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曙晓,王小梅,梁晓颖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 邯郸 05600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战乱不断,书院经历各朝各代后清朝末期开始废止,由现如今的学校予以代替。书院文化自清朝没落后鲜有人研究,自80年代初我国文化复兴开始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人群逐渐壮大,涉及的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对于书院的传承主要包括修复、游览,也有少数书院加以利用与现代学校相结合重新成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如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至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传统书院,同时岳麓书院也被列为四大书院之一。古代书院与现在我们的学校基本功能相一致,院培养出许多知名学者。
自唐至清中国传统书院共建立6654处分布于我国各个省份[2]。中国古代书院从事研究者,较早的有曹松叶先生的《宋元明清书院概况》,其内容取材于各省通志,对于书院的建立、修复、改建以表格形式统计,这是书院研究中第一次引用数据分析法进行科学的论证。而对于书院的发展趋势,并无直观的数据总结分析。
书院起源于唐朝初期,源于私学官学的教育教学经验。私人书斋得益于私人对于读书的热爱,书斋与书院的不同之处:书斋为私人所有,而书院则对外开放,无论儒家、道家乃至白丁均可以入内学习。这也是民间书院能够率先发展的关键原因。而另一个官学源头,以学术文化事业为主,无具体政治事务,从参与人群上就有了巨大的局限性。因为书院由官、民两个起源所以流传下来也是官和民两个书院传统属性。根据《中国书院史》[3]显示,唐五代70所书院。其中63所中官建书院10所,民建书院53所,民建书院所占比例84.13%,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书院的主要源头为民建书院。
我国传统书院始终贯穿于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由唐开始宋兴盛直至清末。根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中的书院分布图[2]将书院创建形式所占比例进行列表进行不同时期的书院逐个分析。
唐-清创设、改造书院数量、时间、年平均数、修建方式统计表 表1
唐代(618-907)书院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唐初期到中期经历将近一百年,书院建设只有5所,在民间由一些个人中的爱读书、治学、藏修之所为基础,不断发展成为聚徒教授、引导士民的教学机构,最后形成如今学校性质的书院。唐朝中期至唐末将近200年,中央政府开始关注书院建立的整体形式,并结合政府的功能和需要创办民办官协的书院。
宋年平均创建书院的数量由唐朝的0.140发展为2.229主要是书院创建性质的改变:由民建为主,加入了政府的力量改为民建为主官建为辅。
元,民建书院还是处于主要位置,此时虽为蒙古人掌握政治权利,书院建设也有了新生力量少数民族的加入,有力的推动书院的发展速度。虽然战乱不断但是对于书院的建设并没有减少,由年均2所增加到3所,但增长速度大不如前。
明朝由于书院建设得到重视,创建书院主力军的力量由官方参与更换为官方为主,书院创建速度惊人,建设数量由以往的几百所达到了上千所,这也是有史以来一个时期书院建设数量达到一千以上。同时由于官方对于书院的掌控性,相比往年民力已经大不如前,可以看出民力衰退现象。
书院创设、兴复、改造人物统计 表2
清朝地方官员在建立书院中处于特异地位,书院建立的主力军的位置不变,书院建设、书院制度都已经相当成熟,书院的类别也多种多样,不仅有普通书院也出现了皇家书院。随着书院制度的移植我国也出现了许多华侨书院。民建书院虽然与以往民建书院的数量相当,但相对于这个时期书院的总体建立数量来说呈现削减的趋势。
根据《中国书院史》中,书院在各省的分布情况图,绘制五个时期书院在各省的发展趋势。
五个时期书院在各省的发展趋势
根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2],绘制五个时期书院在各省的发展趋势、五个时期书院数量和时间关系图。根据上图总结以下几点,①宋朝以后书院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正是因为自宋开始书院建设由唐朝的民办为主转为民办官协,官府极大的影响着书院的建设。②以南北方城市划分,书院建设由浙江、江西、湖南等南方地区逐渐向河北、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发展。③各个省份书院数量差距悬殊。④书院建设速度逐年增长。
从唐到清书院的创建性质,由民办-民办官协-官办。可以看出对于书院的探索逐渐受到官员政府的重视,在官办的助力下书院建设迅速发展,官方势力推动着我国历史上的书院建设,官办与民办始终保持着并存的关系,相互影响[4]。
五个朝代书院的整体发展趋势由唐朝的初次探索。宋朝有了飞速的发展,得益于南宋时期的书院管理制度,不仅有了明确的日常作息,对于将进入书院的师生都要相应的资格要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书院学习系统,此时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被朱熹指称为宋代“天下三书院”,书院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虽然执政只有97年时间,但是书院的创建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此时书院的发展由南向北展开跨越省份有了明显的增加,成为元朝书院的发展特色。明代经历276年,共建书院超出之前所建书院总和,标志着书院在明朝出现了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新建书院在我国边陲地区如云南、甘肃、辽东等地得到推广。同时,因为地理环境,经济差异、政治中心的影响书院建立也呈现出各地域书院建立不均衡的现象:东北、西北、西南地区书院较少与中原、江南无法相比;南方书院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清代书院普及度多层次、全方位跨省份最广,书院办最多,书院有高、中、低组成以满足不同文化水平学者的需求。同时书院制度也受到了日本、意大利和美国等国家的欢迎进行移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