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萍
(新疆石河子第十六中学,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口语交际”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体,“汉字读写”“章节阅读”“写作”“综合学习”是语文授课的重点教授模块。大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口头交流”上,而非“口语交际”的内容编排上,大大降低了其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的影响力和价值。人教版与部编本在口语交际内容编排方面有相似相异之处,归纳概括其相关要素,对于增强教材内容实用性,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根据学段不同,授课内容也有方向上的侧重:一到三年级的口语交际内容授课,目的是为了拓展“语文园地”模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四到六年级的口语交际内容授课,目的是为了强化“口语交际·习作”模块,增强学生口语交际与写作水平。
1.阅读提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量和单元数量相同,而到了五六年级时,课本则特开单元模块对口语交际进行专项提升。那么,若从口语交际内容和单元题材的关联性来看,教师可根据每个章节阅读量的需求,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同时,设立相关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进行指导,彰显语文教学大纲中“读”与“说”的有机整合。
2.写作提升
人教版课本里,写作从单元附属关系逐渐升级为单独列项设置成单独模块进行授课:三到四年级,写作与口语交际附属于“语文园地”进行学习;五到六年级,写作与口语交际则独立设置成“口语交际·习作”板块进行单元讲解。教师在对各学段学生进行授课时,应当以六年级下册为基准,设置关联性强、鲜明活泼的写作标准,使学生循序渐进,由低学段向高学段平滑过渡,以契合人教版关于写作与口语交际内容之50%关联性需求。
根据口语交际之授课方向,王荣生从本质出发,将口语交际的授课内容大体划为三类:口语交际日常表达、口语交际活动表达、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口语交际日常表达是小学学生日常使用的表达形式,通常较为口语化,教师应亲自引导并端正其表达思想和态度,教学生如何打招呼、感谢、道歉、告别等;口语交际活动表达一般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开展,通常较为正式化,教师需要策划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教导学生有关开场白、自我介绍、向观众问候、谢幕词等方面的内容;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则依靠写作来提升,教师需开设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人物描绘、故事情境、对话侧写等。
根据口语交际之参与形式,我们可从内容种类出发,划分为以下三类:独白型、交流型和舞台型。独白型口语交际指除了学生自己没有别人参与的口语交际形式。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表达或对某件事情发表看法进行口头叙述,比如课堂提问、评价评论、观点阐述等。交流型口语交际指学生与他人之间进行口语交际,除学生还有其他表达主体。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比如求帮助、辩论讨论、访问会话等。舞台型口语交际指独白与情景模式相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处情境进行自我表达或与他人进行交流,比如舞台朗诵、歌曲演唱、话剧表演等。
到目前为止,部编本只推出三卷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总结教材特点,探讨高中低学段之间的差异是很困难的。故我们只对现有教材实施分析。
从2016年开始,部编本教材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供师生教学使用。口语交际内容首次作为单独板块进行独立设置,收录进目录中。然而,在三卷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设立的板块皆为每卷四次,比人教版内容数量少了一半。因此,教师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教学时,不能像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一样,对口语交际内容“一带而过”,而应当从实际出发,确定口语交际模块的独立地位,选择合适的课堂授课手段,对学生实施单独方案教学。
与人教版不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口语交际内容旁设有活动引导,详细描述了活动要素,标示于版面的右下方,鲜明突出,易于理解,能够较好地使学生掌握活动主旨要点,提升教师课堂授课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强调引导语的重要性,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摘要”,起着风向标的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导语,要求他们提炼主旨,明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难点,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部编本三卷小学语文教材共有口语交际单元十二个,全是个人独白、与他人交流沟通等内容。由此我们看出,部编本口语交际活动更倾向于日常生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应当以口语化为主,突出日常沟通的重要性。比如学生在做自我演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脱稿,自由发挥,遇到卡壳或者不熟的地方即兴表达,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增强自信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口语交际水平。
阅读是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从实际出发,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学生以阅读为本。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口语交际内容的编制形式来看,各章节的阅读主题基本与相应口语交际活动相一致。然而,人教版阅读话题单调,缺乏多样性。例如一年级(下)的“春天在哪里”、二年级(下)的“春天里的发现”、二年级(上)的“秋游”、三年级(上)的“秋天的快乐”……这些口语交际话题相对单调,没有很好的辨识度,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交互体验是口语交际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基本需求。依照统计数据观察,个人独白型口语交际数量高达60%,充分显示口语交际更倾向于个体,在多元主体交互方面缺少侧重。
人教版对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使师生无法协调一致,影响教学成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则很好规避了这点,在引导语上进行了侧重,然而其独特性、简明化特征只在低年段体现得较为明显,到了高年段则“力气”不足,不能凸显针对性。
口语交际是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独立部分,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在形式上应当是独立的。就内容而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主题跟单元主题相一致,这是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必须相契合的硬性规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每个学段的特点来设计话题,建立口语交际与读写之间的联系,保持口语交际的独立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人教版教材中,口语交际主题跟单元内容相挂钩,话题较为枯燥。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在口语交际内容上突出层次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祭祖”这一话题时,可以让低学段学生采用独白的形式进行自我表达,探讨“祭祖”的目的、意义;高学段学生则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研究“祭祖”应当采取哪些方式等。
操作程序由口语交际活动的要求、目的、步骤、工具等元素组成,人教版教材只讲解了活动步骤,对于其他元素则提及甚少,不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当从源头出发,将口语交际活动程序清晰化,合理调整各元素占比,弱化口语交际教学目的性,突出具体的评价要求、标准和方法,严把教学关,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