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介格教授运用风药治疗大肠癌经验

2020-01-10 13:08曹雯霍介格李灵常
中医药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风药防风大肠癌

曹雯,霍介格,李灵常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变化、肠道非特异性炎症发病率的提高、以及环境、吸烟等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西医对于大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及靶向药物,虽然其在临床缓解率及提高生存率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副作用较大、代价昂贵。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在改善手术、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得天独厚。

霍介格教授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有着扎实深厚的中医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临床实践,霍师认为风药具有广泛的临床功用,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如果运用得当,能取得不错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临证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其运用风药治疗大肠癌作一浅析。

1 风药治疗大肠癌的理论基础

风药之名首见于《脾胃论》:“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也。”在传统意义上指的是能辛散疏风,祛除皮肤、腠理、经络、关节间滞留风邪的一类药物。近年来,郑国庆等[1]将风药的概念进行延伸,提出把风药分为6类:祛风类,功能发散风寒,如羌活、防风、独活等;疏风类,功能宣散风热,如薄荷、蔓荆子、刺蒺藜、柴胡等;熄风类,功能平熄内风,如天麻、钩藤等;搜风类,多为虫类搜风,如蜈蚣、全蝎、僵蚕等;其它类,功能祛除风邪,如杏仁、姜黄等;特殊类,如黄芪、桔梗等。如《本经》言黄芪“主大风”。

《灵枢·百病始生》中高度概括了“积”的形成与“风”有密切联系:“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积之始生,得寒乃生”“血脉凝涩,……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因为虚邪之风侵袭,伏邪为病总有宿邪留滞,日久化而郁热,津液耗伤,或本身脾胃虚弱,风邪侵袭,肺失通调,湿毒内生,浸淫肠道,日久形成癥积,引起大便性状的改变;肠道火结损伤经络,血于络外则为瘀,多出现便血,腹部包块,质地偏硬,活动度不佳,同时出现腹部刺痛不甚,夜间尤重;或素喜肥甘厚腻,伤及脾胃,痰湿相得,蕴积于大肠,与伏风相结,形成新的病理产物,下迫大肠,毒聚成积,日久遂成癌毒,随体内伏风四处流窜,在他处附着形成新的病发灶,同时癌肿在体内阻隔气血经络,肆意抢夺水谷精微,导致五脏六腑濡养失司,最终导致多脏器衰败。

2 运用风药的主要治法

2.1 风通有形之积

霍师认为大肠癌形成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在“辨证”的原则下,大致可从有形之积和无形之聚两方面治疗。临床可见部分大肠癌患者因大便带血、腹胀腹痛、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诉首诊,此时如湿、热、瘀、痰、毒等多种病理因素胶着,癌肿已成,造成肠道壅滞,大便不调;或因手术过后,肠道生理结构发生改变,再加之放化疗后,肠道受之攻伐,损伤较甚,导致病理产物堆积,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排便情况不仅是腑气通畅程度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脏腑功能状态、气机升降的具体表现[2]。风药能祛风胜湿,同时风性清扬,善动易行,在行气活血方面也需要它的推波助澜,同时虫类风药又能搜风剔络,抗癌解毒。

2.1.1 祛风胜湿,通利肠腑

在肠癌早期,大多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喜食肥甘厚腻,脾胃虚弱,湿毒为患,壅滞肠道,聚而郁热,灼伤血络,故临床多以便血,血色鲜艳,大便溏薄,不成形,可伴口渴,苔黄腻等为主症。临床上大都可见患者化疗时或化疗后,出现迟发型腹泻、腹痛等,霍师认为这与化疗药耗伤脾胃正气,导致运化失司,酿生湿浊。临证之时从风药祛风升阳除湿的角度出发,常用如防风、荆芥穗、枳壳、地榆等,同时配伍苍白术、茯苓等健脾利湿之品。王好古曾指出:“治风以防风为上使,连翘为中使,地榆为下使。”李杲也曾在《脾胃论》中大量运用防风、羌活、蔓荆子等风药,不仅在治疗脾胃虚弱,肠鸣久泻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在妇科崩漏等疾病上也卓有成效。

2.1.2 清扬善动,活血化瘀

在肠癌的中后期,气血瘀阻的症状相对突出,气血不通,癌毒内滞,旧而成积。症见腹部可扪及包块,腹部疼痛拒按,腹胀,可见口唇青紫,舌下络脉瘀张,脉弦涩。或是放化疗后损伤肠道血络,血溢于肠道,出现大便带血的表现。高秉钧认为“足阳明清气不能升发透达于四肢腠理之间,下陷于大肠,大肠之血脉亦随此气而虚陷”。[3]辨证施治时,霍师善用三棱、莪术破血消癥,鸡血藤、当归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散结止痛,同时配伍风药如防风、羌活、荆芥、桂枝等。他提出配伍风药的意义在于,气的运行方式为升降出入,而升降出入离不开风药的推动和发散。

2.1.3 搜剔通络,抗癌解毒

晚期大肠癌患者大都局部浸润、神经侵犯、淋巴转移,甚则全身多处转移,或兼夹癌痛,可谓久病入络。[4]特别是在终末期,出现肝及多发性骨转移时多伴疼痛,临床上使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阿片类止痛药效果不佳时,霍师认为风药大多能通经络,有搜风剔骨之功效。对于此类患者来说,有一定的疗效。霍介格教授从以毒攻毒角度出发,常选用虫类风药如露蜂房祛风攻毒,僵蚕祛风化痰散结,九香虫理气解郁,若脑部出现转移,则多用全蝎、蜈蚣等。但运用时须谨防肝肾毒性,从小剂量开始。

2.2 风散无形之聚

肠癌的形成不仅和有形的病理产物有关,同时也和气血阴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霍师临证之时从固护脾胃、调和气血等角度,从而使阴阳平衡,阴平阳秘。

2.2.1 升降气机,固护脾胃

根据“脾升胃降”的生理特点,肠癌放化疗的病人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迟发型腹泻等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调的临床表现。而风药能升能降能散的作用与单纯的理气药相比,更能升发甲胆,从而调畅脾胃气机。根据辨证论治,霍师常用泻心汤类、补中益气汤等,加用特殊类风药如黄芪、桔梗,升降气机,同时又能载药直达病所。

2.2.2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肠癌的病人不管处于哪一阶段都会出现正气损耗,气阴两伤,阴阳失衡的病理特征,临床多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过敏等,导致不能耐受进一步治疗。因此,治疗时以扶正为原则,以补益气血为主,正如《张氏医通》中所言:“善治者,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消也。”常用黄芪、升麻等补气生血,鼓舞气血阴阳。

2.3 风疏情志之郁

恶性肿瘤晚期病人因长期饱受疾病折磨,多见情志抑郁,身心受创。肝失疏泄,肝木妄行,横逆犯胃,继而患者胃气衰败。根据风药主升,能上行升发肝气;风药主散,能疏通畅达肝气;风能泻木能抑制肝气之横逆[5]的特性,临证之时常配伍柴胡、郁金、薄荷等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之风药,同时予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等补益脾胃之剂,达到疏木达土的目的。

3 病案举隅

患者,汤某,男,63岁。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5月余,末次化疗后18天。患者2016年8月因“大便带血”至皖南医学院查肠镜示:乙状结肠癌,于2018年8月22日行“乙状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大小约3.5 cm×2.0 cm,累及肠管1/2周,癌组织侵及肠壁基层;切缘(—),肠周淋巴结(0/15)见癌转移。患者于2016年9月22日起行6次化疗,末次化疗时间2017年2月22日,具体方案为“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具体剂量不详)”,化疗过程顺利。2017年2月15日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乙状结肠癌术化疗后改变;肝内多发囊肿,左肾囊肿;右肺中叶胸膜下小结节,双侧胸膜增厚。

2017年3月2日首诊:现患者一般情况可,大便溏薄,不成形,次数约7~8次/日,伴皮肤瘙痒,无腹痛腹胀,无肠鸣矢气,无恶心呕吐,纳食睡眠可,小便正常。苔薄黄质红,左脉濡数右弦小数。辨证为脾虚湿滞毒瘀。治疗以健脾祛湿解毒化瘀为原则。具体用药为:黄芪15 g,党参15 g,炒白术12 g,茯苓15 g,炒薏苡仁15 g,炒苍术6 g,藤梨根15 g,防风6 g,荆芥3 g,八月札10 g,莪术10 g,白花蛇舌草15 g,砂仁(后下)3 g,厚朴6 g,北沙参12 g,焦山楂15 g,焦神曲15 g,仙鹤草15 g,红景天12 g。共14剂,日1剂。

2017年3月23日二诊:大便日行3~4次,质地成形,瘙痒已除,纳食可,夜寐可,苔薄白质红,脉左细右弦。辨证治法同上,3月2日方改炒白术15 g,厚朴10 g,炒薏苡仁20 g。共28剂,日1剂。

2017年5月11日三诊:复查腹部CT:肝脏轻度脂肪肝,胆囊术后改变。病史同前,大便日行1~2次,质地实,寐可,苔薄黄质红,脉弦。3月2日方改厚朴10 g,莪术15 g,去北沙参,加生白术15 g,全瓜蒌30 g,炒莱菔叶子(各)15 g,荷叶10 g,生山楂15 g。共30剂,每日1剂。后患者大便成形,日行1~2次,便溏症状渐除。再续前方出入以巩固疗效。

按:本案为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辅助FOLFIRI化疗方案联合中药综合治疗。患者首诊时以大便溏薄不成形,日行7~8次为主要症状,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虚湿滞毒瘀。以党参、白术、黄芪升清脾气,苍术、砂仁、茯苓祛湿,白花蛇舌草、八月札、红景天抗癌扶正,特别加入防风、荆芥祛风除湿健脾的同时又达到止痒的疗效。二、三诊时患者便溏症状明显改善,根据患者舌苔脉象,酌情治以清热、养阴、健胃,予全瓜蒌、荷叶、生山楂等药物,诸药共奏,达到健脾祛湿的目的。在治疗大肠癌术后及放化疗引起的脾虚湿滞证,霍师特喜在健脾祛湿的同时加入少量风药,从“祛风胜湿”的角度出发,常在临床取得不错的疗效。

猜你喜欢
风药防风大肠癌
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大楼的防风攻略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治疗偏头痛用风药
防风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