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曹广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曲界第二中学 广东湛江 524132)
如今的21世纪,社会在飞速发展,周围环境日新月异,学生早晚有一天要进入社会,因此,学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不仅要对学校教授的知识有良好的掌控和把握,还要具备自主学习的素养与能力,能够融会贯通,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学生在将来才有核心竞争力和自身发展的优势。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谋求进步和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格。因此,教师在任何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与品格。但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秉持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和学习知识。为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1]。
目前,物理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首先,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脱离生活实际,没有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很好地结合起来。物理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的,在教授知识时将之与现实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一部分物理教师只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非常枯燥无趣。其次,为了节省课堂时间,许多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课都被教师直接省略,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口授的形式告知学生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步骤等,这样虽然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
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本节课的物理知识点引入课堂,初中生的好奇心强,面对问题他们非常渴望知道答案,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听课的专注力就会更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变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2]。
以“分子热运动”为例,课前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同学们,每到夏天我们就会闻到栀子花的香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晴天我们闻到的花香味格外浓,阴天花香味会稍微淡一些。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例子中提到的生活现象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学生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原来身边处处隐藏了物理知识,对教师的提问非常好奇,然后教师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
如今的教学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灌输式的堂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方式,在物理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对教师布置的练习等进行讨论,这样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通过激烈的讨论得到问题的答案。
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为例,教师在对太阳能相关知识进行讲授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太阳能发电的利弊进行探讨,通过讨论学生会发现太阳能在我们身边的广泛应用,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工作的,我们从太阳能方面获益良多。每个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的火花,学生也能更好地了解太阳能的相关知识。
物理学科的许多章节都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各类物理现象,教师不能只顾节省教学时间而忽视实验教学,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得不偿失,学生亲手操作得到的知识要远比通过教师口授得来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将来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受益匪浅,实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我们重视[3]。
以“电与磁”为例,教师应给每个学生配备一根磁针或磁性条,在周围没有磁体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手拨动磁针观察磁针两头的指向。通过亲手实验学生会发现磁针的两头始终指向南北两个方向,以此证明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借助大量的实验和学生的观察,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磁场这方面的知识内容。
本文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促进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