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志锋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他们需要接收来自教师有效的引导,才能切实掌握一些规范的运动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了增强课堂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着眼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制定丰富多样的活动策略。
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爱玩的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和趣味事物有极大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制定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注入趣味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以增强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引入体育游戏环节,并组织学生结成小组,积极开展配合。
体育游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课堂乐趣,还可以切实发挥其自身运动实力,提高个体运动技能,增强体育综合素质。比如“踩影子”游戏,方法如下:学生每两人自由组合成一组,在规定的范围区域开展游戏活动,一人奔跑躲闪,另一人去踩奔跑同学头部的影子,踩中后交换。游戏活动中,教师还要使学生明确规则:必须在规定活动区域中开展活动、踩影子时只能踩奔跑同学头部的影子、踩影子的同学不允许用手去拉奔跑的同学。引入此游戏,可以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及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此外,还有“丢手绢”游戏、“两人三足”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跳绳”游戏、“接力”游戏等,通过制定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尽情地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发挥自己的运动实力。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还要明确体育活动规则,使学生能够规范自己的游戏过程,提升综合素养。
体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足球、篮球、跑步、竞走、武术、跳绳、跳远等,同时又分为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要想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他们掌握一系列有效的运动方法,以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减少活动中擦伤、碰伤等危险状况的出现。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动作指导,并使学生在组内进行合作练习,不断规范和优化自身运动技能。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竞争意识,为了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竞赛,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感受体育课程的乐趣,一方面可以使其增强运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
比如,每节课快结束时,教师可以抽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接力”赛等。看似是小小的比赛,但会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体育精神,增强运动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体育素质。以“跳绳”比赛为例,可以分为个人赛或团体赛,个人赛以个体单位时间内的跳绳个数为基准,谁跳的多,谁将获得胜利。团体赛则以组内全部成员单位时间内的跳绳个数为基准,哪个组跳的多,哪组将获得胜利。通过跳绳,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动作的敏捷度,提高身体平衡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脏功能,使心血管更加健康强壮。此外,通过比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的运动品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娱乐项目占据着孩子们的生活,使其慢慢变成了“低头族”,同时,能够坚持运动的意识也越来越薄弱。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适当的运动能够给他们补充能量,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对其运动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在体育课上,通过制定趣味化教学策略,使其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以培养和增强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