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阅读东风,打写作基石
——写景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0-01-10 10:43:41童天博
课外语文 2020年15期
关键词:拟人写景范式

童天博

(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7)

为了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师需进一步磨砺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功,摒弃低效甚至无效的讲析,聚焦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删繁就简,统整要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写景的课文,写景类的课文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深挚,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但对于情感体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和理解写景类的课文却是比较困难的,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在写作写景类文章时无从下手的窘境。基于写景的课文是学习语言最好的范本,教师在教学写景类文本时帮助学生归纳一定的阅读方法,然后针对每种方法进行片段模仿的写作练习,累积达到一定的量,学生对写景类文章的阅读和写作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一、读出范式

“范式”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S·库恩提出的概念,是指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守(公认)的模型或模式。笔者将用“范式”这个概念描述写景类文章的基本技法和内在规律。

《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是部编教材中典型的写景文章,在人教版中它们被编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奇观”专题。而部编教材根据文章的难度,《火烧元》出现在三下第七单元,《观潮》在四上第一单元,《鸟的天堂》在五上第七单元。读懂这三篇文章可以围绕三个大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详细分解就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些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景,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并且弄清楚这些问题也是讲究顺序的,得先知道写了哪些景,才能弄清楚景的特点是什么,最后去品析方法感悟情感。因此我们可以归纳阅读写景文章的“范式”——第一,明中心,即明确作者写的是什么景;第二,理顺序,即理清文章脉络,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第三,抓特点,即提取或归纳关键词总结这些景的特点;第四,品方法,即找出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赏析这些方法的妙处,体会方法背后蕴含的美好情感。在五年级学习《鸟的天堂》时可以用预习单的形式,检测学生能否掌握这个“范式”。通过这个“范式”,学生更容易透过优美的文字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二、读懂方法

“范式”是阅读写景文章的抓手,在实际教学中“范式”的前三步可在一课时解决,即让学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景,而写景文章的精华在于品读作者如何把景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因此“范式”的第四步“品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单独研究。

比如《火烧云》,学生理解云的形态变化是不难的,难的是体会颜色的变化。萧红的颜色词用得很巧妙,“红彤彤、金灿灿”是纯色,比较好理解;“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是两种颜色的复合,也容易理解;那么“葡萄灰、茄子紫”是什么颜色呢?学生不知道了,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一下就是像葡萄那样的颜色,具体是怎样的,每个人见到的紫葡萄不同颜色也就不同,梨黄、茄子紫也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些是抽象的颜色,不好用纯色也不好用两种复合颜色来表示,所以只好展开联想,用颜色接近的实物来表示,这也印证了后面“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一讨论,学生知道了颜色还可以用联想的方法写出复杂的颜色。

《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气势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先描绘潮来前江面的平静,以此衬托潮来时的壮观,然后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重点呈现潮来时的气势浩大,最后简单介绍潮来后余波未平。在第四步“品方法”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修辞手法是了解的,即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到比喻、拟人、夸张的句子,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来写,明显是模糊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头脑中没有读出文字描绘的画面。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画面,比如针对三四小节潮来时的描写,要求学生边品读文字边想象画面,给学生架设思维的桥梁——“作者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逐步体会视觉上潮水渐渐涌来越来越大,听觉上声音越来越大。总结下来学生知道写“潮水”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想象看到的、听到的画面,这样就能把“潮水”的特点写清楚了。

读懂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生动是写景类文本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自己先进行文本细读,然后了解学情,对学生已知的方法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对学生掌握的难点设计引导问题进行点拨提示,对未知问题进行新授讲解。

三、模仿写作

写景类文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顺序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在品析文本后就止步了,要做好读写结合,“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例如《观潮》学习了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从视觉和听觉想象潮来时的气势浩大,可以设计读写结合——你能学着作者的方法展开想象,把“水龙头坏了,水逐渐变小的过程”写具体吗?大部分学生能学以致用,能正确运用比喻拟人,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思考,从“哗啦啦”到“滴滴答”,从“瀑布”到“细线”到“断了线的珍珠”,训练效果不错。文笔好的学生文思泉涌——“今天,我在洗澡,打开水龙头后,莲蓬里的水倾泻而下,不一会儿就没过了我的膝盖。我高兴地把自己变成泡娃娃。突然,我觉得打在身上的水珠变轻了,抬头一看,莲蓬上有十来个小眼睛像生病了一样,消瘦了四分之一。我预感不妙,果然,其他小眼睛马上被传染了,喷出的水流越来越细。我下意识地把水龙头调到最大,可是失败了,原先像瀑布一样直泻下来的水变成了细细的牛毛,后又变成了小小的,断了线的珠子。原来哗哗的声音不见了,只能听见像几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最后一滴水都没了。”这样就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再比如《火烧云》,仿写云的形态变化是不难的,大部分孩子都能学会;难的是体会和仿写颜色的变化,因此可以设计选做的读写结合——“花园里的花颜色丰富多彩”。仿照火烧云的写法,展开想象,写具体。如果学生能写出三种层次的颜色,说明他真的理解了萧红颜色词的精妙之处。

学生经过这些片段的练习,能够基本掌握写景的方法。五年级第七单元习作“即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课文中“水”“树”“云”“山”的写法,启发学生写大自然的景可以归纳为水、树、云、山、花等,可以学习课文的写法。学生有了段的练习,写具体这些景的特点就不难了,习作指导时再关注写作顺序、修辞手法运用得当这些问题,学生的习作能有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拟人写景范式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54
写景的妙招
学生天地(2020年11期)2020-08-25 09:15:40
拟人句
快乐语文(2020年15期)2020-07-06 02:55:18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拟人句
快乐语文(2019年12期)2019-06-12 08:41:54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拟人句
快乐语文(2018年27期)2018-10-20 0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