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露颖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表达自己对某事物或人的情感态度时,常用“你瞧”“你看”作为句首,如“你看我这脑子”。在这些句式中,“瞧”和“看”已不再表达具体的用眼睛看的本义,更侧重于强调,并且整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不是简单的使令动作,有向具有整体意义的构式发展的趋势。因此本文对“看/瞧+NP+X”这类句子的语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考察其句子中的结构、语义特征,并分析其整体意义及成因。
“看”和“瞧”是动作性很强的感官动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必须用眼睛这个器官去观看某人、事物。但“看”还有“尝试”义和“评价”义,这时的“看”已不再是简单的用眼睛看,表动作范畴的意义渐趋减弱,看的对象也更具有抽象性,如性格、才能等,人的主观评价显著。如此一来,“看”的语义更加虚化,用法也更加丰富。而“瞧”多用于口语中,并且还带有一点“偷窥”义,因此“瞧”从一开始出现,语用色彩就很强烈。所以二者虽然基本义相同,但是使用的环境却有区别。
在“(你)瞧/看+NP+X”这一句式中,二者却可以自由替换。
[1]你瞧乘务员那热情劲:“上车请往里走。”(倪宝铎《礼多人不怪》)
[2]嘿,你瞧这通信员。(史淑宝《女连长》)
上述句式中的“瞧”和“看”可以随意替换而不会造成句子原意的缺失和多余。因为“瞧”和“看”在这一句式中,表“用眼睛看”的动作性减弱,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瞧/看”后面的部分,同时说话人说出的句子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往往带有情绪和态度在其中。二者在这一层面得到了统一。
通过观察语料,“(你)瞧/看+NP+X”中的NP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代词
[3]瞧我这模样。(王决、白松《次品与名牌》)【第一人称】
[4]瞧你那眼睛,亮得真怕人。(秦兆阳《大地》)【第二人称】
[5]看她装作不屑一顾的样子!(王民嘉《惜楼烟云》)【第三人称】
[6]你看这闹的。(微博)【指示代词】
[7]瞧里面热闹的(微博)【方位词】
2.名词性成分
(1)一般名词
[8]你瞧乘务员那热情劲:“上车请往里走。”(倪宝铎《礼多人不怪》)
(2)名词性短语
①定中短语
[9]你看中国的老百姓一年的劳苦。
②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10]丁万红却乐的直蹦高,叫着:“看这法灵吧!”(安危《我爱松花江》)
③名词+方位词
[11]你瞧车间里那个干劲。(丁兆范《一天等于二十年》)
3.NP 的特点
总的来看,(你)瞧/看+NP+X 中的NP 具有名词性,是说话人直接指向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因为对象的状态、行为、结果使说话人产生了情绪表达的欲望,才有了此类句式的出现。具体说来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有生命体
通过语料发现,大多数能进入此构式的NP 具有[+生命]的语义特点,并且大多是直接指人,既能被说话人所认识和感知,也可以是动作和状态的发出者,如“你瞧乘务员那热情劲”,“乘务员”的热情引起了“我”的注意,从而让我说出了这句话。
(2)无生命体
当NP 是无生命体时,NP 只能充当受事,除了具有特定性,还受具体事件的影响,达到了某种状态或产生了某种结果,具有完成性。如“看这法灵吧”,指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奏效,达到了期望的目的,因为NP必须是特指,所以要加上指示代词“这”进行限定。
1.动词、形容词出现的条件
X 在(你)瞧/看+VP+X 构式中属于陈述部分,是对NP的结果、状态的描述,从词到句子皆可进入其中,情况较为复杂,本部分仅对词可以出现在句式中的限制性条件进行分析。
因为(你)瞧/看+NP+X 的构式强调的是事件对说话人的刺激,因此X 除了表示某种状态和结果,也必须带有事件的完整性意味,故形容词、动词不能独立出现在NP 之后,需要有附加成分。
(1)后加“的”
[12]看这画漂亮的。
在上面的例句中,如果把“的”去掉,不仅会造成词义、句义的变化,也会失去说话人想要表达某种情感态度的意味。
在动词、形容词后加“的”主要起到的作用有:
①凸显话题中心
“的”的加入使句式出现了对比焦点,将构式中动词、形容词表义的程度加深,使句式的语气更加强烈,更易于表达态度。
②实现事件的完成
说话人说出的话是基于现实已出现的情况进行表述,因此不管是结果还是状态都是已完成的,“的”就是一个事件完成性的标记。
(2)后加“样(儿)”“劲(儿)”“那样(儿)”
[13]看她得意那样儿。
[14]瞧你这小气劲儿。
[15]看这白净样儿。
加上“样(儿)”“劲(儿)”“那样(儿)”这些成分之后,使句子表状态的意义更加明显,并且句子语气是上升语调,更易于让人领会到说话人暗藏在其中的情感态度。
2. X 可省略的情况
[16]你看你腿!
[17]你看这画。
在这些句子中,具体引发说话人表达态度的事件被隐去,只留下了宾语,即说话人主要评价的对象。当说话人这样说时,并不代表说话人要对象真的去看什么东西,而是为了引起注意,句式越短,语气越强烈,更能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认为当某一具有相同类型特征的句子意思不能靠句子中的部分成分去推断时,这类句子就能成为构式,构式的整体意义是大于句子各部分相加之和的。“(你)瞧/看+NP+X”结构亦是如此。
[18]你看彭家范这个报告里的语气。(李满天《水归大海》)
这里的“语气”主要是靠听觉器官去听,“看”主要是强调说话人对这种语气的不满。从例子可以看出,当说话人使用这种句式时,更多的是用来表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可以说“(你)瞧/看+NP+X”是一种构式,其含有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用“瞧/看”来引起注意,突出后面的内容。
[19]你看它气魄雄浑,浩瀚无边。(李贵德《浪花颂》)
说话人受到当前事件对自身情绪的刺激而产生了情感表达,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情感态度主要有以下三种。
1.肯定态度
[20]你看我现在干得多欢。(艾风《插上翅膀的农民》)
[21]你瞧这孩子活蹦乱跳的。
说话人通过强调,将自己的肯定态度表达出来,体现为满足、赞美、认同。
2.否定态度
[22]你看我这人只顾自己说。(朱俐《红花妹》)
说话人通过强调,将自己的否定态度表达出来,“(你)瞧/看+NP+X”这一构式最常见的也是对当前情况的否定,也有表示自嘲的意味。
3.中性态度
一般来说,中性态度即仅用来表示强调。
[23]你瞧这林子里的气氛有多神秘。(郑延慧《一棵大树死了》)
上例中,说话人只是强调了树林的气氛如何,并没有加入任何情感因素在其中。
“(你)瞧/看+NP+X”这一构式之所以能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
在这一构式中,“瞧/看”表实际动作的功能得到了凸显,它使动作的主体从上一个事件转到当前的事件中,形成一种强调,必然会引起某种改变,这种改变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思维上的。
[24]你瞧你那个工作单位!
前者强调了工作单位,听话人在接受到信息时,注意力必然会转移到这一话题中心,但在此时“工作单位”表抽象义,势必会引起听话人的思考。
因为说话人用这一构式主要是为了表达情绪,因此就会有语气体现出来,如“瞧你那样”就会带有一种轻蔑的语气。同时为了强调,就会有重音落在“瞧/看”上,有时也会加重咬字,以引起对事件的情绪表达。
本文对“(你)瞧/看+NP+X”构式从句法、语义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从构式的各个组成部件来看,“瞧/看”虽然属于感官动词,但在此构式中,性质已经发生了转变,语义逐渐虚化,不再起使令作用,主要用来强调,以突出表现说话人的情感。NP 最突出的特征是具有名词性、特定性,是说话人直接指向的对象。
从整个构式义来看,“(你)瞧/看+NP+X”构式是说话人受到当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表达,这种情感表达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
这种构式义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瞧/看”在进入此构式时,虽然语义虚化,但是现实动作性得到了凸显,因而具有一种强调作用。另外还有语气和重音来辅助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