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县小腮小学,贵州 余庆 56449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渗透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
现在仍然有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甚至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跟数学教学关系不大。因此,还是根据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内容的传授,单纯地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没有从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过度重视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利于全面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德育教育的传授还停留在表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第一,数学教师自身德育水平有限,对于德育知识的传授方法存在单一化;第二,数学教师自身教学任务较重,因为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对于德育知识的兴趣程度不高,导致数学教师德育渗透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师对于学生存在着很强的示范性作用。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品德素养都将对学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在数学课堂上利用数学元素进行德育渗透。而且还要在课堂外,生活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生活中用点滴小事为学生践行德育教育。例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生活中注意个人言行举止,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不发表消极的言论等。通过课堂内外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强化学生的德育知识体系,将德育知识渗透到课堂内外,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
数学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故事,里面或多或少的会涉及国家历史、尊老爱幼、举止文明等良好的德育内容。数学教师要及时挖掘教材内容,除了教授涉及的数学知识外,还要找准教材内容和德育知识的切合点,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知识的渗透。例如,在教授“克与千克”这一章节时,教师利用粉笔、苹果、铁块等不同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克与千克的区别,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两种计量单位的差别。同时,教师在两者区别之间为学生渗透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使用称量工具进行生活用品的称量,进而扩展到以后如果自己做生意,要做到诚信经营,进而对学生进行诚信方面的德育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格,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打牢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丰富教学方式,将生活场景引入数学教学,将德育渗透到课堂内外。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知识对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及充分发动学生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等方法,提高德育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教师在教授“比例”这一章节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改革开放前人民的年均总收入与现在人民的年均收入的差别,同时,探讨不同时期食品在年均总收入中的支配比例,为学生展示两个不同时期比例的差别。既能为学生传授比例的数学知识,又为学生渗透目前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教导学生要珍惜目前的美好生活,鼓励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学好本领,为社会多做贡献。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加强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认真程度,同时,让学生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领悟团队的力量,学会有效地与人进行社交,从而提升合作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认识时间”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分成时、分、秒等不同的三个组别,通过不同组别做不同事情占据的不同时间来身临其境地为学生展示时、分、秒的区别。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配合,帮助学生加强社交沟通,帮助学生更加懂得团结协作的伟大力量。
新时期,党中央、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一系列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的文件通知。德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知识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充分提取教材信息,融合德育知识开展教学,要更新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德育知识体系。总而言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