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顺田 焦传英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 重庆 40114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将学生的学习内需力激发出来,学生就会主动地自主学习,学习既轻松又高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内需力,进而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下自觉、富有个性的学习。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的两个有效方法。
巧妙设计,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
学案引导,放手自学。陶行知先生说:“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生行动,以此演化无穷。”因此,老师在时间上,空间上给予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以学案为导向,围绕着自学提示,让学生摸索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学案引导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会利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自主地学习。
鼓励主动,寻找新知。鼓励学生不过分依赖老师,放飞自己,主动寻找知识。从上课的效果看,绝大部分同学能完成任务,而且形式多样,答案多元化,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互学环节的价值在于共享和互补。共同的学习目标能使小组同学之间产生合作共享意识,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互补强化合作互助行为。
讲究分组技巧。老师一般根据课的性质和实际需要分配小组成员,在新课时,一般采用异质小组互相学习,异质小组的互帮互学效果更好;上复习课时,一般采用同质小组互相提高,互相帮助,效果更好。
讲求合理的时机。不是每一堂课都适合使用小组学习,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进行小组学习。一般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性归纳,疑惑的问题比较多的时候,这些情况下进行互学会更合适。
主张共赢原则。小组竞争,最忌恶性竞争,小组之间相互指责、恶性攻击、采用不正当手段获胜。老师应引导学生遵循双赢原则,不互相排斥,应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享受喜悦的成功感,而成功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之一,如果老师让学生有成功的感受,那么就会不断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搭建不同的平台,展示学生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我们主要的形式有:口头展示、书面展示、实验展示、演绎展示等。
展示环节中一定要注意:简单的问题不需展示,没有疑惑的问题不需展示,要选取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有疑惑的问题、能挖掘学生潜能的问题等进行展示。
展示小组成果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英国作家毛姆说过“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使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原动力”。自尊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显得非常重要。小组合作后的成果,代表了小组,代表了团队,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并存,从而把个体的差异性融合在团队中。巧妙的融合学生的差异,客观公正看待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通过精心呵护与引导,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敢于表现自己”。
展示成果,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成果展示过程是学生训练表达能力的过程,语言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在展示中显得很重要。不断的展示,会增强语言表现的效果。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力、分析力提高的过程,老师的点评和引导,让他们逐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倡导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这就是一个自我能力提高的过程。
展示成果,铺设快乐学习之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发端于动机,伴随着行动过程,落实在行动结果的满足上。学生学习有愿望,有行动,但结果没有满足感,就难以产生持久的兴趣。体验成功,获得满足感,能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在展示过程中,评价显得很重要,老师更多的喝彩、更多的期待,带着发展性的评价,给与学生暗示效应,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于他们自己的内需力,而他们的内需力最主要的因素是老师去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情绪。因此,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内需力,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