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千胜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小学时期的学生学起来会有很大的困难,而生活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具象化,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堂氛围下更好地感受其实用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1]。
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在熟知的氛围中消除对数学学习的恐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设置生活情境,构建趣味十足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超市或游乐园,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如教学乘法和除法相关数学内容时,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不是很强,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构建超市情境,学生手中都有一百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买指定的物品,最终花完手中的一百元,如果出现剩余或负债就要受到小小的惩罚。在这样的情境中,可以将尺子、课本及橡皮等学习工具作为超市中的物品,并标明价格。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很容易使学生想起与妈妈去超市时的情境,可使学生积极融入情境,调动自身思维,思考应该怎样合理分配手中的一百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一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随机选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讲一讲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好情境设置工作,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切实提升上去[2]。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生活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其发散自身思维体验数学知识,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利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联系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构建生活情境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通过活动中所设置的难题调动其数学思维,可不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实际应用能力。比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数学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搜集易于携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将之带到数学课堂,让学生进行观察学习,教师也可以找一个细长和一个矮胖的长方体罐子带到课堂上,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两个不同的罐子谁的体积会更大一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也可以实际动手操作,制作两个不同道具的模型,并展开验证。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知识,为以后更好的发展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寻找其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也可以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搜集相关教学资源并整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色彩,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展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比如,教学图形旋转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混淆里面的一些理论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图形旋转,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自己所见过的摩天轮、风车及电扇等物体,由图形的旋转而产生新的图形,为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模型,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使其在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积极寻找数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个缓慢而又艰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吸引学生的兴趣,实现寓教于乐,真正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