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学群运用“调中运轴法”辨治眩晕临证经验

2020-01-11 19:30吉学群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脾土清阳运化

王 盟,吉学群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300120)

眩晕是由于清窍失养、脑髓不充导致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病因病机不外乎风、火、痰、虚、瘀,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吉学群,教授,天津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临证30余年,学验俱丰,针药俱通。吉学群教授通过学习中医经典及黄元御的著作,深入研究其学术思想,在黄元御重视脾胃和“一气周流”理论的指导下,认为眩晕当从脾胃论治,调理脾胃升降是治疗眩晕的中心环节。根据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的观点,吉学群教授总结出“调中运轴法”,兹将其运用“调中运轴法”辨治眩晕的经验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1 理脾和胃,使升降相济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皆赖后天脾胃之濡养,五脏配五行,以五行生克制化形式维持五脏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脾胃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执中央以运四旁,主斡旋气机。脾胃功能正常,则气机升降有序,脏腑气血运行调和;若脾失健运,胃失受纳,则蕴湿生痰,痰浊中阻,使升降失序,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

1.1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居中土而灌四旁。胃为纯阳之腑,阳极生阴,阴生则降,故胃清虚而善容纳。脾为纯阴之脏,阴极生阳,阳生则升,故脾温暖而善消磨。水谷入于胃,脾阳磨化之,使渣滓下传,精华上奉,而变气血。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脏腑生成》中写道:“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故五脏通过中焦的枢纽作用,完成了左升右降的“一气周流”,而脾胃也通过四象的带动作用,完成了小的一周流。黄元御曰:“肝藏血,肺藏气,而气源于胃,血本于脾。”脾土左旋,带动肾水温升而化木,故脾为生血之本;胃土右转,带动心火清降而化金,故胃为化气之源。《四圣心源》曰:“五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五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五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五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总由土气之所化生也。”所以,脾胃既为五脏生成的动力,亦为气血流注和精神化生之源泉。吉学群教授临证施方时遵循《黄帝内经》“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原则。若脾土不能胜运而运化无权,出现腹胀、泄泻、纳呆之症,当用苍术、白术、黄连、厚朴等苦味入脾经之品,苦以泻之;若脾失和缓,脾虚而不能胜运,则用人参、茯苓、甘草等甘味入脾之药,遂脾和缓之性,以补之缓之。

1.2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 黄元御认为,脾胃之气是人体全身阴阳升降、脏腑运动变化、全身之气运行的枢纽。黄元御指出:“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脾主升清,引导肝升发、肺宣发、肾水上升;胃主降浊,引导心火下降、肺气肃降、肾纳气,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状态,使气机运转得以顺畅。若升降功能失常,导致脏腑阴阳失衡,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浊邪上扰清窍,而发眩晕。故斡旋中气、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为调畅气机之关键,也是治疗眩晕之妙法。若脾胃升降失职,中焦痞满,蕴湿成痰,吉学群教授常以温胆汤、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用辛开苦降之法调理脾胃升降。

2 中通轴运,则生生不息

运者,运转不息也。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和功能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表现出来。运动变化是中医学对自然与人体生命活动认识的根本出发点,这是中医学的宇宙恒动观,而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即运动变化[2]。气的运动形式可概括为升降出入,《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水、火、金、木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以中气为轴,以四象为轮,轴运则轮行,轮运则轴灵。故眩晕的治疗有赖于轴与轮的动态平衡。

2.1 调肝以疏运 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舒畅、条达全身气机,主动主升。《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可见肝脾关系密切。黄元御认为,厥阴肝木居于左路,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若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若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土性本濡湿,疏之以肝木,则土不过湿。土气不升,可借木气以升之;木气不达,亦可借土气以达之。肝脾协调平衡,使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有利于疏泄,不致土衰而木萎。吉学群教授认为,脾土如土壤,而肝木如锄犁,土壤需锄犁常疏之,才可使生土变熟土,使土壤中有足够的氧气,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眩晕的治疗亦当如此。若患者平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脾胃之升降,则头目失荣;或肝郁日久,化火上炎,清窍被蒙;或肝阳化风,阳亢风动,上扰头目,皆可发为眩晕。故应调畅肝木,使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升发调畅,恢复脾胃升清降浊之功,使清阳上达,清窍和利,脑目清爽,则眩晕自解。吉学群教授用药遵循《黄帝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原则。若肝气不疏,气机郁滞,常用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等辛味入肝之品,顺肝之性以疏之、散之、补之;若肝木过旺,肝阳暴涨,当选茯苓、甘草、大枣等甘味之品,以缓其旺盛之势。

2.2 扶肾以助运 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生命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与肾相互资助、相互促进,脾的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推动与温煦,肾中精气则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补养。气在命门之火的作用下随脾气升清而上升循环全身。中气枢纽之转动,其动力来自肾,命火蒸腾,阳气上升,则中气得温,脾中清阳方能升发。肾水充足,阳气方得深伏,胃腑得润,顺降之令得行,则气机才能收、能藏。《景岳全书》曰:“头眩虽属上虚,然不能无涉于下。盖上虚者,阳中之阳虚也;下虚者,阴中之阳虚也……阳中之阳虚者,宜治其气……阴中之阳虚者,宜补其精。”若患者出现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命门火衰之症,吉学群教授常予附片、肉桂、干姜、杜仲、山萸肉等温补肾阳之品以助枢轴之运,命门之火得温,上承脾土,脾土运化功能正常,则眩晕自愈。

2.3 清肺以行运 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脾所化生的津液及水谷精微依赖于肺气的宣降布散,肺的布散又依赖于脾运生成的水谷精微充养。肺通调水道,脾运化水液,两者共同维持津液输布与水液代谢平衡。黄元御认为,肺金居右路,《四圣心源》曰:“胃土右转,肺金顺下,津液流通 ……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湮塞,故痰涎淫生。”故中轴运化顺畅,则肺金收敛,其气自人体之右下降,合于肾水,则肝木升发,心火上浮,此为轴运轮行。若中轴失运,则必生痰浊,藏于肺中,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浊阻滞,影响气机升降,眩晕自生。故气机壅滞逆乱首先责之于肺、脾。若见咳嗽气喘、胸闷气短或偶有发热之症,吉学群教授常用麻黄、桔梗、苦杏仁、葶苈子等宣肺化痰。此法既可宣肺以促进排痰,又可健脾以祛生痰之源,使清气顺畅通行,脑有清阳所充,则眩晕自愈。

2.4 养心以复运 心、脾两脏阴阳相通,气血互济。在气血生成方面,心主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产生源于脾的运化,但须在心的气化和温煦作用下才能化生气血。若心气不足,则气血生化不畅,致心脾两虚、气血双亏。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脑失充养,皆能导致眩晕发生。正如《医灯续焰》云:“清阳出上窍,而目在其中,清阳者,气也。气不足则不能上达,以致头目空虚,而眩晕时作矣。”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亦可使脾不健运,致心神失养。故眩晕的治疗应兼顾调养心神、补益心血,使心气充盛,助脾胃运化。若见面色无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症状,吉学群教授常以当归、熟地黄、龙眼肉、阿胶等补养心血,以酸味药如酸枣仁、五味子、白芍等收敛涣散之心气,以龙骨、牡蛎、磁石等重镇之品安神,每获良效。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65岁,2019年6月18日初诊。主诉:间断头晕2周。患者2周前劳累后出现头晕、眼花,2周内间断发作,劳累时尤甚,休息后可缓解。无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前黑蒙、耳鸣耳痛等症状,头晕与体位无明显关系,偶感头痛。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疗效欠佳。刻诊:头晕,时感胀痛、夜甚,胃脘不适,不食易饥,食则胀满,晨起口苦,口气重,自汗,动则尤甚,易烦躁,纳差,夜寐差,小便可,大便每日1次,质黏不成型,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血压:12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头颅磁共振检查无异常。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脾虚痰湿型。治以调中运轴,健脾化湿。予驱寇饮加减治疗,处方:炒山楂、麸炒白芍、白豆蔻、海螵蛸各15 g,陈皮10 g,广藿香、黄连片、川芎、莲子心、酸枣仁各10 g,柴胡、荆芥穗、吴茱萸各3 g,龙骨、牡蛎各30 g(先煎),醋香附、紫苏梗各6 g。7剂,水煎,早晚分服。患者服药后复诊,自述头晕症状明显减轻,胃脘胀满缓解,再予上方加减间断治疗,随访5个月症状未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无特殊既往病史,症见头晕且胃易饥、易胀,口气重,便黏不成形,舌苔白而厚腻,脉弦滑,证属脾虚痰湿。脾虚运化失职,痰湿阻滞中焦,中焦气机不畅,清阳之气不能上充,故见头晕;痰湿中阻,影响脾胃消化,食滞中焦,故见胃脘不适、口臭、便黏之症;胃不和则寐不安,心神浮越,不能收敛,故见寐差。治疗该病当调理脾胃,兼疏肝敛心。吉学群教授选用任应秋驱寇饮加减治疗,方中山楂、白芍、陈皮、白豆蔻消磨水谷,运化脾胃湿食,以促进脾胃运化,使脾胃之气可上传下达,输布全身。少量柴胡、荆芥穗调肝疏运,既能顺肝之疏泄之性,又能疏散脾土之气,使脾土不致壅滞,脾土得散,中气乃生。李东垣认为“风药升阳”,少量风药可助脾阳升清之功。龙骨、牡蛎既能抑制肝气,防止疏散太过,又能敛汗固表、敛神藏精。少量吴茱萸、黄连寒温并用,升降兼施,使肝火得清,胃气自降。莲子心、酸枣仁调补心肾,扶肾以助运。诸药相伍,使清阳得升,湿浊得化,脑目清明,眩晕自愈。

4 小结

综上所述,吉学群教授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结合中医经典论述及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提出“调中运轴法”辨治眩晕。此法以调理脾胃升降为辨治的中心环节,通过理脾和胃、调肝疏运、扶肾助运、清肺行运、养心复运等方法,达到“调中以运轴,运轴以和中”的目的,使四象与中气的运转协调平衡,脾气旺盛,清阳之气得升,脑目清明,眩晕得解。

猜你喜欢
脾土清阳运化
汽车发动机机械故障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研究
龙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从“君火不主令”论“益火补土法”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总是悲伤可能是肺出问题了
江苏清阳机器有限公司 原江苏清淮船舶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福晋与王爷的爱情轻喜剧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