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宇
(彰武县第四人民医院 普外科,辽宁 阜新 123200)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具有发作突然、疼痛剧烈等特点,给患者身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根据其病情的进展可将其划分为急性单纯性、急性化脓性、急性坏疽性和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四个阶段,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未及时得到治疗会导致其发展为急性坏疽性和急性穿孔性阑尾炎,因此越早治疗对于患者造成的伤害也越小[1]。在临床中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同时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接受的手术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中,抽取68例,采用个数字单双原则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双数患者)和观察组(单数患者),各34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6.5±19.5)岁。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0±20.0)岁;两组一般资料统计结果P>0.05,符合对照组分析条件。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生化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超声以及查体等检查显示阑尾发生炎性改变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疾病者;②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者;③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行开腹及其他方案治疗者;②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者;③精神意识、智力障碍者以及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差者;④中途主动退出本次研究或患者与家属任意一方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术后给予补液、抗感染、饮食指导等护理。观察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1.2.1 患者入院后主动热情接待,并详细为患者介绍病区情况,相关责任护士、医师等,以消除其陌生感,尽快适应住院生活。
1.2.2 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关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疾病健康宣传手册,并通过视频、图册、面谈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必要性、优势、手术原理以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等。
1.2.3 通常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受到病痛折磨、对疾病不了解产生的心理压力等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引导其进行深呼吸,或者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其疼痛感,待其疼痛缓解后根据其心理状况为其进行有效的疏导。
1.2.4 护理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均采取积极、热情的态度进行沟通,认真聆听患者主诉、积极正面回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疑问,为其解惑,以促进护患间信任感的建立。
1.2.5 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心率加快、神智淡漠、血压下降等情况应当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对应的处理措施。
1.2.6 患者清醒后每天对其疼痛感进行评估,按照术前教导的疼痛护理方案来缓解其疼痛感,对于疼痛严重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管理。
1.2.7 术后当天叮嘱患者禁食,术后6 h可饮少量水,术后1 d根据其恢复情况可开始进食少量非固体食物,术后2 d可过度为质地较软的固体食物,术后3~4 d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然需要忌辛辣、生冷等食物。
1.2.8 术后1 d可在病床上进行被动训练或者适当的肢体活动,术后2 d根据患者身体承受能力可下床站立或活动,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和肠道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况,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价0~100分,>75分为重度焦虑、抑郁,>4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15分为轻度焦虑、抑郁,<15分为无焦虑、抑郁。②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68例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相关结果纳入SPSS21.0分析,采用χ2检验、(%)表示并发症;采用t检验、(±s)表示心理状况,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对比:经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如下:(48.44±6.07)分、(14.38±6.11)分,t=23.059,P=0.000;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如下:(45.35±5.44)分、(13.76±5.61)分,t=23.571,P=0.000;由以上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对比结果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经过不同护理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肠粘连2例、感染1例、切口坏死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34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肠粘连0例、感染1例、切口坏死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χ2=5.711,P=0.016;两组间比较结果P<0.05。
阑尾炎是因阑尾管道梗阻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引起黏膜受损发生感染所致,若早期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主要表现为脐周或中上腹疼痛,经过数小时候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主要是由于早期属于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因此疼痛范围较为弥散无法确切定位,在后期由于壁腹膜与浆膜层等受到炎症侵袭,其痛点基本固定在右下腹,脐周或中上腹弥散性疼痛会逐渐消失[2]。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是近年来阑尾炎治疗的主要术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青睐,有研究[3]发现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于丽芹[4-5]等在研究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李艳[6]研究发现对高龄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其住院时间。本研究中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实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状态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在术前为患者进行健康宣讲、心理疏导以及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有效促进了护患间关系的建立,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改善了其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对其饮食以及活动进行指导和训练,有效降低了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后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有效促进了其疼痛的缓解,减轻了负面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降低其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