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鑫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焦作 45415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及髋臼破坏严重等髋关节病变的常用方法[1]。但术中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较高。不仅影响疗效,严重者可发生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围术期实施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1临床资料选取2017-01-2018-06间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术前均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2)符合髋关节置换手术指征。(3)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排除:(1)合并严重循环、呼吸、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2)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3)治疗依从性差。男23例,女27例;年龄55~82岁,中位年龄64.56岁。体质量指数(BMI)24~32 kg/m2,平均67.20 kg/m2。股骨颈骨折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1例,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3例。
1.2护理方法
1.2.1 术前常规护理 做好术前访视,阅读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患者的年龄、BMI、活动能力,以及有无服用激素类药物史、心脑血管疾病史、静脉血栓史等,评估术中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做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预防下肢DVT的意义。嘱吸烟者严格禁烟,指导合理膳食,适当增加饮水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流动。做好手术器械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术中仪器、药物、血浆配备的完善,以减少手术时间。
1.2.2 预见性术中护理 (1)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温、湿度适宜。做好患肢等保暖措施,可应用保温毯覆盖患者非手术区。冲洗液加温至37℃,减少热量损失,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淤积[1]。(2)体位护理:根据手术要求稳妥摆放手术及麻醉体位,骨凸处和受压处均用软棉垫衬垫。注意避免坐骨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受压。适当垫高健侧下肢15°左右。巡回护士将充气腿套固定在患者下肢并连接好充气装置,手术过程中充气装置有规律顺序的间断充气和放气,利于静脉回流。手术结束时护士、医生、麻醉师协同搬动患者,动作平稳,避免在体位震动时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2]。(3)提高医护间配合的默契性和熟练度。及时准确传递器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髋关节长时间内收及过度牵引等导致损伤静脉内膜的风险。术中扩髓时注意合理控制器械操作的力度,防止对血管造成损伤或将已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振落而阻塞肺动脉[3]。适时对下肢进行按摩,增加患者舒适感及减少血管受压。建立静脉通路时应尽量避免在患肢大隐静脉穿刺。一般选择上肢静脉穿刺。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应给予稀释,缓慢静脉滴注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和刺激。止血要彻底,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皮肤颜色和温度及血容量的变化,观察下肢是否有水肿、足背动脉减弱、皮温升高等循环障碍现象。若发现患肢肿胀、足趾皮肤颜色紫绀,均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3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10°~20°,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静脉受压,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下肢皮温、颜色、动脉搏动,静脉充盈时间等,定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以判断患肢的肿胀程度。如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嗽、咯血等症状,应考虑肺栓塞,应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医生。鼓励患者术后予以早期功能锻炼,有条件可配合CPM机进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股四头肌收缩及被动直腿抬高锻炼。病情许可下协助其早期下床活动,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遵医嘱对高危患者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出院指导卧床休息,嘱患者坚持患肢功能锻炼,避患肢屈髋过度或并拢下肢下蹲动作或内旋盘动作等。定期复查。
本组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发生下肢DVT。术后出现2例(4.00%)下肢DVT,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缓解。术中及术后均无肺栓塞发生。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髋部损伤者长期卧床,下肢活动受限,加之手术创伤及麻醉影响,加重血液滞缓状态,提高下肢DVT、肺栓塞等发生风险。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 以先预防后治疗为原则,全面了解患者现存和潜在护理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4]。
我们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50例患者,在加强术前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指导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术中长时间仰卧和肢体制动以及血管直接损伤、感染或其他组织损伤等易导致静脉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血液成分改变等因素,积极开展预见性术中护理干预。通过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温、湿度适宜,做好患肢等保暖措施;协助患者合理摆放手术及麻醉体位,骨凸处和受压处均用软棉垫衬垫。避免坐骨神经 、桡神经、腓总神经的受压。同时提高医护间配合的默契性和熟练度。及时准确传递器械,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髋关节长时间内收及过度牵引等导致损伤静脉内膜的风险。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及术后DVT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