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

2020-01-11 10:20杨彬姚素媛王智博张荣兴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毕业生院校

杨彬, 姚素媛, 王智博, 张荣兴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过度的阶段,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应届本科数量达229 143人,约9.3%毕业生在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形势或将更加紧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影响中医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1]。社会因素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将扰乱常规毕业季的就业安排,增加就业问题难度。学校的就业帮扶工作则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决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态度的因素;而学生本人则起到根本性作用。调整和完善这两个因素,可以在短期内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动机、合理地选择就业方向、掌握适应性强的就业技能,通过双向选择来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劳务保障。中医药毕业生同属医学类毕业生,具有共性特征的同时还存在一部分特殊情况。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有效帮助中医药毕业生更加灵活高效地实现优质就业进行探讨。

1 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

1.1 医学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特征概述

根据笔者2018年和2019两年在东北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医药相关专业就业特征如下:第一,竞争较为激烈。毕业生数量总体上供大于求,7%的毕业生最终不能就业,初次就业满意度仅为71%。第二,就业定位略高。超过73.4%的毕业生扎堆大城市,基层单位却少有问津。第三,专业认同度较高。调查显示,约93.5%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倾向于从事医药学相关领域的工作。第四,就业门槛提高。三级医院招聘中,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超过90%,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学历要求在本科及以上水平的占比超过50%,其中近80%要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调查显示,约89.2%的医学毕业生为适应高标准的职业需求而进一步升学提高的意愿强烈。第五,男性就业优势明显。由于岗位劳动强度不低、经常值夜班等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男性的身体素质,造成女性的隐性竞争劣势[2]。

1.2 中医药毕业生区别于西医类毕业生的就业特征

第一,受专业限制,中医药毕业生集中在中医类医疗机构,而分配在综合类医院等单位的毕业生分布很少。调查显示,约78%的临床类、护理类毕业生最终在中医院工作;约69%的药学毕业生、中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最终在中医医院、中药厂及相关单位工作。第二,中医药毕业生基层医疗单位需求旺盛。当前国家正在大力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缓解大医院压力,增加社区和乡镇医院慢性病、常见病和老年病的就诊率,这就给中医药带来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等诸多优势,既迎合了城乡基层医疗单位的需求,又能为患者带去疗效确切的中医中药优势诊疗手段。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指出:“力争到2020年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3]”。这给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单位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力,基层医疗单位急需补充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其人力资源缺口很大。

2 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困难

2.1 学校层面

2.1.1 缺乏就业指导教材目前市场流通多个版本的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类教材,教材编委会成员各有不同,内容以及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相对于通识类职业规划书籍,中医药院校专用的具有行业和专业特点的相关书籍则数量略少,这给优质教材的选择缩小了范围。

2.1.2 就业指导教师结构不完善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就业指导类课程多在大一年级或者大四年级开设,任课教师则由本校就业指导教研室专任教师或学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来担任。这种选聘方法虽能发挥一线就业工作者的丰富工作阅历优势,但是面对多元化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以及就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多种需求则显得结构单一[4]。

2.1.3 实训和社会实践课程建设不足就部分中医药院校的临床类、药学类或者医药相关类专业毕业生而言,较之实力强劲的综合院校和西医类院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不足,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实验能力相对较弱。

2.1.4 就业市场狭窄近年来国家虽大举振兴中医药行业发展,但中医药医疗机构发展相对落后,其发展劣势仍将长时间存在。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现有医院33 009个,其中现有中医类医院仅有4 939个。整个中医药行业能够提供给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另外,综合类医院多以西医为主,可供中医中药类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数量严重不足。

2.2 学生层面

2.2.1 毕业生就业观念不能完全对接现实中医药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毕业前夕往往还未成熟,导致一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盲目或消极对待毕业后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医药毕业生由于学制较长、在校期间课业任务繁重、医药行业工作强度较大等原因,经常对毕业后的工作岗位期待较高,希望录用单位专业对口强、薪酬待遇高、岗位环境好。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短期内仍不会有较大改善,这就使得过高期望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找到心仪的工作[5]。

2.2.2 部分毕业生综合岗位适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学科专业性较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包括扎实的医药学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技能在内的业务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能力、批判思维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6]。中医药院校在校生由于受经典传统思维影响较为深远,理论知识储备较为深厚,但实践能力和非业务知识有待进一步夯实。

2.3 中医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策略

2.3.1 学校层面的就业引导策略

2.3.1.1 规范使用就业指导教材,选用个性化知识蓝本选择一本符合专业特色和本校学生特点的就业教材仍需要优中选优。选择教材需要认准权威出版社、尽量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重点考虑中医药特色。当然,任课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绝不可拘泥于书本,应以之为蓝本,多方搜集资料,因地制宜地在课堂上使用,引导学生把标准教材当作工具书,结合互联网以及社会实践课程灵活使用。

2.3.1.2 优化就业指导教师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就业过程是在校大学生由学校到用人单位再到社会,这样一个人才输出过程,整个过程的终点就是社会,社会的需求标准则是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知识和技能质量高低的最终标准。所以,中医药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任课教师应包括学校教师、用人单位教师和社会相关领域教师。具体来讲,学校方面应包括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学校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辅导员、招生就业处工作人员等;还应招募部分中医、中药课程的业务课教师,组成合作小组来开发对接用人单位需要的实践技能课程。用人单位方面主要应该通过兼职为主的方式招聘一些医院、药品公司、药厂、健康产业类公司资深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短期授课或者作专题讲座。社会方面,应以兼职为主的方式招募一些卫生局、疾控中心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型国有医疗企业等掌握政策资源和信息的从业人员来校担任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以及中医药行业乃至整个卫生行业的就业趋势和市场需求。

2.3.1.3 加强实训和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增强应用技能中医药技能实训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包含生源质量、硬件建设、教学能力等多个方面。目前相关院校共性的主要问题在于实训课程建设落后、社会实践课程建设落后这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地持续投入力量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多方筹措资金,在规划学校建设经费匹配时,优先保障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实操教室建设,优先保障这方面教师队伍建设所需要的各类经费。第二,增加临床带教老师、实验室研究员、药厂、药品公司等相关社会实践课程基地学生带教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制定方案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激励办法。端正教师的态度,这能十分有力地保障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所需的知识输送渠道。

2.3.1.4 举全校之力,开拓就业市场据调查,中医药院校毕业生81%的就业信息是通过学校各类就业宣讲获得[7]。这就需要中医药院校动员全校教师、校友、相关协作单位以及上级管理部门给予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具体来讲,中医药院校开拓就业市场包含以下几个主攻方向。第一,发动校友力量,主动征集全国各地适合中医药类毕业生的招聘信息,最大限度发挥校友的人脉力量,大力推介在校毕业生参加对应招聘,并介绍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详细信息和特色优势,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资源以及信息参考;第二,发动学生就业工作教师以及合作单位深入目标就业市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度调研中医药就业市场的范围、需求量、人力资源需求方向等,整合市场调研情况,做出近期及中期的学生就业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第三,委派专人常年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种招聘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正规且广泛的符合各专业实际情况的招聘信息;第四,正确研判国家就业政策,成立就业工作坊,分类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与培训服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研究生考试、公务员招录考试、事业编制考试等,获取国家就业政策红利。

2.3.2 毕业生个人的就业准备策略

2.3.2.1 端正就业心态,求职思路紧跟市场变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部分小微企业生存困难、可提供就业岗位势必减少;加之全国高校延迟开学,春季招聘活动不再组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面谈双选,将会加剧就业难的现实状况。“互联网+招聘”的途径将成为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主要选择。毕业生应迅速调整求职策略,完善个人就业网上材料,积极关注猎聘网、丁香网等就业权威平台消息,提高线上信息搜集能力,善于使用各类网上平台自我推介[8]。更重要的是,毕业生应理性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尽早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早布局未来求职路。

2.3.2.2 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医药学科专业性较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包括扎实的医药学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技能在内的业务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能力、批判思维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9]。中医药院校在校生由于受经典传统思维影响较为深远,理论知识储备较为深厚,但实践能力和非业务知识有待进一步夯实。所以,中医药院校毕业生有必要自确立职业目标起就开始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相关岗位胜任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临床类学生应着重培养临床技能、应急抗压能力、沟通和批判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等;第二,护理类学生应着重掌握护理学基本技能、观察力、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第三,药学专业学生应着重掌握药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沟通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第四,医药相关专业学生应着重掌握医药常见理论和基本技能、临床观察能力、计算机和外语等办公技能、抗压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由此要求,中医药院校在校生要着重学习专业知识,在校期间利用一切机会丰富业务知识积累;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在生活中逐步锻炼其他适应性较强的能力;另外,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广泛阅读书籍,积极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有关知识,主动接受新理论和新思维,将有利于丰富就业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10]。

综上所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更加严峻,学校必要的引导和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力保障,中医药学生在学期间良好的职业准备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性策略。

猜你喜欢
中医药毕业生院校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