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 涛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551700)
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职教20条》从七个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要求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经过5~10年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
《职教20条》要求,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职教20条》的出台,指明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尤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思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所以很多高职院校每年都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小修订,三年对方案进行一次大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修订:教务处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启动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系部应在系主任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充分调研,深入论证,形成调研报告和论证纪要。调研对象应有兄弟院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等,论证会应邀请兄弟院校同行、校内同一专业教师、行业专家等参与。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制订各专业培养方案,提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合格后再提交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表决通过。审查通过,系部签字、学院签章后报送教务处进行实施,同时报送调研报告和论证纪要。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根据已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职教20条》的相关要求,从十个方面进行修订: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现从这十个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方案在《职教20条》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修订。
在专业名称及代码方面,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进行对照,确定专业名称和代码,若是增补专业目录,需要从教育部网站上下载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截至2019年)查找并确定。入学要求方面,高职院校教学标准是这样确定的: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现在高职院校的新生录取来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学生通过高考录取进入高职院校,或者是通过中职单报高职考试录取。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以前生源还通过“中职推优”“五年制大专”“3+2转录”等方式录入。当然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具备同等学力就精炼概括了。在修业年限方面,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规定专业修业的年限为三年。当然各个高职学院专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有些专业在本校学习了两年后就要转段到另一个学校进行一年的学习,即“2+1”学习模式。有些专业在本校学习了两年半后,另外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还有在学校学习第一年参观认知实习,第二年跟岗实践,第三年企业实践的三年学习模式。这要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能很好地体现。职业面向方面,必须经过前期的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通过对社会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尤其是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级,更应该结合岗位特点确定所属的专业类、岗位群、需取得的资格证书。由于《职教20条》明确提到高职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方案中对需取得的资格证书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拓展可以考取的,在调研时一定要统计清楚,结合系部该专业具备的实训条件,看哪些证书是有条件让学生通过培训并取得。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方面,对于工科专业来说,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比较符合《职教20条》对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当然培养的学生也要符合当地产业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要发展得好,就要走《职教20条》中校企双方产教融合的道路,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中应该包括合作企业的专家,这样制定出的培养目标才能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
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课程设置部分。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是对企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充分调研后,确定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基础课、专业(技能)核心课、专业(技能)素质拓展课及开设的课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专业(技能)核心课是岗位技能必须要掌握的,确定之前要经过专家的论证,以免出现岗位技能训练的盲点。《职教20条》提出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往往是理论占比较大的比重,有点类似本科教学的培养模式,这肯定是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为重点。其还涉及到如何保证实践学时能足课时开展的问题,实训课程的教学安排包括实训课程是哪些,有什么实训条件支撑,要开设课程的学期安排,实践课程有多少个实训模块,这样上课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安排实训教学。除了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安排公共课程,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它是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必须开设的,因此对照标准要开足。公共必修课要根据专业学习基础需要,合理开设。公共选修课要结合专业特色、中国制造业发展状况、人工智能的时代发展等需要,是为培养学生懂礼懂法,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开设的一些课程。最后要开设好校本特色课程。校本特色课程是结合区域、学校和专业实际,开设第二课堂、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课程,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校本特色课程可以置换相应的学分。不管是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还是特色课程,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每门课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在方案里要体现较先进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讨论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式教学法等。课程的评价指标也要在方案里有详细的描述。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安排好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还有实习的安排。《职教20条》规定,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那么我们在进行顶岗实习安排的时候就不能低于6个月,不要少于600学时。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撰写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来定。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要企业和学校两方结合评定的成绩才比较公正。课程设置完,再将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分配好,最后做成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这是专业教师上课课程安排的最重要依据。
在师资队伍方面,《职教20条》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一半以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里,要明确哪些专业教师是属于“双师型”教师,还有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引领专业发展的核心,在职称、资历和行业经历方面都是领头的人物[2]。
最后是毕业要求,最好以精炼的话,根据学院实际情况作出规定,比如毕业学生理想信念坚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参加教学活动,取得各教学环节的学分,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等。再结合《职教20条》1+X证书制度增加学分置换的相关规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大致完成。
笔者在《职教20条》的指导下,参与并完成了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此过程中有很多的体会和想法。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未来专业的发展方向,也才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职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