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燕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2018 年2 月12 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六部门共同制定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办法中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有关部门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为职业院校充分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与产教融合有着密切联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需要引进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顺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的方针政策,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全面吸纳行业企业的优秀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在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推进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高等职业院校深度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想要在与高等教育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需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而更好的凸显自身特色,形成错位竞争优势,解决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与人才需求的断裂问题,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军工特质人才培养,就要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军工特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诸多方面的全面改革,具体涉及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相应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和量化考评等方面。在推进改革的全过程当中,最为重要和急需的途径就是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全方位推进协同育人。
二是政府、企业和学校持续发展的需求。政府和企业在自身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各类人才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其自身发展包含着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政府和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3]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中,应届毕业生从初次走上工作岗位到适应行业企业需要往往存在一定的过渡期,政府和企业通常会在这一时期负担相应的个人成长、提升经费;而在学生后期的工作过程当中,企业的工作经历也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岗位提升和工作变动的资本。基于上述现状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不仅可以提前培养行业企业切实需求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各类企业文化和岗位标准产生初期认知并增强对企业的认同度,[4]实现零距离就业和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
作为一所有着60 年办学历史,以工科装备制造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在面对、适应、迎接人工智能新时代,对高职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毕业生由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转变为能够运用行业智能化生产工具完成交叉领域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够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岗位适应性和创造力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把“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特色,坚持“能力为本,学练交替,重在综合” 的实践技能教学理念。为适应新业态、新技术、新装备、新岗位的要求,以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宗旨,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经过充分分析调研,新增交叉学科专业,调整原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在我校以往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企业行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度有限,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责任和明确育人双主体方面的建设有待加强。具体而言,涉及专业(群)总体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运行与评量等方面,在上述方面变革高职院校作为育人单一主体的现状,增强相关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就需要校企双方积极寻找切实深化产教融合的契合点,实现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课程体系与企业标准、理论实践教学与工作内容、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环节的紧密对接。
在我校进行的改革实践,首先致力于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兼顾提高行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具体实践当中,以产教融合所鼓励的“厂中校”“校中厂”为指引,在组织架构上灵活设置,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在教育理念与办学思路方面,我校广泛采纳企业行业人员意见,对标各类标准;在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方面,校企双方主动协调、积极互动;具体形式上主要采用“订单”人才培养、“定向”人才培养、“校中厂”或“厂中校” 等方式。综合上述方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持续推进产教融合。
以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开设于2001 年,2005 年,该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优秀试点改革专业;2007 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重点专业;2013 年,在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单位的建设过程中,该专业被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2016 年,该专业申报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2017 年,开展陕西省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
结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发展需求和学校总体规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探索了“642”(六环节、四阶段、双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教学四阶段打牢专业知识技能基础,实践教学六环节强化职业技能与素养,双创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系统相互融合,双创能力培养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相互促进。
“642”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成长的过程性,将个人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的环节进行细分,将理论教学与岗位训练紧密结合,同时在双创专门课程以及校外实习当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形成校内外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双线并进的人才培养流程。该流程注重学生从学习普遍性知识向形成个人思考体会的转化,最终目标是学生个人得到良好成长。在这种循环式上升当中,学生在自我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知识等方面,都会有循序渐进的提升,双创思维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落实“固基础、重技能、强双创”人才培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国防职教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兼实习、实训、培训、服务等功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电子信息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功能,建立健全“校中厂”运行机制;强化微电子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全面推进专业建设机制革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工程学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已投入运行;与杭州朗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成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产学研工作站。企业合作方面,与东莞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测等7 家企业就专业共建、校企合作签署协议。与西安晶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西安航天恒星精密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建订单班,53名学生入选“504 订单班”,43 名优秀学员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进入504 研究所工作。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理论研究,学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2017 届学生就业率95.5%,工作职位主要以设备操作、专业技术人员等技术技能型职位为主,就业职位直接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
总之,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内涵提升的必由之路,其有效途径应当是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办学的过程当中,锐意进取,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有一定收效。但随着产业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浪潮的到来,改革工作不能停歇。在学校持续发展当中,势必加强调研学习,优化顶层设计,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切实依据产教融合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军工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