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01-10 20:25:07杨静芬
课外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汉字

杨静芬

(江苏省昆山市大市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引言

为了保证语文识字教学质量,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识字教学指导,从而才能制定更加完善的识字教学方案,以不断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本文分析了识字教学意义,总结了具体的识字教学对策。希望结合进一步阐述,能够不断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研究水平。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有书面和口语两种类型,书面形式的语言是学生形成交际能力的前提,因此其应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学校开展规范的汉字教学,能够系统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接受正规的汉语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口语运用基础。此后进行系统的书面语教学,学生能够将以往形成的口语能力进一步升级为书面语的运用能力,完成二者的过渡升级。由听说变为读写,更能反映出学生语言能力的优化提升。

(二)开发学生智力

小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会大量运用思维能力。汉字的书写便是通过大脑和手的有效协同来完成的,因此识字和写字均能对学生的大脑形成较为明显的刺激作用,能够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为思维的锻炼提供有效的途径。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策分析

(一)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能力

归类识字方法。有大量的汉字属于形声字,即由声旁和形旁组成,教师可利用这个特点将汉字归类,让学生集中学习某个声旁或者形旁的生字,从而能够加深记忆,系统掌握更多的汉字。如教师可基于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设置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从学习提手旁的生字开始,通过联想系统掌握带有提手旁的汉字,并将其集中学习和记忆,这样学生能够同时识记更多汉字,并深入了解汉字的意义。利用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识记同类汉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掌握大量的汉字字形,并集中识别汉字的异同,这样也能够避免学生对字形相近的汉字产生识记的误差。

看图识字教学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识字教学,利用内容丰富的图片辅助记忆是当前教师倾向使用的教学手段。图片能够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一定的刺激,在开展正式教学前,教师可先将图片按照一定的规律分类,让学生结合其中的联系进行识字,同时还可锻炼其逻辑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更为生动的视觉刺激下,以更为愉悦和积极的状态参与到识字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汉字掌握的效率。

以熟字认生字教学方法。在低年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汉字储备量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以往的知识基础来掌握新的知识。教师可利用汉字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让学生在已掌握的汉字基础上学习新的生字,从而提升汉字学习的灵活性。有些汉字具备相同的偏旁部首,或者更换偏旁就会成为一个新字,只要教师将汉字系统归类,利用汉字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开展生字教学,便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木和风组合是“枫”字,而口和木组合可成为“叶”字,通过改变偏旁来学习新的汉字,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效率,还能让学生掌握汉字之间的联系,这对学生系统掌握汉字知识、建立完善的识字架构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借助绘画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小学生对信息内容的记忆能力较强,但对其意义理解不足。思维较为活跃,但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还不理想。对感性的信息更感兴趣,而其抽象思维能力还需加强。上述心理特征均是教师应全面了解和把握的,以此设置更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的教学方式,获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汉字以象形、形声等六大构成原理形成,教师可充分挖掘汉字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特点设置教学环节和方式,通过图片等直观性内容引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其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开展学习。

如进行《树之歌》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明确,“木”便指的是树木,课堂内容均与带木的生字有关。在具体设置教学环节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为清晰地掌握杨、棉、桂等带木字旁的生字,教师可将教学活动设计为: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动态展示“木”字的变化过程,从而让学生了解该汉字的含义。此后便可向学生介绍与木相关的拓展性知识,最初木便是指树木,此后其意义经过拓展和延伸,便指范围更广的木料及木制设备和工具等。此后为了书写更为便捷,便形成了现在的“木”这种书写形式。学生在教师讲解后,会深刻理解木的形成过程和含义,因此也认识到所有与木相关的汉字均会带有木的偏旁。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杨”“杉”等汉字时,学生便会先写下木字旁,并不会与其他同音字发生混淆。这种通过图片和讲解加深记忆的方式,更容易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自主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识字活动中。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辅助教师提升教学的质效,以汉字图片为载体开展识字教学活动,能够辅助学生在掌握汉字结构特征的同时,对汉字形成识别和认读的能力。打破了以往汉字的独立性,以更为系统的方式让学生构建汉字识记体系,最终优化汉字识记的准确性。

(三)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游戏中能够轻易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通过自主的动能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游戏能够为学生营造更为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摆脱以往单调的学习模式,用符合其身心成长需求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在开展《植物妈妈有办法》部分教学时,教师便需带领学生完成“法、娃、毛、它、识”等十个生字的识别和记忆。为了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集中识记上述汉字,此后将汉字分别设置于游戏的不同环节中,并带领学生参与游戏互动:教师先将准备的识字卡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将汉字组成词组。如拿到“知”后,便可组成“知道”“知识”等词组。又如拿到“脚”时,可组成“脚趾”等词。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游戏规则后,便可开始游戏。此时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均集中到游戏中,在拿到汉字卡片后,能够充分调动以往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组词,并通过交流互动进行商讨,最大限度提升组词的准确率。虽然学生也会在游戏中遇到陌生的汉字或者词组,或者出现错误的情况,但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纠正下,学生会高效改善自身的不足,并快速识记汉字,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四)利用动作提示提高识字效果

在进行《找春天》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主要须完成“冲、荡、娘、桃”等九个生字的识记任务。除了上述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可尝试使用动作辅助学生进行生字的记忆,从而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完成汉字的掌握。如教师在进行“吐”的教学时,便可在嘴里含水,向学生展示吐的动作,这样学生便可更为直接地记忆这个生字。又如学习“寻”时,教师可以在教室范围内进行走动,并通过眼睛和头的动作表达出寻找的意思,这样学生便可了解到“寻”的意义,进而掌握其字形。在学习“冲”时,教师可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快速奔跑,并让学生模仿。学生更乐于亲身参与这种趣味性较高的课堂互动,从而在兴趣的刺激下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所形成的教学效果,在此后的测试中便更为明显。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掌握的汉字,记忆更为深刻,运用也更加灵活,能够在测试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只要教师运用动作进行提示,学生便可迅速反映出对应的汉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教学形式。但须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提示教学时,应把握好活动的尺度和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活动范围内开展生字的识记,而不能喧宾夺主,导致学生只沉浸在动作的演示和实践中,而忽视了识字任务本身。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模仿价值,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尝试运用动作提示的方式辅助学生识记生字,尽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识字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才能不断构建更加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字水平。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进一步保证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