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内部液舱对声目标强度的影响分析

2020-01-10 01:55严家祥邢军华张均平
中国舰船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外壳频段潜艇

严家祥,邢军华,张均平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

0 引 言

声目标强度是潜艇隐身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早期潜艇声目标强度控制设计中,通常直接采取敷设覆盖层的措施,而较少考虑通过结构和外形的融合设计,从总体费效比角度降低目标强度[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预报软件对潜艇目标强度进行建模和预报,分析测试不同方案,在方案设计阶段即可实现对潜艇整体设计进行修改,对材料、板厚和吸声涂层进行选择,以降低总体声目标强度[2-3]。

针对潜艇声目标强度控制,找到散射源并明确其影响规律至关重要。经典水声学提及,在艇艏和艇艉20°附近出现旁瓣,会导致目标强度增加1~3 dB,这可能是由潜艇舱室结构的内反射产生的[4]。Martin 等[5]通过对潜艇进行计算预报和经验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隐蔽反射体(例如在围壳、上层建筑甲板和轻外壳内部)对整体目标强度有较大影响,而当线型出现垂直入射时将导致目标强度产生较大变化。一直以来,由于这些散射源位置隐蔽、尺度小、分布不集中,目标不确定或指向性强等原因,在潜艇设计时往往不受关注,相关研究较少。

内部液舱主要位于潜艇耐压壳体内部,其分布范围较广、形式多样,对于潜艇水液储存、上浮下潜、平衡压载起着重要作用。机理分析认为,潜艇是一个具有多亮点分布的复杂扩展体目标,目标各部件散射声场在不同空间叠加,引起回声相位变化,并导致目标强度测量值出现波动,给潜艇测试结果带来影响。

本文拟基于典型潜艇内部液舱的布置和结构形式,利用物理声学数值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位于耐压体中心线附近、底部和艉部3 种典型液舱在正横方向的影响及原因,并对其优化方案的控制效果进行计算分析,以供总体设计参考。

1 计算方法

针对目标散射工程计算,多采用板块元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板块元法有计算速度快、精度可控、算法简洁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计算采用了基于Kirchhoff 高频近似的板块元方法[6]。通过对目标散射声场方程进行近似,可得到收发合置、远场条件下非刚性表面的声目标强度为

其中,

式(2)为求面积分I。式中:ρ为面元所在点到参考点的向量;r为接收点到参考点的单位向量;k为入射波波数;R(f,α) 为壳体材料表面反射系数,f为频率;α为声源入射方向与面元法向的夹角;s为面积分符号。

本文I的求解采用Gordon 积分算法[7-8]。假设曲面经过网格划分,离散为M×N 个网格,将每个网格近似为一个多边形小平面单元。对于每一个平面单元,利用Gordon 积分公式,可将面积分转化为围绕面域的围线积分,经过坐标转换后,其简化矢量形式为

式中:ri为平面单元的位置向量;n0为平面单元的单位法向向量;r0为入射波方向的单位向量;an为平面单元第n 个边缘的长度和方向向量;bn为平面单元第n 个边缘中点的位置向量;N0为划分的多边形平面单元的边数。

因此,可得到有效曲面区域的声目标强度为

式中,R(αij)为网格划分的第(i,j) 个平面元表面反射系数,αij为该平面单元法向与声波入射方向的夹角。

首先对内部液舱进行三维建模,再将模型划分为shell 181 类型三角形网格,获取节点和网格信息后,导入板块元计算模块进行计算。

在进行内部液舱计算时,对于声传递为“水—钢板—空气”的壳板被简化为刚性目标;对于“水—外壳—水—内壳—空气”情况,其内壳被简化为刚性目标,其外壳根据厚度考虑在水中的透射关系。然后,按照公式(4)计算内、外壳的目标强度,按照非相干能量叠加原理得到综合声目标强度为[9]

式中:TSw为外壳单独计算得到的目标强度;TSn为内壳单独计算得到的目标强度;D(f,α)为外壳的声压透射系数,利用分层介质传递函数求得。

选取与液舱计算模型尺度相当、半径为3 m的刚性球进行计算校核。与解析结果对比(图1)表明:板块元法的计算精度与网格大小密切相关,网格越小计算精度越高,网格越大计算精度越低,计算开始发散的频率也越低。由图可见,在1~10 kHz 计算频段,选取100 mm 以下网格尺寸时,计算误差可控制在0.5 dB 以内,满足本文研究计算要求。

图1 板块元计算方法误差校核Fig.1 Error checking of planar element calculation method

2 内部液舱对目标强度影响分析

2.1 典型内部液舱计算模型

鉴于潜艇稳性控制要求,内部液舱一般布置在船体底部,也有可能布置在较高的位置。这里选取了3 种典型的内部液舱方案,内部液舱垂向高度与平行中体直径比取为0.2,如图2 和图3 所示。其中方案1 位于舷侧平行中体中心线位置;方案2 位于舷侧平行中体底部位置,内部液舱壳板的平面尺寸与方案1 相同;方案3 位于艉部锥体底部位置,内部液舱长度和舱容与方案2保持不变。

图2 3 种典型内部液舱位置示意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ree typical internal tank locations

图3 3 种典型内部液舱主要剖面尺寸Fig.3 Main profile dimensions of three typical internal tanks

2.2 有/无内部液舱目标强度对比

计算了有/无内部液舱情况下对所在位置目标强度的影响。由图4 可知,对于方案1,在正横方向附近所有频段,有/无内部液舱的正横峰值差值都在1 dB 以内,目标强度基本相当。这是由于目标强度在低频段主要受液舱内壁影响,在高频段受外壳影响,而液舱内壁与相应外壳线型、尺度在中心线位置相差不大。因此,从内部液舱与外壳的这种转换关系来说,内部液舱方案1 在正横方向附近对目标强度的影响较小。

图4 方案1 有/无内部液舱目标强度对比Fig.4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tank of scheme 1

由图5 可知,在方案2 位置存在内部液舱后,该部位目标强度几乎在所有频段、所有方位角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对该部位目标强度影响较大。其中,在1~3 kHz 频段,正横方向目标强度增加15 dB 以上。究其原因,在无内部液舱时,外壳基本为刚性斜入射的反射,回波强度较小(最高在0 dB 附近);存在内部液舱后,如图6 所示,根据内、外壳与综合后的相对能量关系判断,在1~3 kHz 频段,声目标强度主要受液舱内壁影响,而且由于透射较多且液舱内壁为刚性平面正入射,使得目标强度显著增加,并远大于前者;在3~6 kHz 频段,外壳和内壁对声目标强度的的影响相当;在6 kHz 以上频段,声目标强度逐渐主要由液舱外壳影响。

图5 方案2 有/无内部液舱目标强度对比Fig.5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tank of scheme 2

图6 方案2 正横90°目标强度受液舱内壁及外壳的影响对比Fig.6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abeam affected by interior wall and shell of scheme 2

由图7 可知,方案3 与方案2 的情况类似,在无内部液舱的情况下,目标强度较低;增加内部液舱后,在低频段受液舱内壁刚性平面正入射的影响,目标强度显著增加,在1~3 kHz 频段正横方向目标强度增加15 dB 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受内、外壳的交互影响,在低频段正横90°附近出现峰值,在中、高频段原先78°方位角的峰值逐渐突出,出现双峰现象。

总之,存在内部液舱后,目标强度主要受内部液舱垂直平面内壁的影响,其中方案1 的影响不大,而方案2 和方案3 的影响较大,主要在1~3 kHz低频段对正横方向附近目标强度影响较大。低频段目标强度一般较难控制,需要在内部液舱方案设计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图7 方案3 有/无内部液舱目标强度对比Fig.7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tank of scheme 3

2.3 内部液舱对整段平行中体的影响

当液舱位于底舱位置(与方案2 和方案3 相似)时,进一步分析其对整体目标强度的影响程度。为了不失一般性,以方案2 为基础,对方案2所在平行中体段进行了整体计算,取平行中体段与方案2 等长。得到了平行中体段在有/无内部液舱情况下的目标强度,结果如图8 和图9 所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液舱主要影响1~3 kHz 低频段,频率越低影响越大,其中1 kHz 正横方向目标强度增加了2 dB 以上。

按照能量贡献区分,在正横方向、1 kHz 频率处,方案2 所在部位无内部液舱时,其仅有的外壳反射声能量占整体平行中体的1.4%,而增加内部液舱后,内部液舱部位反射的声能量占整体平行中体的41%。由此可见,若全船存在大量类似方案2 的内部液舱布置情况,其对整体目标强度(特别是在正横方向)的影响不可忽视。

3 优化方案计算分析

3.1 方案优化

根据以上分析,内部液舱声目标强度主要受液舱内壁正入射影响,因此在方案1 和方案2 的基础上,对内部液舱进行了修改优化,对液舱内壁分别倾斜了6°,8°,10°和30°,如图10 所示。考虑到工程实现的可行性,对30°倾斜方案内壁分为上、下2 个等份,二者为对称倾斜,其他倾斜方案则均为内壁平面外法线向下倾斜。所有倾斜方案与原方案1 或方案2 的内部容积相等。

图8 整段平行中体有/无内部液舱目标强度对比Fig.8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tank of the whole section of parallel midship

3.2 效果综合对比

对上述倾斜方案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方案1在倾斜后,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大,在4 kHz以下频段目标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倾斜角度越大,降低效果越明显,而在4 kHz以上基本无效果(图11)。

图9 整段平行中体有/无内部液舱正横90°目标强度对比Fig.9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abeam with or without internal tank of the whole section of parallel midship

图10 液舱内壁倾斜优化方案Fig.10 The optimized inclination schemes of tank interior wall

为了评价其对工程的实际影响,对比了各方案在正横附近5°范围内目标强度的平均值,结果如图12 所示。由图可知,在1 kHz 频率处,倾斜8°才有接近1 dB 效果,倾斜10°有接近1.5 dB 效果,倾斜30°可达3.5 dB 以上。总之,针对方案1,通过对内部液舱倾斜8°以上,对于降低正横方向目标强度是有利的。

方案2 数据分析结果如图13 所示。由图可知,倾斜后目标强度介于有内部液舱和无内部液舱情况之间,随着倾斜角度的加大,目标强度逐渐回归至无内部液舱的状态。但从频段来看,内部液舱倾斜仅有利于降低一定频段以上的目标强度,而在1~3 kHz 低频段,降低效果有限。

将各方案正横90°附近5°范围内目标强度的平均值进行了对比,结果如图14所示。由图可知,在1 kHz 频率处,倾斜8°才有1 dB 左右的效果,倾斜10°有接近2 dB 效果,倾斜30°可达5 dB 以上。但参照无内部液舱的状态,特别是在1~3 kHz 低频段,目标强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于方案2 来说,虽然内部液舱倾斜可以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但仍无法抵消由于内部液舱的存在对低频段目标强度的影响。

图11 方案1 倾斜优化方案目标强度对比Fig.11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with the inclined optimized schemes of scheme 1

图12 方案1 各倾斜优化方案正横方向目标强度频响对比Fig.12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abeam with inclined optimized schemes of scheme 1

图14 方案2 各倾斜优化方案正横90°方向目标强度对比Fig.14 The comparison of target strength abeam with inclined optimized schemes of scheme 2

4 结 论

通过对典型位置内部液舱的计算分析表明,位于中心线附近的内部液舱对目标强度的影响不大,而位于舷侧底部的内部液舱影响相对较大,主要影响在于正横方向和1~3 kHz 低频段,其影响相对于该段舷侧平行中体整体而言不容忽视,需要在后期设计中予以考虑。

对液舱内壁方案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倾斜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位于中心线附近的液舱内壁倾斜有利于降低目标强度,而位于底部的液舱内壁倾斜虽可大幅降低3 kHz 以上的中、高频段的目标强度,但对1~3 kHz 低频段的降低效果不足以抵消存在内部液舱的影响。

在潜艇设计中,需对内部液舱开展评估,对位于中心线附近的液舱内壁宜采取倾斜措施,对位于舷侧底部的液舱尽量采取左、右舷贯通和对称布置,以减小其对声目标强度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外壳频段潜艇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下)
金蝉脱壳
潜艇哥别撞我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上)
潜艇跃进之黄金时代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狂放外壳下的戏剧寓言——郑大圣导演风格研究
童趣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