流的深入,评价要拔高要求,不能一味地表扬和加分,要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质量。教师要严格按评分细则,对授课班级各小组行评分,加分、扣分要明确,由科代表认真进行记录,评价可从课堂延伸到课前(如教学资料的准备)到课后(如作业的完成度等)。
四、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学习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合作学习应在学生进行了独立学习,并有一定收获之后才开展,否则,只会让大部分学生成为看客。组织活动需注意以下几点:
1.分工明确。一个小组应该有记录员、报告员、联络员和计分员等角色。人员分工要明确,职责要具体,这些角色可以几周互换一次,让学生都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
2.任务清楚。在学习任务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或者经多人合作效果才会更好的时候,才需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每节课的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不宜太多,探究次数控制在2至3次为宜。任务要清楚,难度要适中,太容易与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用来讨论。
3.流程简洁。第一步,发出合作学习指令,明确合作任务、合作时间、学习结果呈现方式;第二步,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学习笔记,有疑问之处做好标记;第三步,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学习收获,讨论解决独立学习中的不懂的问题,进行提炼完善,作好小组展示準备;第四步,各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抛出本组的有关问题;第五步,师生共同总结、拓展讨论,解决在小组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完善学习笔记。
4.交流有效。要教会学生耐心倾听他人发言,并将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并注意对比别人的观点与自己观点的异同,分析存在不同之处的原因。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充实拓展自己的认识,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要避免优生在讨论中独占话语权,后进生没有机会发言的现象。可给每生发三根发言棒,一堂课最多发言三次。每发言一次,将一根发言棒交给组长。一天下来,发言棒都用完的给予加分,未用完,则按剩余根数扣分。
5.掌控得当。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梭巡视,及时指导。要密切关注各组的学习状态,随时观察了解学生合作的进度与效果。对讨论的疑点难点进行启发,督促讨论不积极的学生,及时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小组合作最难把握的就是探究时间,教师要结合学情进行预测与设计,并根据课堂讨论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要及时叫停无效活动,及时把学生跑题或卡住的讨论引回正途。布置任务后,教师要穿梭指导,让小组中人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要对偏科生和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参与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实现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6.反馈及时。对成员以及小组的表现情况,要及时做好反馈,让学生及时知道自己所取得的进步或存在的问题,并与班级的考评捆绑起来。
总之,组织严密、管理到位、引导得法,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有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