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四中学 贾小军
本土文化是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在一个相对封闭独立的生活环境里经过千百年来长期地劳作、生活逐渐发端、发酵、积淀所形成的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生态文明的总和。本土文化既是当地百姓长期生活、劳动的智慧结晶,更是他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寄托。本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共性的同时,更具有独特个性化的一面,是一个值得保护、值得传承的地方文化体系。
一是契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广泛利用校外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利用和开发。”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思维的更新、教学技巧的创新,更在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用校外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其最有效的切入点就是对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整合,使之成为课内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必将契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中学语文教材采用的是教育部统一审定的部编教材,这是我们教师教学活动的大纲,对大纲内容的教授可以很大程度地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技能的锻炼和情感的养成。但对于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文化却少之又少,学生往往对本土历史沿革、民风民俗、古建遗存等基本概况还很陌生,他们不仅愿意学习课内的文化知识,更愿意通过游览家乡的山山水水,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地域风貌,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思维能力,增强文化内涵,会让学生对本土文化始终抱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三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似乎教师的教学活动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这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学生学习的需求,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要能在课外丰富繁杂的知识框架内检索整合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这将成为优秀教师的衡量标准之一。其中对于本土文化的搜集、整理,大胆地取舍、整合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考验,这项复杂的工程可以极大地挖掘出教师的潜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是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本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随着社会全球化加剧,中西方文化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地改变,本土文化更是在这场巨变中缩小了它应有的生存空间,乃至悄然逝去。在宣扬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要从本土文化的抢救做起。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可以让师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知家乡、懂家乡、爱家乡,让他们成为本土文化的研究者、传承者,最大限度地使散落在民间的优秀文化得以修复和恢复,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
一是本土文化资源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低年级的学生更显单纯和稚嫩,适宜选取一些显性的文化元素来学习,如听故事传说等;中年级的学生略显成熟,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宜选取相对抽象点的文化元素,如品土味方言等;高年级的学生尤显成熟和沉稳,可以让他们去甄民俗村规等。
二是本土文化资源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本土文化资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养成,品质的塑造、情感的培养,那么就应选取一些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积极向上的文化素材来学习,便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本土文化的传承。
三是本土文化资源的选择必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国具有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本土文化与封建社会在几千年来相伴相生,相互融合,互相影响。那么,本土文化当中难免会夹杂着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如巫神祛病、抽签测字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上必须明确,懂得甄别,懂得取舍。
一是本土文化渗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阅读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感悟人生哲理、加深人生体验。尤其在提倡大语文观的时代,对课外阅读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广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阅读课程目录精选的阅读篇目和课外名著,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阅读一些本地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以地方特有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反映着当地特定地域人们的人情风貌、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可以选取当地古代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诗词曲赋加以品读背诵,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借阅当地的地方志、名人录,了解本地的历史沿革、社会变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添文化意趣。
二是本土文化渗透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最大难点,目前中、高考作文分值不断加大,给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学生写作千篇一律,内容空洞无味,故事叙事性不强,情感抒发度不够,最主要的原因是写作瞎编乱造,脱离了生活实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写起,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了解一类人,熟悉某一职业,关心新闻时事,体察人情冷暖,聆听泉水的叮咚,感受四季的更替。如:学习了俗世奇人《泥人张》后,让学生以本地的手艺匠人为写作对象,感受他们的匠心品质;学习了《端午的鸭蛋》后,可以叙写家乡的传统佳节、婚丧嫁娶,体会民间的风土习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笔写我心的快乐,让作文教学变得有趣有味。
三是本土文化渗透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之中。在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渗透本土文化的学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其一,我们可以走访本地的老人,听取有趣的神话传说、离奇故事、宗族的变迁、村落的变化、乡约村规的形成、家乡地名的由来等;其二,借助每年一度的研学旅行活动,祭奠革命烈士,了解红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探访古迹名胜,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宝藏,感受浓厚的文化气韵;其三,结合戏曲进校园活动,学习戏曲的唱、念、做、打,感受戏曲唱腔、舞蹈、音乐、服饰、脸谱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时也为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下了群众基础。
本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做好本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选择,适量地渗透乡土文化,才能丰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推进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