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丹,龙 爽
(凯里学院图书馆,贵州凯里 556011)
图书馆特色资源,又称图书馆特色文献信息资源,或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经过长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积累,形成的明显区别于他馆的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完整,能够基本满足特定文献信息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特色资源体现了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的差异性,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图书馆特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科发展趋势。2015 年教育部颁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二十三条规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统筹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保持重要文献、特色资源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1]可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重点,然而,与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相比,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存在着规模小、系统性差、珍稀性不足等方面的缺陷,对支持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偏低。基于此,本文拟以贵州高校图书馆为例,梳理图书馆特色资源的类型及来源,进而探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收集策略,为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根据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各馆主页有关特色资源的介绍,结合2018 年由贵州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指导委员会发起,贵州高校图书馆各馆拍摄提交的特色文献与特色服务视频,发现贵州高校图书馆在特色图书馆建设中,已初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特色资源,特色资源类型总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依据不同视角表现为不同类型。
1.纸质文献。以纸张为载体,通过刻写、手写、印刷等各种记录手段,将知识信息内容进行记录而形成的各类文献,如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科技报告、手稿、图片、字画等,是图书馆长期收藏和提供利用的重要文献类型,许多图书馆把珍稀的刻写古籍、名人手稿、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等方面的纸质文献作为馆藏特色资源。
2.自建特色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建设政策规划及馆藏特色,为本校重点学科(专业)提供文献保障,或为本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或为抢救各种濒临湮灭的珍贵史料,或为各种专题提供循证等[2]目标,自行开发建设而成的数字信息资源库,其形式主要有:各种存储格式的专题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学科导航等,这些特色数据库具有独特的信息价值和多途径的检索功能,反映了高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地方民族特色、机构知识特色,对支撑学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及专题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既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又能较好地满足读者对某一方面的文献信息需求,成为图书馆特色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3.音像制品与机读资料。图书馆特色资源还包括各种专题摄影照片、唱片、胶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载体的文献,这类文献资源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以活态形式进行记录,直观地呈现某一特色专题文化实况。
4.实物藏品。为揭示某一专题文化的基本概貌,图书馆将反映专题特色文化的实物进行收集,并设立专室分门别类地组织陈列,为读者提供实物展示、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延伸服务。实物藏品丰富了图书馆特色资源的载体形式。如: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文化展示厅的民族服饰、银饰、乐器、生产生活器具、傩文化实物等代表民族文化的实物藏品。[3]
1.本校的知识产品。学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品,如:学报、校报等学校出版物,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会议纪要、文件档案,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材、教学视频、学术讲座、学术成果,学生毕业论文等,其形式有传统印刷型的本校文献库,及近年来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机构知识库。
2.本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文献。图书馆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尤其是本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的发展,对相关学科(专业)文献有较为完整和系统地收集,而形成的学科专业特色文献,满足相关学科专业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围绕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图书馆特色资源,是图书馆的通行做法。
3.古籍。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历史越悠久,馆藏越丰富,所积淀下来的古籍文献相对会较多。在贵州高校中,古籍文献藏量较多的是贵州大学图书馆、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这些图书馆都以古籍为特色资源。
4.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是在内容上记载某一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文献,地方文献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清水江文书,记载了黔东南境内清水江流域苗、侗等民族在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生产生活状况,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具有多学科的文献价值,为研究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重要史料。凯里学院图书馆以黔东南地方文献为特色,并自行开发建设了“清水江文书数据库”。再如,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 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 年前的文化因子,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4]安顺学院图书馆以“屯堡文化”为特色,并建设有“屯堡文化研究资源数据库”。
5.少数民族文献。少数民族文献是指用少数民族文字及汉语言文字书写的反映少数民族历史、语言、文化等内容的文献。贵州有17 个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产生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献。每个民族的文献,通过其内容和形式的表达,呈现各民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蕴涵。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以水书文献、彝族古文献、布依族古文献等[3]民族古籍为特色资源加以建设,凯里学院图书馆以苗族、侗族文献为特色资源重点建设。
图书馆馆藏的学科内容涵盖人类的各个知识领域,资源类型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缩微胶片、图片、照片、拓片、票据、契约文书、信件、著作手稿、视音频资料、数据库、服饰、器具等,通常建馆历时越久远的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越厚重。图书馆的馆藏基础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先期来源,如古籍特藏、重点学科专业文献等特色资源,都是建立在图书馆的馆藏基础上形成的。
出版单位包括图书出版社、期刊社、报社、音像出版社等正式出版机构以及数据库商等。世界各国的出版单位每年出版大量的各学科文献资料,出版单位的各类出版物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图书馆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从出版单位的各类出版物中筛选符合各类主题的特色资源。
图书经销商,包括实体书商(如图书批发商、零售商、旧书市场等)及网上书店(如亚马逊、当当、淘宝等)。实力雄厚的实体图书经销商,如北京人天、中国教图等,通常汇集了众多出版单位的书刊及新书信息,实体书商凭借充足的图书货源,为图书馆提供各种需求的文献,是图书馆各类特色资源的重要来源;网上书店凭借电子商务的技术平台,提供图书、音像制品的发行销售服务,成为网络化时代图书馆进行文献查缺补漏的重要途径。
高校可谓大师云集,人才济济,拥有庞大的学科专业人才队伍。《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应注重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1]高校的各类知识产品均来源于高校内部,这部分文献可由教师本人提供、或由学校内部相关部门提供。图书馆应了解本校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活动动态,与本校教务、科研、学生、学报、校报等职能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发现本校教师、学生以及本校各职能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成果信息,并随时寻访和收集。
地方史志办公室、民族宗教事务局、政协文史委、党史研究室、档案馆、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地方各级职能部门,根据其各自职责范围,有针对性地和系统性地开展某一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工作,编辑和出版相关文献资料,如:各级地方史志办公室,指导和管理一个地区编辑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地方志书、专业志书、地方年鉴等文献资料;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研究人员开展地方民族、民俗等方面的田野调查,撰写并出版相关研究文献。这些地方各级职能部门编辑的文献资料有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是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的主要来源。
行业协会、学会等学术团体,是某一行业或领域在政府领导下,由众多会员组成,从事某一专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促进相关领域发展的群众性学术组织。各学术团体通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编辑出版会刊资料,并在一定范围内举办学术年会、或专题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如贵州省苗学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苗族同胞和愿意参加本会的各族各界人士、专家、学者自愿组成,从事苗学研究,开展学术交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苗族发展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编辑和出版《苗学研究》刊物。[5]各学术团体一般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学术文献,如学会会刊、学术会议论文集以及会员所发表的学术论著或文艺作品等文献资料,是图书馆专题特色资源的来源之一。
一些专家学者既是文献的生产者,又是文献收藏家,有着丰富的个人藏书;一些地方民族古籍、契约文书、家谱、族谱等地方资料散藏在民间百姓家。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应重视这些私人收藏,争取得到个人的图书捐赠,或通过购买的形式来补充图书馆特色资源种类。如凯里学院傅安辉教授,一生从事侗族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傅安辉教授将其个人的学术成果及其珍藏的1 700多册图书捐赠给凯里学院图书馆。傅安辉教授的私藏图书捐赠,正是凯里学院图书馆关于苗族、侗族特色资源之所需,极大地丰富了凯里学院图书馆的特色资源种类。此外,凯里学院图书馆在建设“清水江文书数据库”的过程中,曾多次深入黔东南多个村寨进行调查走访,从藏有契约文书原件的民间百姓家扫描到几千份文书,为“清水江文书数据库”的建设打下基础。
贵州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建设了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方式主要包括:(1)对实体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2)对地方历史遗存并濒临湮灭的珍贵史料的抢救性开发;(3)对购买数据库的二次开发;(4)对网络免费资源的组织开发。可见,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来源还包括互联网,如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学科导航库,就是将互联网中的各类学术资源按学科进行组织整理,向用户提供某一学科领域的各类网络资源,帮助用户快速高效地获取学科信息。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图书馆馆藏基础,明确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定位,包括特色资源建设的目的,特色资源收集的内容、载体、地域等范围的界定,并对各种范围界定有清晰的理解,将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目标、范围界定等内容纳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规划,以长期执行。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可围绕本校的、学科的、馆藏基础的、地方的和民族的等优势因素,确定本馆特色资源定位。如:就学科因素而言,图书馆可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公布的特色专业名单、或学校的博士硕士点学科、或国家一流建设学科、或省内重点建设学科、或本校专业设置中的某些学科优势,确定学科特色资源建设方向。对医学类、药学类、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等专业性院校,图书馆可长期对相关学科文献进行系统收集,以学科优势形成学科特色;就地方和民族因素而言,地方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珍贵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确定专题特色资源建设。在明晰的图书馆特色资源定位框架下,凡是与图书馆特色资源范围有关的一切文献信息,均可纳入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收集范围。
图书馆特色资源来源渠道广,有正式来源渠道和非正式来源渠道,其中非正式来源渠道又极其复杂。凡生产或持有与图书馆特色资源相关的出版机构、图书经销商、职能部门、学术团体、学者、村寨民间百姓家等一切来源,图书馆特色资源收集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与相关单位及个人建立密切联系,随时寻访并获取有价值的相关出版、发行及持有信息,以便集中人力和物力,有针对性地和高效率地开展特色资源的收集工作。如:非正式来源的民间百姓家收藏的民族古籍、契约文书、家谱、族谱等地方特色资源,图书馆可派人深入民间调查寻访,发现相关资源的来源线索,进而与持有资源的民间百姓取得联系,如此才能使该项特色资源的收集工作有的放矢。地方职能部门所编写的极富地方民族特色和重大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通常是由一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本地学者和名流完成,图书馆可与地方职能部门及地方学者名流建立长期的联系,获取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出版发行信息。
图书馆特色资源收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专业性强,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高,不仅要有一定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广的相关专业视野,熟悉图书馆特色资源定位,熟悉本校学科专业建设情况,了解本校师生科研动态,了解地方民风民俗,具有特色资源的价值判断与鉴别能力,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因此,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收集工作应选派业务素质高、创新工作能力强、能吃苦的人员专门负责。
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收集形式通常有购买(含订购、现购、网购)、征集、复制、拍摄、扫描、拓片、呈缴、托管、网络资源组织与开发等。图书馆特色资源收集既要求特色资源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又要求收集工作有长期稳定性、计划性、针对性和效率性,因此,在收集方式方法上通常是多种形式并举,才能满足特色资源的收集要求。通过正式渠道购买是特色资源收集的重要途径,对特色资源的系统性、全面性和价值性要求的满足率均比较高。此外,因一些特色文献资源的出版数量少、且多以非正式渠道发行,采用正规的图书招标采购,无法购置到相关的文献,对这部分文献,图书馆则要采用征集、复制、接受捐赠等其他形式进行收集。再从图书馆特色资源的构成来看,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公开出版物。非公开出版物的收集除了购买以外,还可辅以其他的收集形式,如:碑刻,可采用拓片、拍摄的方式收集;原生地保护模式下的民间遗存契约文书,可采用扫描、复制等方式收集;地方民风民俗展演,可采用拍摄方式收集;民族古籍(如水书),可通过购买、捐赠、托管、呈缴、扫描、复制等方式收集。
总之,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是一项计划性强的、长期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图书馆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的显著特点,根据本单位馆藏基础、特色和发展规划,根据文献资源保障中心的分工安排等实际情况,选择与突出某一方面的专业文献或专题文献作为馆藏特色,集中人、财、物等有利条件,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建设本馆特色资源体系。[6]
综上所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类型多样、来源途径广。图书馆在特色资源建设工作中,必须对特色资源定位有清醒的认识,找准各自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文献收集的方式方法,力保资源种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突出资源内容的珍稀性和价值性,以实现特色资源服务的个性化和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