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资源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020-01-09 02:43周海旭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区域

周海旭

(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运动休闲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基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推动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探索。2017年5月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1]启动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同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名单,[2]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众多学者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基本概念[3]、发展路径[4]、建设机制[5]以及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经验[6]等方面。当前研究多为借鉴已有特色小镇的经验,照搬当前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区域发展的价值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讨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资源供给情况与优化策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1 变量选取依据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分为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维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7-8]也有学者将区域可持续发展分为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四个维度对其进行测度,[9]而资源从宏观角度分为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10]研究将主要从资源层面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供给策略,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资源宏观概念,选取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三个层面对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资源优化供给策略。在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动态性的原则下,借鉴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区域资源承载力相关研究成果,[11-12]构建区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区域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和处理过程

选取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作为研究样本(不包括香港与澳门特区、台湾地区,后同),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入手,分析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资源现状。相关空间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13]表1中相关评价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14]通过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抽取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地理位置样本空间属性,将其x、y坐标数据录入Excel表中,导入到ArcGIS10.2软件中,将样本以点状要素形态呈现到中国地图上,并借助ArcGIS工具模块,从空间分布密度层面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解析,生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分布核密度图。分别将人口密度、就业率、人均GDP、城乡消费水平对比指数、人均水资源量、人均耕地面积、森林面积等数据导入ArcMap后分等级呈现到中国地图上,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图,并结合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情况,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所在区域资源供给现状。

2 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资源现状分析

2.1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社会资源分析

(1)区域劳动力供给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失衡。人才和劳动力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聚集形成的先决条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如果没有了人才和劳动力的聚集也就没有了产业聚集,人才和劳动力是构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的核心要素。[15]而人才和劳动力作为社会人口的一部分,人口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劳动力和人才的聚集水平。图1中#1为京津冀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密集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京津冀地区的聚集,势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人才聚集,而当前北京地区通过人口疏解来缓解城市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并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进行人口疏解。[16]当前京津冀地区人口基数任较大,但随着人口疏解政策的实施,势必将使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减少,从而导致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劳动力紧缺,并且随着人口疏解政策引导下部分相关企业的整体搬迁,将会造成京津冀地区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不足,使得劳动力供给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失衡。反之则是,新疆、青海、黑龙江等地区人口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但该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数量却寥寥无几,仅从劳动力角度考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与劳动力供给存在不均衡。

图1 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分布核密度图

(2)区域社会分配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协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促进区域发展,而减小区域分配差距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具体表达形式。通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来提高区域就业率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被赋予的重要职责,但当前实际的情况是区域社会分配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不协调。东三省就业率相比我国其他省市处于较差水平,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并没有在东三省形成空间聚集效应。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东三省作为冰雪项目发展的主力,依托其冰雪资源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一方面,能够提高区域就业率,另一方面,冰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促进区域冰雪产业的发展。京津冀与江浙沪地区属于就业率较高的地区,但是该区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也呈现聚集的态势,不同区域就业率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呈现拟合的趋势,阻碍了区域发展,导致不同区域社会分配差距两极分化的现象,形成了区域社会分配公平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协调的问题。东三省拥有丰厚的冰雪资源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前提,同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解决区域就业率的问题。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当前东三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需进一步加强。但影响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区域分配问题只是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区域社会分配的影响。

2.2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经济资源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相重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乡村发展、减小城乡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但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受当地经济水平的影响,当前地区居民人均GDP的空间分布上主要聚集在京津冀、江浙沪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拟合度高。这样的趋势会导致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两极分化,背离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初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带动区域发展,为区域居民增收、就业以及缓解周边城市人口的压力带来积极的影响。[17]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相匹配会导致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差距持续增大。新疆、西藏、青海、宁夏、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区居民人均GDP收入相比其他地区处于低水平,同时这些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数量也寥寥无几。但这些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并且通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很难摆脱经济发展水平的束缚,例如甘肃省地貌复杂多样,拥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等多种地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2017年甘肃省人均GDP为28497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处于最低水平。同时,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名单中,甘肃省也只成功申报了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对于甘肃省经济发展仍是杯水车薪。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重合趋势并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使得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错位趋势,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依托区域丰厚的资源以及地理优势来大力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减小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2)区域城乡消费差距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结构,城乡差距日益突出,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出现正是解决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有效途径,能够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城乡建设联动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做出突出贡献。新疆、西藏、甘肃、重庆、河南、安徽、云南、广西等地区城乡消费对比指数较大,这些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也呈零星分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消费差距较大,解决城乡消费差距本质上就是解决乡村居民收入低的问题,收入的差距最终形成了消费水平的差距。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提供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加快形成工农互换、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贫困地区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为特色产业脱贫搭建平台,为转移就业脱贫拓展空间,为异地扶贫提供载体。[18]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复杂的地形特点,降低了土地人口承载力,也扩大了该地区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导致西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大,扶贫任务艰巨。站在全局高度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构建与脱贫攻坚相适应的民族地区特色小镇建设思路,这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第一批国家总局试点名单中仅有西藏林芝市巴宜区鲁朗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建设名单中,通过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实现西藏脱贫攻坚的目标还遥不可及。但是西藏旅游业发达,并且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结合西藏旅游以及民族特色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符合当前西藏脱贫攻坚、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区域经济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也依赖区域经济的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资金投入高,开发建设时间久,资金回报周期长,而这些都是需要区域经济作为支撑,来维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正常的建设与运营。但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吸引地区外部的资本前来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有效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为特色产业脱贫搭建平台,为转移就业脱贫拓展空间,为异地扶贫提供载体,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快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错位趋势,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城乡建设联动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做出突出贡献。

2.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生态资源分析

(1)西部地区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处于低水平拟合状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地区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匮乏,同时这些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数量也寥寥无几。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保障,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需要水资源与森林资源作为特色聚集形成提供物质基础,西北地区生态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区域发展受阻,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乡二元发展格局,而通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解决西部地区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西部地区在建的国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大多数都是依靠景区和建制镇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例如青海省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位于龙羊峡生态旅游度假景区的核心区,小镇独特的黄河旅游资源、水电工业历史文化、高原民族文化,催生了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升体育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可持续发展。[19]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凭借优势生态资源,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孵化提供基础保障。西部地区相对匮乏的生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规模,并且西部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各类小城镇非农产业规模及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非农经济规模小且发展缓慢,城镇化的产业支持严重不足。而通过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加快区域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加快资源流动,并且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坚持绿色生态建设理念,能够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效保障。因此,要加快建设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2)区域土地资源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当前我国国体面积的利用和分布呈现出东西差异,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东中部地区空间格局紧凑有限,人口分布密集,土地资源紧张。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建设用地面积分布上呈现出空间差异,东中部地区建设用地面积少,但东中部地区第一批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数量为67个,而西部地区建设用地面积辽阔,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数量稀少。区域土地资源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是多个层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但折射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背后的土地利用问题。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土地利用中出现土地利用规划管控不足、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不够、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0]表现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曾出现房地产化,打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名义圈地开发商品住宅与基础设施建设,违背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初衷。因此,2019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中提出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树立绿色生态建设理念。[21]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当前区域土地资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在遵守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区域资源优化整合,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供给,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实验场,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道路。生态资源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物质基础,依托当地自然禀赋、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积累等优势,聚焦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要素,最终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特色所在。同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将形成完善的生态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融为一体。通过不同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建设用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来分析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生态资源利用情况,发现西部地区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处于低水平拟合,区域土地资源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而通过加快区域环境资源整合优化,加快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可持续发展。

3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资源整合优化策略

3.1 人口疏解与人才培养并举,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可持续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中提出小镇的选址应以临近城镇周边、景区周边、高铁站周边以及交通轴沿线为宜,相对独立于城市和乡镇建成区的中心。[21]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选址决定了其能够承担城市人口疏解的重任,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必定形成产业聚集和劳动力需求,吸引周边城市的产业和劳动力外流,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和劳动供给。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解决周边城市人口疏解的有效途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必定要形成短期和长期的人口聚集,一方面区域内的原住民参与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另一方面是吸引周边城市疏解人口前来形成长期的聚集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给,运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劳动力要素的支撑。在当前人口流向大趋势没有改变,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仍在起作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仍然面临着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供给不足。[22]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以体力输出为主的劳动力,而是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当前劳动力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造成了高层次人才聚集度不够,制约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因此加快城市人口疏解与人才培养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充足的人才供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需要解决目前区域劳动力供给短缺的问题,要加大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时加快城乡人口的流动,增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等措施来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而言,解决人才短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大对现有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强化人力资本投资,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提高人才供给质量,这样才能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人才是保障产业发展的根基,比技术、资金等资源更为重要。只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人才的聚集无非是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手段,内部人才培养成本相对于人才引进成本低,但周期长,不能解决短期内人才紧缺的问题,因此,通过引进产业需要的人才,解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短期内对人才的需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以体育产业为主导,企业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完善薪酬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结合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人才需求,让员工既能够掌握职业技能,又让培训成为工作福利待遇,让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员工共同发展。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而言,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首要任务。根据主导产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且对未来需要的人才进行科学预判,吸引特定人群聚集,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突出作用,要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人口疏解与人才培养并举。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区域内城市的人口压力,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又需要外来人口形成长期的人口聚集和短期的消费人口聚集,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人口疏解,城市疏解的人口又能够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人力资源供给,缓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紧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解决区域就业问题,区域居民能够就近择业,接受企业培训,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了收入水平,减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填补了小镇建设中人才紧缺的问题。因此做到人口疏解与人才培养并举,能够促进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吸引投资与刺激消费并重,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资金投入高,开发建设时间久,资金回报周期长,而这些都需要区域经济作为支撑,来维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运营。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重合、区域城乡消费差距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快速的区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数量多,经济欠发达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数量相对稀少,城乡消费差距大的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数量少。通过刺激消费与吸引投资并重,来解决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与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由政府部门规划和引导的,但其投资的主体和运营主体还是社会资本方,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主体作用。无论是中东部经济基础优越的区域还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都应该大力吸引投资,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经济保障。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特点就是投资规模大、建设和运营周期长,要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资金问题是地方政府最先应解决的问题。当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助力。当前特色小镇建设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政策性资金、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五种,在运功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要发挥好五种融资渠道各自的作用。[23]其中社会资本作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主体资金支撑,政府要提供政策扶持,吸引社会资本前来投资,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实际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模式与融资渠道的选择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极其关键。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特征的PPP模式,能够实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弥补小镇运营的资金缺口,拓展资金的筹措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风险。[24]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同时,也要加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产品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运营需要吸引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前来形成短期的人口聚集来刺激消费,而刺激消费的最好途径就是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其次提供的服务产品要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让消费者产生消费的冲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消费,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其一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规划之前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什么运动项目为主题,并兼顾多项运动项目,依靠当地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打造出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才能吸引住消费者,带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消费者的良好体验能够形成辐射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前来消费,刺激区域经济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乡镇居民经济收入,减小城乡消费差距。其二是要提高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提高是保证消费者良好体验的关键,多样化的服务必将分散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人力和物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人才储备数量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是十分重要的,加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服务和产品的质量,保障消费者良好的体验。其三是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基础上提高个性化服务,不同消费人群消费需求是不同的,运动项目的差异决定了一些运动项目的服务是可以具有个性化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经济基础选择合适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像航空飞行、滑雪等运动项目,拥有类似项目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面对不同的消费者时,要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和产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不仅要满足大众体验者需求的服务,又要能够满足项目爱好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最大程度地刺激消费。吸引投资与刺激消费需要并重而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是长期投资的过程,运营阶段也需要吸引社会资本继续进行投资,来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服务产品来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只有在众多的特色小镇中形成独特优势,真正做到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保障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运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

3.3 资源聚集与产业重组并进,保障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

当前建设的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西部地区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处于低水平拟合,区域土地资源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解决西部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问题,需要坚持资源聚集与产业重组并进,当前西部地区相比于东中部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生态资源匮乏,造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东中部有所差别。西部地区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一般依赖景区或者建制镇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西部地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加快资源聚集,形成有效供给,形成区域内部资源与区域外部资源的有效的聚集,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保障,解决当前区域土地资源利用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资源聚集首先要激活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区域内的内部资源其核心在于促成区域内居民达成集体行动,将分散的、闲置的资源整合起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服务,并在政府和区域内老百姓的支持下,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资源的合理利用模式。其次资源聚集要融合区域外部环境资源,不同类型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需求的资源都是存在差异的,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外部环境资源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新的活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仅依靠区域内的资源去建设和形成特色显然是不够的,需要融合外部区域的资源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服务,其中可以从运动项目、赛事、器材配置借鉴融和区域外部经验,打造出具有地区特色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在资源聚集与利用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坚持资源聚集与产业重组并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光需要资源提供基础保障,更需要产业聚集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光需要资源聚集,还需要同时进行产业重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产业要特而强,而在有限区域内形成特而强的产业,需要在区域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产业重组,形成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形态。需要聚焦运动休闲、体育健康、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赛事等主题,形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形态,防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在资源聚集和产业重组过程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形成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有效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实现区域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促进区域生态发展可持续。

4 结语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休闲需求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时代产物,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肩负着城镇化改革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任,同时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区域内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资源最优化供给,加快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入手,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资源整合与优化策略。通过人口疏解与人才培养来形成劳动力要素的有效供给,促进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刺激消费与吸引投资并重,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通过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进,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物质基础,从而保障区域生态发展可持续。但由于当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并未全部建设成功,各地区纷纷出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标准,并没有对具体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建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用具体的指标和数据对不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分析,并提出调整改善的策略,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区域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分区域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