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导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逐年提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据估计中国有约3000 万支气管哮喘患者[1],目前尚无对此疾病的根治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咳嗽、胸痛等,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患者常常是由于接触香水、油漆、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源后发作。支气管哮喘以药物控制哮喘发作及疾病症状为主,且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有效的护理干预是让患者掌握预防反复发作的方法,使患者主动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减少发病次数[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的自身实际制定出的护理措施,有准确的时间,严格的工作顺序,从而指导护理人员预见性、无缝隙、连贯性的开展护理工作[3]。本文选取10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2016 年5 月~2017 年10 月收治的10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 例,女24 例;年龄17~79 岁,平均年龄(57.2±13.4)岁;病程7个月~22年,平均病程(9.1±4.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3 例;年龄18~81 岁,平均年龄(58.1±13.4)岁;病程6 个月~23 年,平均病程(9.4±4.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临床护理路径制定 根据国家卫健委下发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标准,由护士长、主治医师和有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师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病因、诱因、病症、诊治、实验室结果,结合护理经验,应用护理程序设计路径表格,纵轴为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病情的评估等,横轴为时间,要求每班护士严格按照表格要求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措施,完成后签字,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2.2 临床护理路径过程 ①第1 天:热情接待患者,并自我介绍,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相关制度、呼吸器使用及多功能床使用,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如防止坠床、跌到等,使患者尽快适应医疗环境。②第2 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种检查的意义、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介绍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使患者较好的配合检查,治疗及护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协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血气分析的检查。③第3~4 天:开展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的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法等,讲解所用药物的名称、用量、作用,讲解哮喘的诱因及发病前兆症状,指导并演示气雾剂应用方法,告之随身携带,让患者掌握吸入药物技巧及使用注意事项。有关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及药物使用可制作成手册发放患者。④第5~6 天:讲解饮食的注意事项,禁止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水果、蔬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⑤出院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自我病情监测方法,告之规范用药及体育锻炼注意事项,避免接触过敏源,留联系方式并提供咨询电话,让患者及时得到帮助。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健康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内容包括哮喘病的诱发因素和症状、使用药物用量和方法、雾化吸入的步骤、饮食注意事项、急性发作时的急救知识、病情控制及自我监测情况等,共20 题,每题5 分,共计100 分。治疗依从性评分为患者能否按医嘱准时用药,用药次数与用药量,每项5 分,满分20 分,分数越高说明治疗依从性越好。
1.3.2 住院时间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3.3 护理满意度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94.1±5.37)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19.23±1.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9±4.23)、(14.17±1.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2±1.0)d 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1±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均可发生,病程长,反复发作,主要原因有遗传因素、变应原过敏、空气污染等,患者主要症状有喘息、气急、胸闷、咳嗽、胸痛,甚至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并且经常有气道狭窄和气道分泌物等,该病症应及时治疗,不然则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8]。目前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依靠药物,但因其病程长且易复发,所以临床护理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康复具有重要作用[9]。临床护理路径是新型护理方法,以时间作为护理路径横轴,具体护理措施为纵轴,制定出表格,临床护理人员按表格进行工作,护理干预,可防止遗漏工作内容,并能计划性及预见性工作。护士在实施中不断对护理路径表进行修正,充实和改善,从而使病患得到最佳的护理康复干预[10-13]。
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康复效果,本院将102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94.1±5.37)分及治疗依从性评分(19.23±1.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9±4.23)、(14.17±1.8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2±1.0)d 短于对照组的(13.1±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可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适宜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