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

2020-01-11 21:52孙照磊刘克礼翟银建刘克华刘雪梅马飞安徽省阜南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0年23期
关键词:羊痘牛场结节性

文│孙照磊 刘克礼 翟银建 刘克华 刘雪梅 马飞(安徽省阜南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目前,该病被农业农村部暂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该病需要与牛伪结节性皮肤病、过敏性皮炎、蚊虫叮咬引起的肿起等病区分开来。

一、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临床症状。牛的口鼻部及内脏表面是病毒侵染的重要部位,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以头、颈、肩、乳房、外阴、阴囊等部位居多,结节有可能破溃,反复结痂;流鼻涕,伴随病程深入,鼻腔分泌物会变成脓性、黏性;流涎;结膜炎;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1℃。该病对母牛危害较大,容易引起发情延迟、孕牛流产等。该病潜伏期较短,发病期1~2周,抵抗性较好的牛3周左右进入康复期。

2.病理变化。发病牛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及心脏出现痘状病变;胆囊、肝、淋巴结肿大;心肌外表、胃黏膜出血,小肠弥漫性出血;气管内有大量黏液。

二、区域性调查统计

以临床症状为诊断依据,该病在某县区域内1个多月迅速传播,对其中某一乡镇16个养牛场约620头肉牛进行调查,了解到该乡镇13个牛场约210头牛发病,淘汰23头;3个牛场92头牛未发病。通过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和其他辅助预防治疗,入秋后该病迅速被控制,目前没有发病牛场。同时,笔者还调查到该病发生期间,未发现同为反刍动物的羊有发病症状。

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源来自感染牛和发病牛的皮肤结节、唾液、精液等。其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蚊、蝇、蠓、虻、蜱等)叮咬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共用污染的针头传播;还可以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传播。

2.传染性强,淘汰率高。通过对某乡镇进行调查,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13个发病牛场约528头牛中约有210头牛发病,淘汰23头,发病率达39.77%,在发病牛中淘汰率达10.95%。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配合其他预防治疗措施,该病得到迅速控制。

3.传播速度快。由于其突发性,兽医系统暂时缺少对该病预防治疗的经验,本区域7月外购牛少许发病,8月后发病状况覆盖全区域。

三、预防治疗措施

1.驱杀体外寄生昆虫。定期使用敌百虫、马拉硫磷、辛硫磷、双甲脒等,按照一定比例稀释,驱杀健康牛身上及周围环境中的蚊、蝇、蜱、跳蚤等寄生性吸血昆虫。尤其在春夏之交,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对牛进行药浴驱虫。

2.提高机体免疫力。

(1)接种山羊痘疫苗。每头牛注射5~10头份,间隔2周后再注射1次。本区域能迅速控制牛结节性皮肤病,与本县采购35万头份山羊痘疫苗紧急接种有决定性关系;同时,期盼相关研究机构能研制出免疫力更好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

(2)饲喂增强免疫力的多维和中兽药。调查的某乡镇未发病的3户养牛场发现周围有发病牛后,紧急接种山羊痘疫苗,同时长期饲喂多维和黄芪多糖、紫锥菊、刺五加等中兽药,目前依然健康生产。

3.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显然市场监管和防疫体系出了很大的问题。

4.治疗用药。使用第三代或者第四代头孢防止继发感染,配合氟尼辛葡甲胺等退热解表药;大剂量灌服双黄连中兽药进行抗病毒处理;使用紫药水、碘附或者聚维酮碘溶液喷洒破溃的结节,防止感染。综合应用上述治疗方案,在生产实践中,大大减少了因牛结节性皮肤病而淘汰牛的数量。

四、讨论

我国是牛业大国,牛业生产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肉、奶、皮革、毛料等。该病引起的牛皮肤结节临床特征明显,病症比较严重,诊断也比较容易。该病传染强度和淘汰率都较高,其引起生产的损失也应该是巨大的。加强防控需要养殖界、科学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通力协作。该病在国内传播速度之快,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传播形式的主体地位。例如,乡村兽医治疗和人工授精的污染传播,牛的贩运、屠宰程序是否脱节;还需要加强市场管理,培育完善兽医监控体系。该病发病期未见同为反刍动物的羊等有类似病症,该病也不是人畜共患病,其宿主特异性比较强,无须恐慌。

猜你喜欢
羊痘牛场结节性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尾寒羊痘病
超声刀辅助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观察
山羊痘的预防及治疗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胸腔镜微创切除肺小结节性病变临床病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