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牛焦虫病的临床诊治

2020-01-11 06:52李兴民
中兽医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安格斯沿河肌肉注射

李兴民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744300)

养牛户王某某饲养的红安格斯基础母牛16头,2019年11月下旬来源于乌拉圭,饲养期间健康无疫病。2020年5月30日放牧期间发现发病1 头,现高烧42℃,晚上回家途中死于路上。6月1日又发现病牛1 头,接到报告后我们给予实地诊断,确诊为焦虫病。经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他14头牛已经全部感染,遂采取三氮脒肌肉注射及对症治疗的办法,一周后逐渐康复。现将临床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近年来我县发生的牛焦虫病,病原体为环形泰勒焦虫,经中间宿主硬蜱叮咬吸血过程将病原体传给牛体后,在红细胞内寄生,引起牛的发热、贫血、黄疸、肩前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牛的血液寄生虫病。历史上我县曾经属于牛焦虫病高发区,特别在川区沿河流域、山沟低洼地带、湿地区域放牧发病率较高,属于地方流行性牛的寄生虫病,感染途径为放牧期间硬蜱叮咬吸血传染;近年来由于牛的饲养方式的转变,舍饲已经成为养牛业主要饲养方式,牛焦虫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由原来的地方性流行性转变为零星散发。此次红安格斯基础母牛的群体发病在本地属于少见,经查发现红安格斯牛在乌拉圭属于无拴系纯放牧状态,与我地拴系舍饲方式完全不同,畜主为了让牛只有一个适应过程,遂采取半舍饲半放牧的过渡方式饲养,而放牧地就是我县历史上牛焦虫病高发的山区沿河湿洼地带,因此而引发全群感染。该病发病季节以每年5~10月多发;感染牛均为放牧或者半舍饲半放牧饲养的牛只,纯舍饲方式饲养的牛临床发病率极低;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牛均可发生,犊牛感染率高于成年牛。

2 诊断

特征表现为发热,贫血黄疸,可见眼结膜、口腔粘膜淡黄色,肩前淋巴结肿大,血液稀薄,可初步诊断为牛焦虫病。结合血液涂片,吉姆氏或者瑞特氏染色,镜下可见红细胞内梨形虫体确诊。

3 治疗方法

3.1 杀灭血液原虫:三氮脒(又名贝尼尔、血虫净)3mg/kg 体重、鱼腥草注射液20—40ml 混合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 次,连续3—5 天。

3.2 对症治疗:对于用药后体温持续升高,或者出现咳嗽、呼吸紧迫,采用10%氨基比林注射液或者银黄提取物注射液20ml、头孢噻呋钠2—4g混合肌肉注射,1 次/天,直至症状缓解。

3.3 杀灭圈舍硬蜱:对圈舍粪便进行清理,集中覆盖发酵。然后用0.2%精制敌百虫溶液对圈舍墙面及墙壁缝隙、饲槽底部及缝隙、地面等进行喷洒灭蜱,防止再次感染复发。

3.4 改变饲养方式:据调查,即使在牛焦虫病高发地区,临床上极少见到舍饲饲养的牛发生病例,因此停止放牧,采取舍饲饲养。

4 预防及体会

4.1 调查发现,临床上发生的黄牛焦虫病均属于放牧引起,舍饲牛很少发生或者不发生该病。而我县沿河流域的山区湿洼地带属于硬蜱高发区域,每年5月—6月为大量繁殖生长期,此时放牧感染率极高;6月以后随着高温季节到来,硬蜱数量开始降低,可一直持续到10月逐渐消失。舍饲养牛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阻断牛焦虫病的感染途径。对于有放牧习惯的地区,特别是习惯于在山区低洼潮湿地带、沿河流域放牧的养殖户,应推广舍饲饲养模式。

4.2 圈舍灭蜱。每年5月—10月这个阶段,用0.2%精制敌百虫溶液喷洒圈舍,每隔15—20 天喷洒1 次,可有效杀灭圈舍内的硬蜱。

4.3 免疫注射疫苗。在焦虫病常发地区,在每年春季可用牛泰勒焦虫裂殖体胶胨细胞苗2ml/ 头肌肉注射免疫,能够预防牛焦虫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安格斯沿河肌肉注射
治猪流感有妙招
酋长的答谢礼
九九歌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
安格斯和鸭子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新生儿臀部肌肉注射不需要进行血液回抽的临床研究
九九歌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