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杰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8100)
风湿病又称为痹症,病因主要是由于马骡受风寒湿邪侵袭,从而导致肌肉关节肿痛,严重者关节肿大、变形,此病各项表征为二类病证。以乘马最为多见。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东北、华北、西北等寒湿地区的冬季、春季和秋季发病率较高。
多因马骡卫气不固,或遇气候突变,风寒湿三气杂至时,若风邪偏胜,则成行痹;寒邪偏胜,则成痛痹;湿邪偏胜,则成着痹;若畜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又感风寒湿邪,里热为外邪所郁,湿热壅滞,或痹证迁延,风寒湿三邪久留,郁而化热,则成热痹。
该病临床上可分为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2型:
2.1 风寒湿痹
可见患畜肌肉或关节有肿痛现象,皮紧肉硬,且四肢跛行,病畜屈伸不利,跛行症状会随运动而逐渐减轻。重症病例关节肿大,伴有肌肉萎缩,更加严重者卧地不起。
2.2 风湿热痹
该型病畜发病较急,由于关节疼痛等原因呈游走性,同时伴有发热、出汗等明显症状。
3.1 风寒湿痹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通经活络散:黄芪 45g、当归 45g、白芍 30g、桑枝30g、秦艽 30g、威灵仙 25g、藁本 20g、木瓜 25g、牛膝 30g、巴戟 25g、故纸 25g、泽泻 25g、木通 20g、薄荷15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前肢痛加桂枝;后肢痛重用牛膝;腰胯痛加川断、杜仲;风甚加羌活、独活;寒甚加附子、肉桂;湿甚加防己、薏苡仁等。
3.2 风湿热痹治宜清热、疏风、化湿,方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生石膏 45g、知母30g、桂枝 30g、桑枝 30g、防己 24g、忍冬藤 30g、苍术 24g、薏苡 30g、黄柏30g、甘草18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3.3 针治:颈风湿针九委穴,肩臂风湿针膊尖、肺门、冲天、抢风穴,背腰风湿针百会、肾俞、肾棚穴,股臀风湿针巴山、路股、大胯、汗沟穴。可根据病情选用白针、电针、火针、醋酒炙和软烧等不同方法。
3.4 中药治马骡揭鞍风,制川乌、制草乌、半夏、南星、羌活、独活、黄芩、黄连、当归、天麻、苍术、柴胡、枳壳各 9~15g,朱砂 1g,共研细末,凉水冲服,连服 3~5 剂。
3.5用镇跛痛或安乃近穴位注射治疗马四肢闪伤、风湿,穴位:前肢主穴抢风,配中膊、下腕;后肢主穴百会、大胯,配穴小胯、大转。镇跛痛或30%安乃近20~40ml,1次主穴或主穴配穴分量注入。
3.6 用加减保安万灵散治疗家畜四肢痹证,药用防风 15g、天麻 15g、石斛 15g、独活 15g(前肢痛用羌活)、麻黄 15g、全蝎 15g、血竭 15g(另研)、甘草15g、细辛 8g、川鸟 7g、草乌 7g、雄黄 3g(另研)。 水煎候温,胃管1次投服,第1、2日每日1剂,以后隔日1剂。笔者在临床上用该法治疗马骡风湿病17例,治愈16例,治愈率94.12%。
风湿病是马骡常发的全身性疾病,以四肢、腰肌和关节部位最多见。该病的预防上主要以马骡的精细化管理为主:
一是加强圈饲管理,主要是根据气候及季节的变化,对圈舍温度实施人为干预,使该病在源头上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给予充足的营养供给,尤其在大型马骡养殖场,要根据牲畜生长阶段及膘情实施分圈饲养,适时调整饲料结构,确保有效供给;有条件的农牧区可在饲料中适当加入中药材料,既能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又能有效抵御其他易感疫病。三是给予充足的活动量,有条件的基础上每天保证马骡2~4小时左右的活动时间,春夏季节宜在早间及下午,秋冬宜在正午,确保有效提高马骡体质,能够抵御一般疫病侵害。
治疗方面,在选用上法的同时,也可选用西医疗法,一般可用水杨酸钠60g、碳酸氢钠60g灌服,1日3次;还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50mg,每日1次,或注射镇跛痛10~20ml,每日或隔日1次;或用2%盐酸普鲁卡因40~50ml、10%葡萄糖500ml,混合,静脉滴注,4日后重复1次,或安乃近20ml,1日2次,连用 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