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蕊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之一,它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率较高,国外有数据统计显示,约80%老年自杀者有抑郁症[1]。在我国,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达0.16%~12.89%,临床多变现为情绪变化,并可伴有孤独感、自卑感,同时还可并发焦虑、激惹、认知功能障碍、迟滞等[2]。老年患者一旦得了抑制症,除了自身身心受到影响外,还会波及子女,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一定经济负担,因此亟待临床深入探究。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老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且早期症状识别难度较大,因此急需临床探寻出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有研究认为,老年抑郁症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可为老年抑郁症早期诊断提供一定依据。但目前临床研究较少,还需进一步进行探究。本文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对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56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探究,以便更好认识老年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的关系,进而明确老年抑郁症神经内分泌上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老年抑郁症提供新的疗法,以利于患者预后。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56 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且均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并已排除伴发精神障碍史者、伴发双相情感障碍者、伴发慢性躯体疾病者。其中男21 例,女35 例;年龄61~70 岁,平均年龄(64.35±2.53)岁;平均病程(5.37±2.62)个月。本次研究方案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舍曲林治疗,如有必要须进行心理治疗,共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1、2、3、4 周时,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评定患者病情,并作比较。②治疗前及治疗1、2、3、4 周时,于清晨空腹采取患者3 ml 静脉血,通过低速离心机行离心处理,行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激素检测试剂盒来自罗氏公司。通过酶联吸附试验测量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③分析患者抑郁程度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56 例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1、2、3、4 周时,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分别为(31.28±2.39)、(29.82±2.38)、(25.63±3.63)、(19.86±3.51)、(13.65±2.18)分。治疗1、2、3、4 周,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56 例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点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1、2、3、4 周时,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别为(2.70±0.32)、(2.86±0.37)、(2.96±0.32)、(3.12±0.34)、(3.20±0.39)pmol/L,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7.41±0.57)、(7.65±0.63)、(7.85±0.77)、(8.19±0.60)、(8.44±0.67)pmol/L,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别为(5.47±0.45)、(5.25±0.67)、(5.20±0.44)、(5.16±0.81)、(4.67±0.63)mU/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别为(0.87±0.37)、(1.05±0.57)、(1.11±0.50)、(1.17±0.54)、(1.21±0.72)nmol/L,甲状腺素水平分别为(52.25±0.41)、(52.65±1.27)、(53.12±2.15)、(53.27±2.33)、(54.11±2.19)nmol/L。治疗1、2、3、4 周,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 分析,患者的抑郁程度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呈明显负相关(r=-0.38、-0.42,P<0.05),与促甲状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5)。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近年来随着老龄化加快,老年抑郁症变得更加常见。有研究认为,甲状腺功能与某些精神疾病存在一定相关性,并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抑郁状态间存在一定联系。甲状腺激素是大脑正常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激素,可调节神经元细胞的分子结构、促进正常神经元细胞的生长、促进神经突触的有效形成。有研究发现,内分泌疾病患者中情感障碍发病率较高,如抑郁或躁狂,但是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3],更有文献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会出现严重且持久的抑郁症状,即甲状腺功能减低患者可出现活动少、自杀倾向等与抑郁发作相似的症状[4]。因症状相近导致临床易仅针对抑郁症进行治疗,而忽略甲状腺激素减低的治疗,导致患者情绪症状缓解效果不佳。
有临床研究发现,给予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改善药物及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5-7]。当然,这并不是说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两者间关系较为复杂,目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但不论是高或低,都可表明某类抑郁症与甲状腺激素改变有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3、4 周,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4 周,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舍曲林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也随之降低,意味着患者抑郁情绪得到了改善,这一过程中,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浓度逐渐升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这也表明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同时甲状腺功能也得到了改善。本文研究中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呈明显负相关(r=-0.38、-0.42,P<0.05),与促甲状腺激素呈明显正相关(r=0.45,P<0.05)。证明二者可互相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多有甲状腺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表明甲状腺功能减低与老年抑郁症间存在相关性。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的抑郁程度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用舍曲林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必要时可以配合心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