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 福建·南平 354300)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高校的建设目标也开始向着文明校园方向靠拢,但由于高校方面长期处在固定化、单一化的建设模式中,导致文明校园建设的进程缓慢。而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引导下,高校的文明校园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做好各项基层党、团建设工作的同时,对于高校师生思政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019年9月中旬,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同推行了《当前高校开展文明校园创造活动的若干建议(试行版)》,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工作要求等方面对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给予了指导性意见。在《建议》指导下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响应,从相关制度的设计、活动项目的优化、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建设文明校园可以提高师生的政治素养和党性水平,深化高校师生的思政内涵,为高校师生提供丰富的校园生活,而且文明校园建设还可以促进“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理念的发展。因为文明校园建设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为高校培养出更多合格优秀的全面发展人才,而这一点与“三全育人”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此外,新时代的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涉及面更广,除了制度的设定和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外,还涉及了社会服务以及各种不同的实践教育等方面,这对于深化新时代高校的育才理念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1 新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见成效
深入发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大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把高校文明校园工作落到实处”的理论内容,在号召全校师生坚决贯彻的同时,在学习和思考之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文明校园思想。以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试点院系——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为例,该院师生在文明校园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在学校发挥出了带头作用,不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三全育人”的基层建设工作中,还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发挥重大作用,并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与广大师生共同构建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指导,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保障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政治觉悟方面要牢记我党对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将党对于当前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程度传达给校内的全体的师生,共同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2.1.2 构建完善的育人机制,发挥育人功效
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党委把“三全育人”设定为规范化校园管理体系之后,迅速把学院内的党政会议机制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把“三全育人”思想作为学院未来发展与育才的核心方案。把“三个队伍”(教师、辅导员、管理)的协同机制做好,引导校内师生向着正确、科学的思政教育方向前进的同时,确保每一个同行的师生都能够把自身的育人责任落实到位,把不同队伍之间的联动和交流进行科学化、平台化设定,把“三全育人”所包含的作用完整地激活并且发挥出来。学校方面还需要对自身的资源和人际关系进行利用与整合,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育人网格体系,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多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综合全面性优秀人才。重视学院内的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把“为党为国育人”的全新思想在社会和校园进行推广,这样既可以提升高校师生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调动他们为我党的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2.1.3 “三全育人”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时的重要讲话和十九大精神,在“立德育人”思想的引导下,把为广大高校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政治水平作为当前高校人才培育的核心理念。在2020年7月初,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获得了福建省南平市委授予的第八届“南平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称号。这一荣誉的获得也向社会展现出我院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坚决推行马列主义思想、勇于创新、积极进度的精神。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地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指导下,学校的师生思政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工作的效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更多具有社会价值和思想水平的内容也融入了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中,让“三全育人”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2.2.1 强化党组织建设
为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的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思政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保障“立德育人”理念全面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基层党组织在高校的思想与文明校园建设工作上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从实际情况来看,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在2019年培养并发展成功的党员人数为80名;2020年9月发展的学生党员人数为40人。另外,学校还对现有的党建模式进行了创新,采取“对标争优”的基层党建工作策略,在摆脱传统高校思政教学机制的同时,还能够把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所包含的战斗力与协调能力完整地表现出来,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个特色性的《武夷学院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实施方案》,为后续的党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在针对党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把重心调整到做好二级党组织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基层的党建工作重心转移到学生和学校工作方面,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建设情况等方面地了解把基层党建任务做好,提高学院内的各级党委党组织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依据2020年“福建省闽北地区党建工作模范院系建设标准”的内容可了解到,新时代学校党建工作要开始从原先的单一型和固态型,向着学习型、创新型的党支部建设理念转化,并且号召广大校内的所有党员积极推行“对标争优”“模范支部”等相关活动内容。加大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人才培育的理念,重视“带头”工作的建设力度,在推行《2020年武夷学院党政委员会关于落实基层“双带头人”培育建议》的同时,加大校内学术和教育上的投入力度,为后续的“双带头人”工作的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高校方面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专项的资金和吸收大量专业能力强的学术型人才,保障“三全育人”理念顺利推行。
2.2.2 坚持党建带团建,育人力量进一步整合
高校现有的思政与文明校园建设体系中,把各级的党委、党支部以及分团等组织的党政工作和育人进行细致化分工,设置一个完善的高校人才培育规划,以此来提升监督与管理的力度,保障高校党建工作和文明校园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把团建工作落实清楚,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把校内共青团“一院一特色”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且加大培养具有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良好的学习能力、拥有创新思维的党员团员培养力度,让“三全育人”机制以实践性活动的形式展开。例如说举行“红色火种进学院”、“寻找革命的痕迹”等活动,通过这些带有实践性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宏伟的革命理想,用努力认真的态度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来。此外,也可以在学院内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社”“志愿者协会”“校园义工小组”等公益性组织的建设工作,把高校内的共青团组织在广大师生群体中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发挥出来。
把党员会议、党课、微党课等党政思想教育的活动作为核心,把党政主题和文明校园建设理念相结合,构建出具有一个“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相互赶超、相互帮助”的主题教学氛围,让主题教育能够以多元化的方式融入院校师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实际的教育和宣传需要,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专栏“传统文化诗词交流”等专题活动作为党建工作主题的内容;号召师生共同观看国庆期间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仪式、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在校园内播放各种与爱国爱党相关内容的电影、组织全体党员团员参加“热爱国家,感恩我党”的歌咏比赛活动,用美好的歌声传统出爱国主义和爱党的思想与情怀;“初心不改,勇往直前”“薪火相传,革命永不忘”诗歌朗诵比赛等等带有强烈红色意义的和革命精神的主题党建团建活动,全面提高学校党员团员的创业激情。
2.4.1 以思政教育为起点,促进思政教学改革进程
对于教师课程育人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坚持“大思政”主题思想的同时加大院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把“三全育人”模式作为院校发展的核心目标,加快校园内思政教育发展进程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一些新的方式来强化科任教师在思政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对于现有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此改善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以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作为“三全育人”的主要理论指导,采用协同效应的方式把课内的思政教育内容转移到课堂之外,让原本单一化、固定化的思政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2.4.2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动“三全育人”
将“思政课程”作为高校立德育人的支撑点,强化二级学院内的人才培养水平,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多元化、层次化的立德树人目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二级学院方面还要按照专业性质的不同,把各专业学科教材里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提炼,把适合文明校园建设的内容融入课程之中;动员教师参与到思政教案的修订和编制活动中,让育人理念能够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里,凸显出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及地位,在展现课程思政教育价值的同时,让“教育”和“育人”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高校文明校园建设的目标,高校方面除了要做好各方面工作外,还需要把“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在坚持人才强校的同时,实现“三全育人”建设稳步推进;做好党建引领工作,二级党委、基层党支部建设纵深推进;不忘初心,落实党建引领的重点任务;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育人优化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校文明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