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亮 白 燕 刘昕光 康培德
拒马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与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作为拒马河源头,拒马源泉群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尤其重要。通过分析泉群地下水资源水量、水质现状,提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有利于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拒马河沿线生态建设。
拒马源泉群位于太行山东侧涞源县盆地内,泉眼在地势低洼处出露,在地表汇集而成拒马河。拒马河流经河北易县、北京房山区,在房山区张坊村一分为二,变为南拒马河、北拒马河,二者在保定高碑店市白沟镇新盖房村汇合而成大清河,最后汇入海河。拒马河为常年基流河,至今未断流。
拒马源作为拒马河的源头,位于涞源盆地内,由北海泉、旗山泉、泉坊泉、南关泉等7 处泉群汇合而成,泉口标高800~824m(85 国家高程基准)。盆地四周为中低山,中心地势低洼,地下水在此处出露成泉。
北海泉:位于县城东部拒马源公园内。1958 年人工开挖泉眼后,形成两个出水点,一处在文兴塔南侧70m,一处在文兴塔东冲沟内,现已被建筑物覆盖消失。
旗山泉:在县城以南旗山脚下出露,1985 年后此泉从地表消失。
泉坊泉:出露于县城泉坊村以南200m,由3 个泉眼构成。泉水沿沟渠流动,进入附近鱼塘,最终汇入拒马河。
南关泉:在林地低洼处出露成泉,但目前被建筑物包围,泉眼出露处不可见。
杜村泉:出露于杜村北侧,靠近拒马河,为第四系孔隙水溢出成泉,目前该泉眼已消失。
石门泉:出露于石门村南,目前该区域已改造为人工湖,泉眼出露处不可见。
石门南泉:位于拒马河右岸山脚下,石门村附近,第四系孔隙水溢出泉,目前该泉眼已消失。
作为拒马河源头,泉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拒马河沿岸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涞源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使得区域生态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造成泉流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水体质量变差,影响县域经济发展和拒马河沿线生态环境。
在涞源泉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但随着近年降水量逐渐变小,地下水资源有效补给相应减少,造成地下水资源量不断减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工业、生活用水需水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源,开采量逐年增大,造成对泉群涌水量的袭夺,造成后者流量逐年减少。泉域内利用地下水进行农业灌溉的区域,集中在盆地东南南屯—丰乐村附近,多为大口井抽水浇地。泉域内地下水补给量的不断减少,加上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造成地下水资源量不断减少。
地表水水质:泉域内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大多将矿渣、废料随意堆放,废水往往不经处理直排附近河流或沟谷,近两年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废水直排情况有所改善。村庄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多不经处理随意排放、丢弃,特别是拒马河上游支流多为宽大沟谷,为时令河,多干涸,往往成为废水和污水的排泄渠道。这些都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特别是拒马河杜村以下河段,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污染源进入地表水后,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需要及时、有效地防治和治理地表水污染。
地下水水质:近期泉域内已有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成果显示,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相关标准,仅在局部小范围内,少数水化学组分或单个组分超标。
拒马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地区,与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作为拒马河的源头,泉群的生态环境对拒马河有重要影响,因此泉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尤其重要。
在泉域上游补给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山地绿化等工作,固定土壤,储蓄雨水。根据补给区内不同土质类型,分区分片育草育林,保证地下水的降水入渗补给。盆地边缘山麓地带沟壑纵横,暴雨时易形成山洪,造成水土流失,降雨多形成地表径流,不能有效地补给地下水。为此,可在区域内,根据地形在沟壑中,利用高差逐级砌垒拦水坝拦蓄洪水,增大地表水的入渗量,从而补给地下水。
设置地下水项目专项资金,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查,摸清地下水资源量和可开采量,服务于县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县城现有水源地在泉群出露处上游附近,对泉群涌水量干扰较大,建议重新规划选址,减少对泉群流量的袭夺。对于改建、扩建和新建项目取水,严格取水审查报批,加强开发利用红线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审批,鼓励节水型企业项目建设,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地下水。统一管理地下水,以控制地下水量和水位为目标,限采、停采地下水。对不符合规定的取水井,制定计划逐步关停。合理利用地表水,地表水作为地下水的辅助联合供水。拒马河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在保证下游河水不断流的前提下,可利用河水及地下水联合作为工业、农业水源。由于地表水易受污染,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后,将严重影响地下水水质,因此要加强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和沿河排污监控,使其可以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充分利用生产、生活废水、污水,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增强污水、废水再生利用能力,既减少污染的排放,又缓解地下水的短缺。
泉群的水量、水质情况反映了区域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环境状态,加强对现有泉群的水量、水质动态实时监测,以此掌握地下水开采量和水质变化特征,为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在泉群出露处疏浚水道,保证泉水排泄通畅,对泉群周边环境,进行景观升级改造,打造生态人文公园,并以泉养泉。
加强立法,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地下水资源管理职能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地下水资源保护职能,责任到人,严格执法,严格落实水资源审批制度、环保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地下水私采、乱采、水质不达标排放等现象。执法管理的同时,兼顾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进行宏观有效管理。
加大地下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让每个公民都能认识和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有限性和脆弱性,倡导每个人都参与到地下水资源保护之中,形成爱护地下水、珍惜地下水、节约地下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