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若锟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四中学,安徽 宿州 235300)
新课程改革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着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考试中加重了阅读试题所占份额。为响应新课程改革,达到新的课程标准,任课老师增加了许多分析讲解文章阅读的课程,但是有的学生听了一堂又一堂老师分析文章的课,在做阅读理解时还是不知如何作答,可能是因为老师在讲课时,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身上,介绍作者和背景,段落大意讲解,重点句子的分析,一堂课都是老师在讲解和分析,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学到阅读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课程教学,将文章中的意境转化为可见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程中,促进课堂参与度,也可以以此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讲到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一课程时,这篇文章中对槐树进行了描写,但有许多学生并没有见过槐树,更没有机会在秋天见识到槐树落蕊的美景。因而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槐树落蕊的秋景,看到了具体的图片,会有助于学生以此为根据展开想象,每个学生似乎就能看到这样一幅情境:秋意满满的清晨,作者打开门窗,整个院子铺满了槐树的落蕊,欣喜地踏上这满院落蕊,却才知“声音也没有”,没有踏雪时的“吱嘎”声,然后弯下腰捧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般清爽;一阵扫后,留下的只有“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如此无声地离开了,让人徒生一股悲凉之感。多媒体的展示,将槐树落蕊的情境变得具体化,让学生更易想象文中画面,进一步靠近作者的感情,走入作者笔下的意境,真切感受到了充满韵味的故都之秋。
语文阅读课堂中,学生正确且良好的阅读方法,必须得到着重培养,掌握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是促进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阅读方法有许多种,如探究、比较阅读等,比较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同时阅读两篇内容相同但是结构形式存在不同的文章,或者同时阅读所选题材相同但是主题存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例如在讲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一课时,可以借助同一题材,但是体裁不同的洪升所著《长生殿》“杨贵妃传”这一部分展开比较阅读,学生通过对两种不同体裁所具特点的比较,更好地理解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能够给同一文章带来不同的效果,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再例如对所选题材是咏明妃的王安石所著的《明妃曲》、杜甫所著的《咏怀古迹·明妃村》进行比较阅读,就是对题材相同但是文章表达的主题不同的文章展开比较阅读,但是杜甫文内表达的是对于这位远嫁女子的同情之情,而王安石则是通过明妃一人扩展到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般妇女普遍的命运上,对于明妃的形象赋予更高层次的意义。比较阅读作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运用比较阅读,首先能够对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起到加深作用,其次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对不同知识点产生更加密切的联系,进而对学生的文章分析能力起到提高作用。
对课程内容进行提前预习是展开阅读教学课程的前提条件,只有进行了提前预习,学生才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课程思路,并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因而学生做好课程准备工作,利用课程预习提前知晓文章中的重难点,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的另一最佳途径。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别于传统的新方法,不对学生提出具体化的要求,而是引导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困惑点,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改变日常阅读教学课程中易出现的被动局面,以此提升学生的正确阅读能力。
借助旧知识吸收新知识,将所学新知识同化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正确理解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拓宽自己眼界的同时,更好地学会阅读技巧是学生的阅读任务。
适合自身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得学生通过阅读得到满足感,进而让阅读有效化。具体而言,较好的培养方式有以下两点:第一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养成整理书写读书笔记的阅读习惯。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最佳程度上消化掉文章,也能够让其语言能力得以提升。第二点,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时,根据自身的阅读进度填写相应的读书卡,将文章中的佳词妙句摘录下来,并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背诵文中的可通用句子,将通过阅读学得的语句运用到自己的日记等写作中。
课外阅读作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在高中阅读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仍有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因为他们感觉高中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本,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要讲清楚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次要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做到这些,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课内的知识来带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时,可以再介绍学生多阅读《左传》《战国策》等作品。除了课内阅读,还可以开展各式阅读活动,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利用每天语文课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让学生分析一下你喜欢这篇文章什么,通过这种形式,既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阅读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各类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阅读,通过自主分析寻求答案,抓住学生想知道却不知道的时机,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以此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进行柳永的《雨霖铃》教学时,我和学生对这首词一同进行了以下探究:第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你说说其妙处。学生讨论交流如下:此二句历来为人传诵,好在这句话体现了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离人饮酒消愁,酒醒无异愁醒,愁醒更叫人难受。第二,本词好在哪里?学生有了如下交流:“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聚焦课堂,让学生多去阅读,多去思考,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不再是被动地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对文章进行分析。当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通过自主分析去对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究时,才会真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