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颖川 刘长玲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73000)
目前,在我国有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各部门积极倡导并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工程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直接关系着农民生活质量及新农村建设面貌。随着BIM技术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利用BIM技术,可实现施工场地综合布置及其可视化,提高施工场地利用率与施工效率,同时避免了布置不合理带来的安全隐患。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可以使用AutoCAD策划、Revit模拟,完成后导入BIM5D系统,实现布置优化与施工过程控制。平面布置主要由新农村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规划,由工程部根据现场实际进行优化,其他部门可根据部门自身特点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规划的2D图纸建模,利用3D模型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最后确定3D模型与2D图纸。
在新农村工程建设中,为方便进度控制与现场管理,还利用BIM技术将整个施工过程动态化、可视化。以赋有属性的三维空间模型与时间轴结合,形成集工程信息与施工进度于一体的动态管理体系,从而可以直观、快速地了解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人员配备、材料设备应用及安全质量控制等情况。要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化、可视化,首先需要进行模型的精确搭建;其次,模型的生成过程要与技术管理部的施工进度计划相匹配;最后,要注意接收现场实际情况的反馈,在进度计划调整及现场施工改变时要及时对模型进行调整。在模型搭建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建模规则与要求附加相关属性,以便于对整体模型的管理。
通过BIM模型与现场施工实物进行比对,将BIM模型用于项目的施工管理,避免施工错误、不按图施工等产生的风险。
在施工期间,应用BIM模型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检查,通过复核和模型比对发现现场施工情况与BIM模型不符时,应立即向相关施工单位发出施工整改单,并报知监理及发包方。
BIM技术可以把钢筋具体样式表达出来,通过技术人员进行虚拟建造,对复杂的钢筋放样进行分类演示,对工程量和技术做法都能进行控制,有助于质量和成本管理。
运用BIM技术提前规划料具运输、人员行走路线,在施工完成区拐角处或空间狭小、易发生碰撞的位置添加成品保护护角,在施工区设置保护架等设施,以保证浇筑完成的构件完整、整洁。主要应用于成品分布密集、成品区域人员和机械活动量大、成品重要性高等情况。
通过BIM模型的自动构件统计功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施工所需各类构件的数量。
利用BIM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获取某一施工阶段所需资源的数据,进而可以精准地制订人员配备、材料供给、机械设备使用等计划,大大减少了资源浪费,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BIM模型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并实现水平洞口危险源自动识别。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后,通过辅助工具自动进行临边防护,对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使用自动化监测仪器进行基坑沉降观测,将基坑位移数据自动汇总到基于BIM开发的安全监测软件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现场实际测量的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变化数据,形成动态的监测管理,确保基坑在土方回填之前的安全稳定性。
随着工程的开展,施工组织在不断变化,相应的安全疏散路线也会有所调整。通过BIM技术对不同阶段的安全疏散路线进行模拟,快捷直观地进行交底工作,可以加强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在紧急情况时确保人员能安全快速疏散。
合理利用BIM技术,可有效提高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成本。BIM技术在新农村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可协助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工程进行质量、进度等方面的预期分析,提升新农村建设工程的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