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姣 陈安萍
摘 要: 随着我国市政行业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人才问题是发展瓶颈,市政行业面临挑战,因此,构建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上海市高职院校市政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加强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与国际接轨,与德国行业协会建立发展战略联盟,共同开展师生培训;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为高职院校市政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市政类 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高职院校针对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和改革逐步得到关注[1][2](20-26)[3](67-71)[4](40-43),市政工程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市政国内企业和国际化人才短缺的现状越来越明显,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因此,培养紧缺的国内企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是迫切的任务。我校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提高这一核心[5](47-51),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
针对国内市政类企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大及国际化专业人才紧缺的现状,应充分利用区域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加强与区域企业合作[6](66-70),积极探索师生培训及在线课程的开发,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大力推进校企及国外建筑行业的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高职院校的市政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
一、市政类专业课程体系问题剖析
(一)专业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性难以达到企业标准。
我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是上海市重点专业,经过多次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现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问题,我们采取问卷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编制市政类专业紧缺人才能力调研表和专家访谈提纲,通过调研和走访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四川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上海建筑职教集团成员学校及中交三航局、上海建工(八大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上海建科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设计院、上海市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市政工程企业,回收问卷67份,有效问卷62份。归纳总结分析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欠缺。
首先,市政类专业技术是随着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的,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仅仅是进入行业的基础专业知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强,未了解新的工艺、设备等,更无法技术创新,毕业后到企业面临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只能在简单的基础岗位工作,企业还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
其次,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性不强,专业课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不当,知识点没有创新性,课程内容更新慢,跟不上国际新的市政工程技术发展。一个合格的市政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应该是全局性的,要了解产业结构调整下最需要的新的核心知识,必须同时具备项目设计、施工、管理、造价、招投标等专业的新技能;专业课程交叉的内容重复讲授,浪费专业课学时;未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讲授,现有课程体系是按照传统的专业知识体系设置的,设计是设计,施工是施工,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彼此独立且关联性滞后、不足;未考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衔接,缺少系统性,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点,无法完成复杂的综合性工程任务,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
2.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有些滞后。
市政类专业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操作难等特点,很多专业课实践环节是在学校实训室完成的,缺乏具有企业一线实践经验的“行业大师”“劳模工匠”的指导,学生接触一线岗位的机会少;实训室的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机械落后,与企业实际不相符;甚至有些学生学完理论课后,无法进行实践,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方面,不具有综合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难以达到企业崗位培训标准,导致人才培养方案难以实现,更无法满足目前市政行业对高技能紧缺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国际标准脱节。
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市政类行业、企业调整,一系列大型复杂的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能力,国内大型企业承接了越来越多的涉外工程,同时大量涉外工程需要更多熟悉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的人才[7](60-63)。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中涉及的国际标准较少,一些专业课程老师不熟悉,在授课过程中大都采用我国的标准,导致学生对相关国际标准不了解,我国的标准并没有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满足不了企业的涉外工程需求,不但不利于工程的咨询管理,还不利于我国的材料与设备的出口,甚至因国内市政类专业人才对国际标准不了解,导致工程报价与实际工程不符,在工程建设后期增加成本,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
二、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性,加大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
学校与11家校企合作单位共建劳模(工匠)精神科创孵化基地,2018年26位行业著名“劳模导师”走进校园,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还对职业能力和岗位任务进行分析,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市政类行业岗位和工程进程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针对专业岗位的教学,开展各个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以若干项目为教学实施载体,学生按照课程标准完成指定项目,综合运用市政专业课程知识,同时融入创新知识点,如创新工法、最新机械使用、最新国内、国外标准及规范,通过“一边学一边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方合作共同实施教学,制订项目任务书;学生接到任务书后,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行业标准、探索思考、小组沟通讨论、制订项目执行计划,在“双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反思项目,寻求更好的改进方法。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真正掌握、领悟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企业对高技能紧缺人才的技能需求。
为了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市政类专业合理、系统地规划企业和学校的实训资源,将学校实习实训室、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工程现场等作为学生工程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在校学习主要是基础性、创新性理论知识与工程技能的实训学习,为进入企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企业的培训分为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几类,其中以施工和监理实训为主,辅以设计理论学习。校企经过多次讨论,以专人安排系统的实训工程项目为主,同时校内老师安排进度和督促指导,将核心知识与实训技能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
(二)加强与国际高校和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
当前,我校正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国际化[8](71-74)。学校与美国、加拿大、德国等高校和行业协会加大交流,积极寻求合作,相继成立中美园林、中加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专业课程由国内专业课老师和国外大学、国外行业协会老师共同授课,采用国际通用教材,全英文授课,实践课程的项目任务书和评分标准由国外老师制定,严格执行国际标准,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美国、欧洲等国和地区的技术标准。
例如:2018年,学校与德国萨克森州建筑协会举行了“建筑行业新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战略联盟”项目的“建筑业的双元制教育”课程研讨会。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现状和发展、“建筑行业新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战略联盟”项目中城市给排水管道系统维护与翻新技术的课程模块等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
我校是中德“建筑行业新技术专业人才发展战略联盟”合作项目中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试点院校。该项目由德方提供设备、技术和专家,联合开展技术员层面的双元制培训,旨在提高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双方共同组建了专业课程团队,确立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初步形成了课程大纲,为后续合作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此外,双方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污水处理新技术、管道检测与修复等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合作,包括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同主办国际论坛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19年3月,德国萨克森BFW建筑协会为我校6名市政类专业骨干教师提供了师资培训并授予了证书。2019年7、8月第一批市政专业学生赴德国进行了行业实践培训,同时德国萨克森BFW建筑协会与我校、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浙江建筑学院共同开发了建筑材料,废水处理,建筑自动化三个专业课程模块的培训,模块包括:符合国际标准的最新的理论知识、模拟上机操作和工程实训三个部分,培训合格颁发德方证书。此外,BFW建筑协向我校提供了最新的排水系统集装箱培训设备。德国专家针对市政类专业课程,组织给水排水系统集装箱的老师和学生培训,课程包括理论部分:排水系统的检测、排水系统的清理、排水系统的维护和修补;实践部分:模拟工程实际情景,检测地下排水系统的损伤及淤积情况、准备书面工作计划、两人一组进行实践清理及维修工作。
(三)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评价。
为了避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行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脱节的现象,课程体系的评价[9](28-33)应从三个方面完善:
1.专业课程的评价主体应综合化、技术化、世界化,依据企业、行业对市政类人才能力需求、人才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调研,加大企业、行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力度,强化人才需求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适应性。
2.综合课程思政、专业素养、专业技术技能课程的评价,把学生的技术能力、职业发展和专业素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
3.引入国外高校、行业协会的评价机制,包括开发新课程、模块化、引入新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工程师协会的认证等,以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下经济和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的需求。
在制定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集中于专业课程体系评价,依据工作岗位的实践工作要求,即在校内实训工厂、校内微企业课堂、企业施工现场,通过各个项目的实施,提高各专业课程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并由专业课程老师和校外专家进行指导和评价,如图1所示。
三、效果及反思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了解市政类行业对紧缺人才技术应用型能力的需求,针对市政类紧缺技术应用型人才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需求,编制行业企业市政类专业紧缺人才能力调研表和专家访谈提纲,调研和走访市政类企业和开设市政类专业的高职院校等单位,归纳出市政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不足。提出适合行业企业发展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等,促使学生将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技术技能在企业实践中加以充分应用,强化市政类人才的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
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进一步反思:首先,从事市政类工程或涉外工程,条件大都比较艰苦,在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通过思政实践课教学形式对其進行管理,将思想德育融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监理任务、相关法规、施工等专业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吃苦耐劳,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其次在与国外老师和专家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外语能力不过关,不能理解一些专业词汇,费时又费力。学校应加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外语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和实践,开展更多的专业外语能力培训[10](116-118),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语言能力获得很大提高,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更多的国外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与国外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我们鼓励学生到涉外企业实习,加大涉外项目的参与力度,加强与国外老师和专家的直接交流,积极加速培养一大批能在国际市政类工程市场上提供高水平服务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青.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2]沈陆娟.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中的时滞问题研究——浙江省的数据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3]王江涛.美国华盛顿首都圈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5).
[4]张云秀,陈保荣.从产业需求视角分析中高职人才培养及有效衔接[J].职教论坛,2014(16).
[5]王永红,王诗瑶.论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J].职教论坛,2018(05).
[6]李海.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分析[J].成人教育,2017(04).
[7]曹玉墀,谢海波,张云鹏.基于国际标准的ECDIS课程实验教学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9,36(01).
[8]郭伟刚,周水琴,裘旭东,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整合式项目课程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
[9]马良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政策的演变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8(02).
[10]韦建华.加强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运用能力[J].大学教育,2019(5).
基金项目:2019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市级课题(项目编号:C19135),2020年度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cjjz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