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芹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彭新小学 广西钦州 535015)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是基础,识字教学效率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传统灌输式的识字教学无法激起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可以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对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进行优化,在提升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本文将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如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字讲一个相应的小故事。例如,提到月字,小朋友们就想到了月亮,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学生最爱听故事,以后看见“月”字,就想到了故事,讲起故事,就想到了月字,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识字充满了趣味性。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拓展一下“嫦娥”这两个字怎么写,教师可以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再出示娟、婷、好等,“女”字家族很庞大、它们都代表美丽的女孩,谁的名字里有这些?让同学们找一找。学习后教师还可以设置“我会识字”“我会写字”“我会积累”板块等,考一考同学们的记字程度。借助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实现识字教学的“突围”和“翻转”,将过去的被动识字改为“自主识字”,让学习为学生服务,实现“因字制宜”,在“体验式”识字中培育核心素养[1]。
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自己的手,摸摸自己的耳朵,指指自己的眼睛,让学生对着实物记汉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识字,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学生自然乐于学习,这与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及自主发展素养紧密契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的框架结构,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眼睛、手、耳朵的图片,在图片旁边配上字,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体验中记住汉字,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学习汉字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使学生在生动、鲜活的实践中认识汉字、学习知识,这能够契合核心素养中善于观察和学习的要求。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特点是好玩、爱动,注意力持久性不强,喜欢新异、形象和有趣的事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形象又活跃的思维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在字词教学过程中,调动眼、脑,充分发挥想象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感悟、应用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在厚积薄发中不断积累、集聚、积淀,为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学习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时,教师可以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讲解春夏秋冬各有什么特点,例如春天鲜花盛开,微风拂面;夏天荷花开,青蛙在池塘里“呱呱”地叫;秋天金黄的树叶铺满了小路,枫叶红遍了整片山野;冬天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教师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字结合起来,制作成卡片,让学生们在上面描绘,边描绘边在脑海中想象各个季节的样子,把汉字变得新鲜而生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爱玩、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贪玩的特性,引导学生利用游戏的方式学习,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识字教学效率[3]。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做小游戏,说一说周围的同学的姓,并写出来,让姓氏的主人判断你写得对不对,全班进行比赛,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的同学的姓氏最多谁将获得教师和同学们的夸奖。每个学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表扬和肯定,他人一句赞扬的话,可能就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可以在心理上获得巨大的满足,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识字学习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该坚持做到有效、趣味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并给学生塑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强他们的语文素养,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利用好小学阶段这个记忆汉字的重要时期,在课堂中渗透和贯彻核心素养,激发他们对识字学习的热情,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