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业
(重庆市奉节县诗城路小学 重庆 404600)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重视劳动知识传授,轻视了劳动操作、劳动体验、劳动服务的培训,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劳动素养的教育,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技能训练,没有具体化、常态化、系统化。因此,出现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结合地域文化,根据小学生的特性,找准突破口,有效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劳动教育渗透于“基础课程—探索课程—拓展课程”之中,以更多样的课程融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平台上,以体验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劳动教育不再借助某个学科,或以某项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学校育人的价值追求[1]。
“基础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标。分年段设置,按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主动做,社区的事情参与做”的原则,重劳动认识的提高,劳动技能的形成,劳动审美的发展。设置3大类12小类基础课程。3大类为校内劳动、家庭劳动、社区劳动。
“探究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的深化,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实践性、创造性劳动为主。根据地域、学校特色,借助劳动基地,开展具体的实际的劳动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劳动的技能、劳动价值、劳动情趣、劳动审美。如厨艺大比拼,根据一项或者几项菜品,每周从学校技能训练课、家庭操作提高课、社会实践展示课三个维度有计划推进。以学校的技能训练为主,其他为辅。如包饺子,学生先通过学校每周的厨艺课学会选择包饺子的工具、食材,学会包饺子、煮饺子的技术,分享美食等环节,同时完成劳动记录单、照片美图、文字描写等事项。把学校的技能课延伸到在家庭中,通过父母再次手把手的指导,提高包饺子的技术、花样、味道,并做好独自包饺子孝敬父母的美食活动。最后,通过班级、学校春游、秋游,社区实践活动,开展包饺子厨艺大比拼:赛技术、赛美图;谈感受、谈价值;比演讲,比作文;晒合作,晒情趣。
“拓展性”课程与学校的社团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生长、生活、生存需要与兴趣特长为宗旨,归为“劳动才艺课程”。“劳动才艺课程”以实践感知、体验、欣赏为主要行动方式,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人文底蕴、艺术特长、审美能力与生活情趣为主,主要开设的有:地域民俗课类,包含陶泥制作、竹枝歌舞、三峡石美化;基地实践课类,包含脐橙的种植与销售、水土保持与气候、家禽的饲养与美味;班级创意课,包含废品的回收与利用、活动设计与旅游、环保宣传与行动。用课表群把“劳动才艺课”与学科渗透融合,让劳动课程不孤立单独存在,从课程到活动,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家长,形成一体化劳动教育主体结构。
把课程内容通过学校统筹课内与课外时间,设置不同的岗位,开展不同的活动,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推进,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协调联动模式,促使劳动实践常态化、多样化、实效化。
根据儿童的天性与学校实际,设置形式多样的劳动锻炼岗位,让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做劳动的小主人,树立劳动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如以学校小岗位为主题的“校园美容师”课程群中设计的有:环保卫生岗、图书管理岗、护绿守绿岗、文明礼貌监督岗、午餐清洗岗、厕所美容岗、值周巡逻岗……通过记录岗位手册,拍摄岗位照片,对比岗前岗后的变化,表达岗位体验,总结岗位经验,评比岗位模范,把每一个孩子都置于做事中,使其认识到自己是校园美化的小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每一件事。从而认识到劳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激发劳动兴趣与劳动的意愿,感受劳动快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意识劳动习惯,自觉做劳动的小主人。
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课堂、校园环境、校内劳动基地等为劳动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但家庭劳动更能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把学校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与学生真实生活紧密链接起来。以家庭小课堂为主题的 “金手艺”课程群中,学生参与到“未来的厨房” “厨房管理”“美食与菜谱”“小小采购员” “美食推销员”“美食理财与安全”项目学习中。学生与父母一起,从购买食材到制作美食,从分享美食到销售美食,从品尝美食到核算美食的价值,从料理厨房到设计未来厨房,用图画、调查报告为厨房畅想,用美图、微视频讲解美食的制作、加工过程,为美食代言,用文字、表格、数据分析美食的价值与劳动的故事。在整个项目学习中,学校利用微信、QQ、钉钉等网络平台,开设“金手艺”小课堂,给家长、孩子提供直播微平台,让大家分享劳动经验、劳动成果,并推选“劳动小能手”宣传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
劳动教育又不囿于学校这一方天地,社区、工厂、校外劳动基地、区域景观等都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由家长、学生、社区自愿者组成“社区小公益”团队,参与“诗城行动人”课程群项目活动。主要有:辛勤的劳工——我是保洁员、牛皮癣清除义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变废为宝;公益小模范——红灯下的指挥员、创文宣传员、小小活雷锋、文明劝导员;诗城代言人——风景区小导游、脐橙推销员、夔门小记者。通过社会小公益活动,让学生形成劳动合作、奉献意识,做劳动的小模范。同时,让家长、孩子、社区自愿者相互融合,构建“三位一体”劳动群体模式,使得课程实施渠道由学校拓展到家庭,延伸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