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李素娜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主要运用直观思维,因此很难深入理解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与数学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情境,可以让他们借助直观的图片、图形、动态演示推导过程等来理解数学知识,借助形象思维进行理解。在多媒体情境下,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结合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领悟能力都得到提高,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情境时,教师不要过于夸大多媒体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把课堂完全交给多媒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到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使学生在多媒体情境的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又不会因为过多的多媒体趣味素材干扰他们的思路,让他们在情境下能够深入思考,在体验学习乐趣的同时高效完成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不仅要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要设计趣味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这些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的促进下深入进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积极思考才能深入理解重点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问题,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主动分析问题,通过深入探索教材内容解决问题,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分析数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问题情境的开展,教师利用问题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有了深入了解。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教师能针对这些知识设计强化学习的环节,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深入学习,使他们深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要注重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将生活中学生常见、熟悉的素材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能产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主动分析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解决生活问题深入理解这些知识。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某超市购进了一批黄豆,平均每天卖出128千克,一个星期后还剩539千克,超市共购进了多少千克黄豆?在生活情境下,学生通过分析题目找到了其中的数学信息,对如何解决这个生活问题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主动探究教材内容,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顺利解决了生活问题。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问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到学好数学知识的意义,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主动探究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小学生对故事都有浓厚的兴趣,把数学知识与故事情境结合起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故事情节中调动思维的活跃性,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主动投入学习中。利用趣味故事引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让学生在快乐氛围中探究数学知识,让他们不再害怕抽象的知识,而是充分发挥出数学潜力,通过深入思考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故事中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小头爸爸买了一个西瓜,切成了9 块。大头儿子吃了其中的剩下的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一起吃,围裙妈妈吃了剩下的小头爸爸吃了剩下的你知道他们分别吃了多少块,还剩几块吗?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进行分析,找到了其中的数字信息,顺利解决了故事情境中的问题,让他们深入理解了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了分数的概念,并能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游戏有浓厚的兴趣。把游戏活动融入小学数学与教学中,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够积极思考,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内容。在设计游戏情境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趣味性、新颖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被游戏所吸引,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在游戏中探究数学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快乐感受让学生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枯燥、难懂,他们能认真分析所学的新知识,在深入思考中掌握这些知识,并在游戏环节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他们把掌握教材内容作为顺利完成游戏的前提条件,能主动与教师、同学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学习的深入进行。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创设操作情境,能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探究知识,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刻,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操作情境,让学生结合操作情景探究抽象的数学知识,借助操作活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实现操作活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教学“周长是多少”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让他们用纸片制作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思维的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计算。有的学生分别测量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边,把四个边的长度加起来得出周长;有的学生用一根绳绕着正方形和长方形转一圈,再测量绳的长度,所得数据就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产生了疑问。采用测量四个边或绕绳的方法,可以测出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的周长,但是对于生活中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如何计算周长成了他们主要探索的内容。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学生掌握了求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操作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探索新课标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数学知识,激发思维的活跃性,结合多角度思考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情境教学,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多样化的情境下有趣生动起来,能吸引学生,让他们在主动意识下进行学习,促进了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打造了高效的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