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拓展型课程自上海二期课改以来,有十几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探索,我校在秉承这一思想的同时,开发了具有特色的数学拓展型课程。我校拓展型课程从教材到评价已初具模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校保障与评价机制不完善。只有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学校加大宏观调控,才能使我校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词:拓展型课程;校本课程;课程;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4-0160-01
数学拓展型课程是利用相关教学资料,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着眼于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的研究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除此以外,研究结果能够促进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提高教学效率。从二年级起,我校每周四下午开设一节数学拓展课,本文以小学低段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研究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研究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当问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大部分执教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表示效果不好,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包括教材难度、选择意愿和学习态度。
(1)教材偏难。
不仅仅是教师在访谈中反映了数学拓展型课程教材内容偏难、偏多,大部分学生也反映了同样的问题,在45人中,在课堂上完全能听懂数学拓展型课程内容的只有12人,而有一部分不懂的却只有33人。教学内容偏难,不适合学生的学情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2)被动选择课程。
大部分学生选择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的原因是因为教师的要求(46.7%),33.3%的人是看同学们选才选的,只有15.6%的学生选择这门课程是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如果下个学期允许他们自主选择数学拓展型课程,只有31.1%的学生会再次选择数学拓展型课程,有28.9%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再次选择数学拓展型课程。大部分学生是被动选择数学拓展型课程,直接导致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减少了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影响了他们对数学拓展型课程的二次选择。
(3)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课堂学习中主动选择这门课程的学生比被动选择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好,每节课从来都不听讲的只有11.1%,有时候认真听讲的学生有15.6%,这也是为什么表1中有的学生在后测中反而成绩更差,这些数据主要反映的是一个学习态度的问题,正因为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强,才导致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1.2 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访谈中发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导学单、制作PPT等,每人平均备课花费的时间平均都在5小时以上,但是数据显示教学效果却事半功倍,课堂上完全能听懂教师讲课内容的只有12人,同时认为教师上课进度正合适的学生只有37.8%,57.8%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的进度太快。
虽然教师为数学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设计做了精心准备,但是由于自身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课程可利用资源缺乏。
1.3 学校保障与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学工作落不到实处。
(1)监督力度不够。
有效的监督是保证数学拓展型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从教师的回答中可以确定的是学校有成立专门的小组监督拓展型课程的开展,但是并没有深入,不能保证拓展型课程的质量,这样拓展型课程很容易流于形式。
(2)评价方式单一。
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学校是有评价标准的,但是只以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标准,评价方式过分单一和片面,对教师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备课,还应该包括课堂教学等。同时对拓展型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要有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应该有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应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应该只停留在做题和考试上。
2.改进措施
2.1 学生:学生自主选课,端正态度。
在数学拓展型课程开课之前,先由各班数学老师组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在选课之前各班数学教师要向学生详细介绍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课程,避免盲目选择。最后各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课堂表现,择优选取学生参加数学拓展型课程的学习。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保证数学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效果。
2.2 教师:优化教学策略,以学定教。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中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各有不同,拓展型课程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促进个性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正确掌握学情,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2.3 学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为保障数学拓展型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不仅要制定教师评价标准,还应该设有学生的评价标准,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以此来全面评定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学校要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对数学拓展型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方法等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紧扣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最后,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开发和引进各种与拓展型课程有关的资源,如教案、课件等,以此来缩短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与教学质量。尤其要与已经实施数学拓展型课程的学校建立长期的沟通与学习关系,相互學习相互进步。
参考文献:
[1] 奚定华.对研究型课程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1999,12.
[2]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办公室.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办公室.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委员办公室.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冯丽雪(1987.6-),女,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职称:小学一级,学历:研究生,专业: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