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曙 周康莉 王京琼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2)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认为,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并作出有关健康的正确决策的能力[1]。弗雷德(Fred)认为,教师健康素养不仅指教师获取、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而且指教师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来提升学生学习健康的理念和技能的水平。[2]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这份纲要是未来15年内我国建设健康中国的相关工作行动指南。[3]《纲要》将健康教育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出了“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明确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体育教师是健康教育的带头人,应该提高自我健康素养,做好健康引领工作。回顾文献发现,国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伊始对教师健康素养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之后才开始重视教师健康素养。但是健康素养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公民及大中小学生群体,以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为对象的研究仍处空白状态。鉴于此,本文基于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提升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借鉴。
首先,国外关于体育教师健康素养问题的研究。隆德(Lund)认为,体育教师应保持良好运动能力和体能状态,以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践之需。[4]梅尔维尔(Melville)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接受涵盖体育运动、营养处方、体适能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及后期的监控和测评,具备强烈的意识和全面的能力充当青少年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参与行为养成的引路人。[5]韦伯斯特(Webster)认为,随着公共健康与学校体育教育结合的深入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6]麦格那(Magner)要求体育教师参与引导、激励学区内的其他人 (学生、同事、家长等) 参与体育活动。[7]其次,国内关于教师健康素养发展的研究。我国知名体育学者季浏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体育科学杂志发表文章,均提到要注重体育教师健康教育素养的培育。[8]马剑调查得出,不同健康素养水平教师与学生的体质变化是有关系的,经常锻炼的体育教师相对于偶尔锻炼或从不锻炼的体育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积极性影响要大得多,体育教师经常有规律的锻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们。[9]
综上所述,从相关研究成果看,国外学者对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的研究逐渐增加,且大多数学者认为体育教师所具备的健康素养应包括熟练的运动技能、积极的体育参与行为和营养习惯以及强烈的体育参与意识,才能做好青少年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终生体育参与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健康水平及素养能力将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能力是国外学者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关注健康应成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必然,体育教师知健康、学健康、用健康、教健康也是题中应有之义[10]。然而,我国学者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数量较少,且关于体育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素养的研究则更少。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域外研究成果依然可以成为提高我国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重要借鉴。因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以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为例,针对其健康素养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拟提出实操性强的发展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详略方案。
调查对象用统一问卷,并在调查过程中对问卷内容和相关要求对被调查者做出解释和说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湖南省长沙市8所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问卷引用国家健康教育中心研制的2018年健康素养水平量表。
将回收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利用计算机办公程序软件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录入,并求和和计算均值,得出不同样本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并通过描述性统计对不同性别、年龄、教龄、文化程度的各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进行分析;再利用SPSS21.0软件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P <0.05为显著水平,分析影响健康素养具备率的因素。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表》是卫生部于2008年根据我国国情,组织专家编制的第一份健康素养测验量表。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在《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量表》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更新。选取《201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量表》以问卷形式对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和测评。参照2018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的维度分类,将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划分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大维度。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主要包括除了日常生活中应该了解的生活健康知识外,还要具备体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与健康教育相关的健康知识,如体育教师职业病预防的健康知识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包括规律饮食、合理作息、良好锻炼习惯,同时还要具备促进学生健康行为方式养成的能力;健康技能包括体育教师除了要有规避突发性事件的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性,在正式调查前进行了初步调查,熟悉了每个调查过程,并为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解决方案;在正式调查中根据各学校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卷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在数据录入时,首先整理问卷,然后输入相关数据,对输入数据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1.1 小学体育教师整体健康素养
随机对长沙市8所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共发放78份,回收78份问卷。75份有效问卷。进行问卷内容分类。其中涉及健康知识和理念(27题)、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7题)、健康技能(9题),共计53题。题型包括判断、单选、多选三种,每题回答正确计1分,答错答漏不计分,满分为53分。以得分在总分中所占比例≥80%,视为达到标准,具备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水平就是具备健康素养的人数占总人数中百分比。由表1可知,体育教师健康生活和方式素养得分均值为12,小于该维度的标准分14;总体健康素养得分均值为42.2,小于总体健康素养标准分43,总体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得分均在标准分之下,说明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不乐观。
表1 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总体情况及问卷测评表
根据评分标准,将健康素养得分进行统计,利用Excel软件进行求和和计算均值。以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得分≥22为标准判断是否具备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其中达到标准的体育教师有36人,该维度素养具备率为48%;以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得分≥14为标准判断是否具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其中达到标准的体育教师有30人,该维度素养具备率为33.3%;以健康技能素养得分≥8为标准判断是否具备健康技能素养,其中达到标准的体育教师有40人,该维度素养具备率为53.3%。以健康素养总得分≥43为标准判断是否具备健康素养,其中达到标准的体育教师有30人,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表1)。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的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仅为40%,虽高于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水平(14.18%),[11]但低于黄岑等人研究的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平均水平(44.3%)。[12]通过上述两种健康素养的测评方法,可反映出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整体偏低的现状。
3.2.1 不同性别、年龄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表示2),结果显示,男性、女性体育教师总体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健康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1.3%、41.4%)(43.5%、51.7%)(34.7%、34.4%)(52.2%、51.7%)。得出: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在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和其它各类健康素养具备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具备率方面,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可能是因为女性较男性教师比较注重健康与保养,获取健康知识和方法的动机强,因而会使其主动地去学习健康知识。
表2 不同性别、年龄的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
通过表2还可以看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育教师的各维度健康素养具备率都有差异,在健康技能素养方面,30岁以内的体育教师具备率最高(58.1%);在总体健康素养和其它两类健康素养方面,50岁以上体育教师的具备率最高(均为57.1%)。这种现象是因为30岁以内的年轻体育教师年轻,学习能力较强,且大部分教师刚从学校毕业,学校所学习的运动技能还未退化,还不受家庭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工作压力小,锻炼习惯仍然保持,因而健康技能素养具备率高;而5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更加注重对健康的需求,会主动关注健康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健康意识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因而综合健康素养好,各维度素养具备率都高。
3.2.2 不同教龄、文化水平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
体育教师的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随着教龄的增加而增加,教龄≥21年阶段的体育教师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最高,达到60%。教龄≥21年的体育教师健康知识和理念及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具备率高是因为该阶段的体育教师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需求逐渐增加,会主动关注相关的健康知识,并且随着教龄的增加,对健康知识有一定的积累。同时由于多年的教学工作和训练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也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表3 不同教龄、文化水平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具备率
文化水平与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关联方面。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及以上的体育教师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健康技能素养、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3.8%、47.8%、50.0%)(31.2%、34.1%、41.6%)(56.2%、57.4%、58.3%)(37.5%、42.6%、50.0%)详见表3。不同文化程度的总体健康素养和三大维度素养均有明显差异,且本科及以上体育教师健康素养高于专科体育教师,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健康素养水平也逐渐提高。这与凤翀等研究的合肥市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的结果一致。[13]这是因为体育教师文化水平越高,获取健康知识方面的能力强且积极性高,并且健康意识也较强,会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健康的行为习惯。
3.3.1 主观因素
调查发现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水平因素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并且主观和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共同影响着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水平。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教龄和文化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与年龄的关系,得到年龄与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758,显著水平0.004<0.01,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年龄与其健康素养的相关关系为正向,且相关性很强(表4)。
表4 主观因素与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相关分析
注:年龄方面**在0.01水平显著;教龄和文化方面*在0.05水平显著
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与教龄关系,得到教龄与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134,显著水平为0.132>0.05,呈弱相关,相关性不大。说明体育教师教龄越大,其健康素养不一定高于其他教龄段的体育教师健康素养。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与文化水平的关系,得到体育教师文化水平与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相关系数为0.187*,显著水平为0.045<0.05,呈显著正相关,所以小学体育教师文化水平越高,其健康素养水平也就越高(表4)。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水平与其自身的年龄、教龄、文化水平相关,其中年龄和文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3.3.2 客观因素
从上面研究结果可看出,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与文化水平呈显著相关,且文化水平越高,健康素养也就越高。学校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其他方面无法替代的。[14]而作为培养体育与健康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和加强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各小学学校,其对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张细谦等认为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是教师职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通过教育实践加以整合,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教师实践育人的能力。[15]客观因素也往往包含理论和实践方面内容。如,学校理论学习、生活与工作实践中可能影响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因素。从职前、入职和职后三方面分析。首先是职前培养“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缺失。在国外,如美国和澳大利亚均强调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既能从事体育,又能担任健康教育的复合型人才。[16-17]通过对长沙市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访谈得知,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课程设置没有“健康教育”等相关课程,大多是专业术科课及其理论课,文化课所占比例也极少,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健康教育的关注,文化课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其次是入职教育缺乏对健康素养能力的重视。长沙市各区体育教师招聘入职考核和人才选拔,主要涉及专业技能展示和文化知识结合测试的方式,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健康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最后是职后继续教育缺乏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健康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开展健康培训和交流活动来促进。同理,体育教师通过健康培训和沟通交流,既能够及时了解健康教育动态前沿知识,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来促进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然而,在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课程设计、实施方案中,囿于传统体育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常常被边缘化。此外,自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国家领导人在各大会议上提出“建设健康中国”等相关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健康素养、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这对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1)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整体健康素养整体偏低。其中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48%、33.3%、53.3%,与全国居民和其它教师群体的平均水平相比,健康技能素养相对较好,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一般,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普遍较低。
2)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与其自身年龄、教龄、文化水平相关,其中年龄和文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文化水平和年龄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不同性别体育教师在整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和其它各类健康素养具备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3)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因素方面。长沙市小学体育教师年龄与其健康素养之间有很强正相关性(0.004<0.01);教龄与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之间呈弱相关性(0.132>0.05);文化水平与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0.045<0.05)。此外,小学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水平还受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及国家政策方针的影响。
1)顶层设计构建健康素养培养支撑体系。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背景下,各级部门要做好政策引领工作,落实到行动中去。各级卫生部门可与教育部门联合推出符合体育教师专业特点的健康教育知识,利用媒体平台受众面广、查看率高、管理灵活、再传播性好的特点加强宣传和普及力度,利用学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来干预小学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改进教师体检质量,将体检优惠服务纳入体育教师福利保障体系;建立动态检测机制,定期对体育教师健康素养进行检测,并针对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体育教师健康素养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体医结合”建立完善体育师资专业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
2)以学校为主阵营,优化学校健康素养培育通道。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健康素养,以学校为主阵营实施的各项培养措施就尤为重要。高校体育师范生健康素养培养方弱化是体育教师健康素养不高的主要原因。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增置健康教育课,建立体育院系、预防医学专业、基层中小学之间的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定期邀请健康教育专家讲座,进行健康知识宣讲;高校通过校外企业公益赞助或引进健康检测设施,对学生健康进行定期监测,加强学生对健康认识和控制。基层学校在体育教师招聘、入职时可加大健康素养考核力度;利用寒暑假对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职后培训,与医院进行校医合作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实践点,组织体育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学习前沿健康知识;建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档案系统,其中包括健康考核、健康教育成果等,使其重视健康素养的提升。
3)以个体执行为补充,加强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督促小学体育教师学会自我管理健康饮食,杜绝食用不健康食品、过量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提高健康隐患防范措施,定期体检以了解身心状态并做好干预;结合自己身体条件制定运动处方和积极参与健康促进活动,以促进健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