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亚林
核心素养下的生本课堂主要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树立核心价值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的完成教学内容。想要有效构建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师就必须投入更多精力与心思,积极探索民主适宜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将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生收获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素养。所以,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构建生本课堂,打造与新课改要求相符的师生互动平台,充分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1]。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所学内容,教学活动结束后,能够自由表述课堂所学内容。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随之提出问题,以此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实现学生内在知识转化。比如,教学《塞翁失马》时,教师可以先挑选学生进行课文翻译,此举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真正含义。随后,教师继续对学生进行提问,如通过对本篇课文的翻译学生理解了哪些道理,通过逐步深入的提问,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如福祸相依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进行总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教师可以运用逐步递进的方式创设教学目标,在加深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构建生本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样的氛围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感悟,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能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是扮作知识的传播者,但随着生本理念的不断贯彻,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显得尤为迫切,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极大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学《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间对课文大意进行简单沟通,并梳理课文脉络,最后进行分段朗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之间的答案也是不尽相同的,但通过学生彼此间的集思广益,互相吸收彼此的观点,长此以往,班级便会演化为若干个优秀的小组,此举不仅可以发挥出小组讨论的优势,更能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各取所长、各补所短[2]。
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构建生本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性感悟及理解能力,语文课程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所录入的文中有很多都蕴含了人文精神,这些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感性世界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提高。所以,随着生本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断贯彻,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语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进而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3]。
比如,教学《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等词语,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乐业与敬业的态度,最终完成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并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我们在探究教学的道路上一定要且行且思,明确教学理念,凸显语文素养,突出教学重点,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做到以学定教,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