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贞
(确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确山 463200)
鸡细菌性腹泻是鸡类养殖的重大难题,若治疗不善会给养殖户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一般鸡细菌性腹泻由三种常见的细菌引发,即禽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及沙门氏菌,所产生的三种病症特点各不相同。
鸡群患有禽大肠杆菌引发的细菌性腹泻的病症病程为3~4 d,死亡率一般5%~20%。其病症特点一般表现为:患病病例不分鸡龄大小,会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的粪便呈灰白或绿色的稀便状;肉眼观察病鸡有明显的精神沉闷、厌食呆立、呼吸困难的症状,临床检验可见有明显的败血症、心包炎、眼炎、关节炎、肺炎等病症。
鸡群患有巴氏杆菌引发的细菌性腹泻的病症病程极短,死亡率一般可高达90%。其病症特点一般表现为:多发于3~4月龄鸡以及成年鸡,发病时会出现急剧下痢的情况,排便呈黄白或绿色稀便状;病鸡体温均为43 ℃以上,肉眼可见病鸡厌食呆立、离群独处且甩头、张口呼吸且不断吞咽,鸡冠处有明显的肿胀且颜色发紫;临床检验可见十二指肠出血、肝脏内出现坏死点、心包积满纤维素性的黄色液体。
鸡群患有沙门氏菌引发的细菌性腹泻的病症有3种,即鸡白痢、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鸡白痢多发于鸡龄2 w的鸡雏或成年鸡,下痢普遍呈白色糊状,其传染性在鸡雏群体中较高且呈急性;在成年鸡中传染性相对较低且呈慢性,伴有贫血和产蛋下降的现象。禽副伤寒病症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鸡群多为1~2 月龄鸡为主,以水泻下痢为主要症状,经检测可见出血性肠炎,肝脾有坏死。禽伤寒病症特点表现为:多以成年鸡为主,排便呈黄绿色,经检测可见肝脾肿大有瘀血,有坏死状。
该病病原喜寒冷和干燥,对强酸或强碱较为敏感,寄生于饲料或饮用水中。一般鸡群患病时,均采用广谱抗生素对其进行治疗。但在长期发展中此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抗药性,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可以利用药敏试验对强力霉素、盐酸多西环素等进行药物试验选择,选择敏感性强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也可利用活性菌、中药和进口止痢因子等药物结合,形成止泻特效药,调节病鸡的肠道均衡。
巴氏杆菌怕高温和干燥环境,一般该细菌在56℃高温下15 min内即可失去活性。当鸡发病时,可对发病鸡群采取西药单用、西药合并或中西药合并的方法进行病症治疗。以青霉素和土霉素为主的抗生素是治疗此病西药单用的主要药物,一般每隔6~8 h给病鸡肌肉注射1次3万~5万单位青霉素,连续注射2~3 d观察治疗效果。将丁胺卡那和蒽诺沙星两种西药混用,每克掺用10 kg水,给病鸡饮用3~5 d,观察效果。将黄连、黄芩、栀子、黄柏混合熬成黄连解毒汤并搭配浓度为50 mg/kg的蒽诺沙星混水,连续施用3~5 d,观察治疗效果。以上治疗方法,可视病鸡发病情况合理搭配使用,中药疗效一般见效较为缓慢,而细菌对西药成分的抗药性较强,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避免单一药物使用过于频繁,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进行大规模鸡群治疗时,应在做好药敏试验的前提下,科学选择药物,避免由于用药不当导致鸡群中毒死亡。
鸡白痢、禽副伤寒和禽伤寒的病原特征相似,此菌的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物均可将其杀死,因此由沙门氏菌所引发的鸡细菌性腹泻只要管理得当,发现及时并科学合理用药,其治疗便可有明显的成效。一般临床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合成类抗菌类等药物进行该病症的治疗。
养殖户在日常选种和饲养工作中,应将疾病预防放在首要位置上。避免从鸡细菌性腹泻疫区引进鸡种,从根源上斩断细菌的入侵。对鸡细菌性腹泻预防主要体现为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在饲料选择和用法用量上切断细菌致病的来源,严防饲料和饮用水源的污染;饲养员应积极做好鸡舍消毒和粪便清理工作,保持鸡舍卫生,避免粪便发酵造成其他病菌的侵害;对鸡群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从而降低该病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