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护理在恶性淋巴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

2020-01-11 19:34:32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0期
关键词:流程化单抗靶向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1)

为患者进行抗肿瘤靶向治疗,主要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时对一些标志性分子作为靶点实施治疗的一种方法。它能够选择性的进行阻断,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有效的在治疗过程中防止肿瘤出现进展和转移的情况[1]。有临床研究[2]认为,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具有较高发病率的一种病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患者通过靶向药物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进行干预能有效的提升对患者治疗的效率,也能提高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因为靶向药物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机体的耐受,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不良症状出现,所以在干预的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常规的护理指导对患者进行干预一般都是被动的执行医嘱,不能够细化各项流程,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所收获的效果甚微[3]。本文旨在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靶向治疗的同时配合流程化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恶性淋巴瘤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均来自鞍山市中心医院,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根据实际状况进行靶向治疗,随机为对照组(n=42,配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2,实施流程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当中男女比例为23∶21,年龄最大值为78岁,年龄最小值为18岁,年龄均值为(48.5±23.5)岁;对照组患者中入组男女比例为21∶23,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74岁,年龄最小值为20岁,年龄均值为(46.9±2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病理诊断和影像学组织学诊断确诊;②KPS评分均超过70分;③患者肿瘤分级为ⅡB~ⅣA期;④预计生存期均超过3个月;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研究知情[4]。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③合并其他脏器损害者;④同期选择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者;⑤对本文所选择药物(治疗方法)过敏或不耐受者;⑥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⑦不配合本次研究调查者;⑧治疗过程当中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5]。

1.3 方法

1.3.1 靶向治疗 所有调查对象均选择采用化疗方案联合靶向治疗药物进行治疗,主要通过化疗方案为R-CHOP、R-EPOCH(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为主。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包括告知患者用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对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等。观察组患者采用流程化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案为:①护理前培训:对所有参与护理干预的工作人员在护理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实施靶向药物治疗当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要熟悉利妥昔单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常规用法,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要予以重视。使相关的医护人员明白利妥昔单抗的配置主要方法和药品保管及输入方法等。②心理指导:因为患者对于病症的不了解,再加之病症对患者身心的影响,导致患者会在心理上存在多种不良情绪,紧张焦虑感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在干预的过程中,针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强化患者治疗的自信心,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为患者介绍相关治愈的病例,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念。③评估检查:需要详细的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对利妥昔单抗等相关靶向药物的过敏史,检查患者的脏器状况和相关功能情况,如存在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多种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先行评估患者的基础状态和心肺功能情况,条件满足时才能对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④用药前准备:为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首次用药时,常常会引发很多不良症状,所以在进行用药时,应该注意相关急救物品的备用,避免不良状况对患者产生影响。⑤遵医嘱治疗:责任护士根据医嘱核对药物的名称和剂量,检验药物的浓度等相关状况,配置的过程当中,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在药物配置完成之后,立即送往病房进行用药。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 mg、口服塞来昔布2.0 g于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前0.5 h。用药的过程当中,首次滴注速度控制在50 mg/h,如没有不良反应症状,每隔0.5 h药物滴注速率可增加50 mg/h,一直到400 mg/h进行维持。⑥用药后指导:在患者用药结束以后应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告诉患者每日进行适量的活动,并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等相关的不良症状侵袭患者身体,导致患者出现危险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本文两组调查对象的首次靶向药物滴注成功率进行评价,评价滴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目标治疗方案完成的状况,调查两组调查对象在用药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采用SF-36生活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对本文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包括生活质量评分等)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包括首次靶向药物滴注成功率、滴露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目标治疗方案完成率、用药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首次靶向药物滴注成功患者42例,占100.00%,对照组33例,占78.57%,观察组滴注期间存在不良反应3例,占7.14%,对照组存在不良反应13例,占30.95%,观察组目标治疗方案完成41例患者,占97.62%,对照组31例患者,占73.81%,P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观察组用药以后存在不良反应患者4例,占9.52%,其中存在寒战发热2例,皮肤瘙痒2例,对照组12例,占28.57%,其中存在寒战发热2例,皮肤瘙痒3例,血压下降4例,恶心呕吐3例,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F-36生活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2.51±2.20)分,对照组为(79.83±4.41)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恶性淋巴瘤进行靶向治疗的过程中,利妥昔单是最为广泛的一种靶向治疗药物,能够提升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和远期生存率,首次滴注时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进行用药的过程当中,需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方法[6]。

通过本文的调查结果能够看出观察组靶向药物滴注成功率、滴注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目标治疗方案完成效率都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也比对照组更优,充分说明为患者应用流程化护理干预效果好[7]。对患者进行流程化护理干预方法指导可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相关的服务,这是一种动态化流程化的护理方案,其主要目的是圆满完成相关的既定目标,减少工作过程当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在进行流程化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对患者说明靶向药物的相关内容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大大提高。在对患者治疗之前,需要进行身体检查,以便确定患者是否有过敏的状况,纠正患者的不良状况,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然后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确保患者的治疗始终处于安全和稳定的状态中。用药之前对患者进行相关药品的准备,能够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多种不良作用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实施流程化护理可以提高相关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而且也能为护士的具体护理提供详细具体的护理流程[8-9]。这样就能防止在护理过程中,因为护理项目较多,操作频繁而导致的纰漏发生。从患者角度来说,对其进行护理流程化的干预可以尽可能的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护理效率和治疗依从性。流程化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平衡医院的各项指标,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靶向药物对患者治疗过程中造成的不良反应[10]。

综上所述,恶性淋巴瘤患者行靶向治疗时实施流程化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完成首次滴注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流程化单抗靶向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vlimid combined with Rituximab in the treatment of follicular lymphoma: A meta-analysis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38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昆钢科技(2021年4期)2021-11-06 05:31:04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18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6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