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稼轩词的历史英杰形象塑造

2020-01-09 22:29陶文鹏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刘裕稼轩李广

陶文鹏

【梵净古典学】

论稼轩词的历史英杰形象塑造

陶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辛弃疾在其怀古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大禹、李广、孙权、刘裕、陶渊明等历史英杰形象,藉以表现他北伐中原救国拯民的抱负以及壮志难酬反被投闲置散的悲愤。辛词这方面的成就在宋代词坛无人可及。他巧妙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为人物传神写照,也给后人提供了在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诗词中叙事写人的宝贵艺术经验。

辛弃疾; 怀古词; 历史英杰; 传神写照

南宋爱国英雄词人辛弃疾创作了不少怀古词,其中有五首成功地塑造了大禹、李广、孙权、刘裕、陶渊明这五位历史英雄豪杰的形象,催人奋进,发人深省,也提供了在以抒情绘景为主的词篇中叙事写人的宝贵艺术经验。笔者尚未见到有人对此课题作专门探讨,故撰写此文谈一得之见。

辛稼轩常以汉代李广建奇功而不得封赏,抒发自己有报国壮志与韬略却被投闲置散的悲愤。如其《卜算子》词上片云:“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描述李广因寡不敌众负伤并被匈奴俘虏,他毫不畏惧,途中机智勇敢地夺得胡儿马逃脱。他战功卓著,却被加罪放闲。而其堂弟李蔡人品和才能不过中下等,却得以封侯,位至三公。稼轩把二李的不同人生境遇作鲜明对照,表达出他对自己不幸遭遇的强烈愤慨和对南宋当权者昏昧无能的辛辣讽刺。而生动传神地刻画李广这位落魄的历史英雄的,则是那首长调《八声甘州》: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读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此词题为《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作于落职闲居带湖期间。稼轩捧读《史记》中的《李广传》,为李广的不幸遭遇感慨激动,竟至夜不能寐,于是写下此词,向两个有志隐居的友人倾吐英雄失时不遇的悲愤,也邀约他们同去射虎南山,做李广的异代知己。此词在艺术表现上并非无瑕之璧。顾随《稼轩词说》评曰:“开端二语,夭矫而来,真与一条活龙相似。但逐句读去,便觉此龙渐渐堕落下去。匆匆者何也?或是草草之意耶?匆匆未识,以词论之,殊未见佳。‘桃李无言’,虽出《史记·李广传》后之‘太史公曰’,用之此处,不独隔,亦近凑。……‘匹马’字与前片‘雕鞍’字、‘一骑’字重复”[1]71。顾老先生眼光犀利,批评中肯。但从塑造李广形象的角度来看,稼轩此词颇见艺术匠心。诗家词客吟咏人和物,在很多作品中也是为自己咏怀。此词上片略叙李广事迹,从李广生平中独取其“岁晚田园”即废为庶人后闲居终南山一段,也正切合稼轩当时的处境和心情。上片前五句概述李广无端遭受灞陵尉呵斥轻侮一事。开篇“故将军”的称呼及其后的“恨”字,表达出李广的自谦,也表达了作者对灞陵尉这类势利小人的愤恨之情。“长亭解雕鞍”为传记中所无、稼轩添加的细节,显得情景逼真。司马迁在《李广传·赞》中引俗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赞美李广,词中“桃李无言”代称李广,表现他性格朴实,不善辞令。以下两句写李广射虎南山的故事。“山横一骑”也是传记中没有的细节,“横”字尤妙,显示李广单人一骑上山,目中无虎,胆气过人。“裂石响惊弦”,更是想象大胆,绘声绘态,惊心动魄!可见李广膂力非凡,有传奇般的神勇。其下一韵却陡然跌落,写李广不仅无缘封侯,而且竟然在迟暮之年被废居于田园。这一笔绾合李广与自我,既感叹历史英雄的落魄,也倾吐自己落职失意的悲哀。

词的下片发抒自己的感慨。换头至“残年”化用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稼轩邀约两位朋友和他一起“移住南山”,追随李广,自强不息地度过晚年。“短衣匹马”既是作者的自我形象,其实也是为李广补充的写照。而“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同上片“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呼应对照,暗写出李广即使失意落魄,闲居田园,仍然风流慷慨,犹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三句,使笔者联想到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周瑜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史传记载李广此后就重上战场,自请为前锋出击匈奴。而“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两句,更由李广与自我的不幸遭遇点出了封建统治者压抑有抱负有才能的志士仁人的卑劣行径,使李广的英雄形象更有深刻的意蕴。词的末韵,问而不答,以景结情,把满腔悲愤融入斜风细雨微寒的夜景之中,余韵无穷。因此,清代李濂《批点稼轩长短句》评赞此词:“必奇士乃有奇作。”[2]618而尽管顾随有上述的指瑕与批评,其结语仍赞赏说:“直至‘汉开边’十五个字,方是风雨晦冥,霹雳一声,掣空而去。龙终究是龙,不是泥鳅耳。至‘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则是满天云雾,神龙见首不见尾矣。”[1]71可谓评赏美妙。

辛弃疾最喜欢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据袁行霈先生统计,辛词中吟咏陶渊明、提及陶渊明、明引或暗用陶诗陶文者,共60首,将近辛词的1/10。陶渊明在辛词里已被意象化了,他成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代表着那种遗世独立、潇洒风流、任真自得的人生态度,也代表着辛弃疾自身的一个方面。他把陶渊明当成自己的榜样,在《念奴娇·重九席上》词里说:“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其最高的评价。[3]189《水龙吟》这首词对陶渊明形象的塑造尤为真切、生动、饱满,词曰: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此词大约作于嘉泰二年(1202),稼轩63岁隐居铅山瓢泉时。稼轩满怀真挚又深沉的感情,把陶渊明看作是灵犀相通、心心相印的异代知音。起笔就说他自归带湖,始识渊明,晚年识之更深。梦中一见,仿佛已与渊明相似,而醒来还是不似,于是内心中郁积“幽恨”,酒也不饮,歌也不唱了。接着他在想象中显示了渊明的两幅画面:一幅是渊明不堪忍受为五斗米折腰的屈辱,白发苍颜挺立在萧瑟北风之中;另一幅是渊明在北窗下高卧,在东篱边把酒赏菊。这两幅画表现出渊明的铮铮傲骨与潇洒风流、任真自得的人生态度。“应别有,归来意”进而暗示渊明辞官归隐含有更深情意,那就是憎厌官场黑暗和鄙视世俗污浊。这样,陶渊明形象既真切生动,又有思想深度。词的下片,稼轩更想象陶渊明至今仍生气勃勃地活着,其后以始隐终出的谢安作反衬,含蓄地嘲讽谢安的出山仍不免存有富贵之想,陶渊明的风流才是最真纯的风流,高于谢安。稼轩另一首《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云:

晚岁躬耕不愿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袁行霈先生说:“辛弃疾以‘清真’二字概括陶渊明的作品,堪称卓见。所谓‘清真’,强调了它们的纯正与真切,其风流是真风流。‘王谢诸郎’,是指王导、谢安的晚辈们,辛弃疾说他们还抵不上陶渊明居处柴桑陌上的尘土呢!”[3]190-191这两首词都体现出辛弃疾对陶渊明的深知卓识。《鹧鸪天》叙事简洁,直抒胸臆,取譬喻理,饶有精思妙语;《水龙吟》则以塑造生气凛然的豪放隐士陶渊明形象出彩显奇。

嘉泰四年(1204)三月,65岁的辛弃疾出知抗金前沿的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积极备战,遣谍侦察敌情,复拟招沿江士丁,建万人军旅。他初到任时就创作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稼轩登上北固亭,近看风光绮丽,远眺只见早已沦陷于金兵铁蹄下的北方山河;俯瞰长江,波涛滚滚奔流,时日悠悠逝去,心中不禁触发出千古兴亡之感,并且自然地联想到三国时代吴国的主公孙权。过片两句紧承上片,形象地概括了孙权从少年起就率领千军万马雄据江东,奋发图强,敢与曹操刘备等前辈争雄,一直战斗不息。十二字千锤百炼,浓缩警拔,读之令人想象到少年英雄孙权的凛凛英姿,虎虎生气扑面而来。接着一问一答,极力夸张和渲染孙权非凡的胆识与气概,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匹敌。结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直用《三国志·孙权传》引《吴历》载曹操赞美孙权的话,使读者自然地联想到曹操的后一句“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从而巧妙地以怯懦无能的刘表之子刘琮作为孙权的对照与反衬,并且含蓄地讽刺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的南宋统治者。稼轩在赞美孙权的同时也抒发出自己一贯坚持抗金的气魄,表达了他也渴望如孙权一样建立英雄业绩的豪情。全篇借古喻今,缘景抒情,叙事写人,语言明快,妙用典故与前人诗文,信手拈来,自然合拍,声韵铿锵有力,从而成功地塑造了合孙权与自我为一体的英雄形象。陈廷焯《云韶集》卷五评赞:“魄力之大,虎视千古。”[2]970

同年秋天,辛弃疾又写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的上片怀念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下片用南朝宋文帝草草出兵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提醒当政者韩侂胄等人切勿草率从事,轻敌冒进。下面是此词上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千古江山”这前六句说:千古江山,依旧雄伟壮丽,而像孙权这样敢于抗击北方强敌的历史英雄却无处可寻了。他们建设的舞榭歌台,连同他们的流风余韵,也都被风吹雨打,消失殆尽了。“斜阳草树”以下六句怀念刘裕。刘裕,小名寄奴,其祖先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他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东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及十二年(416),刘裕起兵京口,两次率晋军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克复中原。这六句说:在夕阳斜照、野草老树掩映的寻常百姓里巷中,当地的老辈相传说,这里便是刘裕当年住过的地方。我现在想象当年,他挥舞金戈鞭策身披铁甲的战马,虎步中原,气吞万里。前三句展现一幅静态的景物画面,显示刘裕出身草野人家,并给人一种历史沧桑感与荒凉感。后三句推出刘裕北伐中原的进军场景,“万里”表达征途遥远,战场辽阔,“气吞”与“如虎”是刘裕大军浩大声威气势的形象表现。这三句综合了后唐李袭吉,北宋释觉范、张耒,南宋刘过与陆游的诗词文成句[2]563-564,加以锤炼而成,可谓笔力千钧。一静一动,一冷寂一炽烈,前后映照,两幅图画尤其是画上的英雄人物刘裕给读者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辛弃疾在写了上述两首词后,大约是开禧元年(1205),又写了一首《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稼轩登尘表亭,俯瞰滔滔大江,但此词并未描写奇险壮阔的山水景象,而是发思古之幽情。开篇二句即追忆与歌颂大禹治水,使神州大地免于陆沉,这是万世不朽的伟大功绩。“悠悠”“矻矻”两个叠字词,形容尽管历史久远,但大禹孜孜矻矻,劳筋苦骨,拯救溺水百姓的精神永存。接着的两个排比句,形象地描写大禹掘地把洪水引入大海后,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入深水中,人类得以在平地上安居乐业,尘世万物各得其所。下片前二句展现眼前所见红日西沉、白浪东流的壮丽阔大景色,似从唐人朱斌五绝名篇《登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化出①,风景画面中或许融入了日月升沉,岁月如流,自己年已老迈,抗金救国功业未成的情意。结拍二句说,我此刻瞻望的并不是江中这座矗立着金碧辉煌佛寺、传说唐代裴头陀开山得金的山,言下之意是:我对出家当和尚和掘金发财都不感兴趣,我只是热切盼望有个大禹般的英雄出来,拯救北方沦陷区的人民,我也渴望在北伐中原光复河山的事业中建功立业。这首词写远古治水英雄大禹,运用离形得似、重在传神的表现方法,即着意颂扬大禹为救国救民不辞劳苦的精神。为了适应“远古”的特点,语言也有意追求古朴而平易,虽句句用典,但不露痕迹,犹如己出,多用自然流畅的对仗句与排比句,使之具有民谣的风格。全篇立意高远,境界雄浑,意蕴深沉。读此词,眼前如见大禹胼手胝足巍立如山的伟岸形象。吴则虞先生评赞:“此词气魄之伟,抱负之大,有天地悠悠,上下千古之慨,在稼轩词中为压卷之作。”[4]277笔者深表赞同。

在稼轩词问世前的唐五代两宋词中,只有北宋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词句,刻画赤壁大战中吴军统帅周瑜风流潇洒、谈笑破敌的英雄形象,形神兼具,生动饱满,几百年来一直激动人心。辛弃疾继承与发扬了苏轼在词中刻画英雄形象的艺术经验,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明显可见他学习借鉴苏轼词的痕迹。辛弃疾为了激励自己抗金救国的理想抱负,满怀激情塑造了上述五位历史英杰形象。在这一点上,他在古代词坛上的成就即无人可及。辛稼轩不愧是词中之龙。而他巧妙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为人物传神写照,也给后人提供了在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诗词中叙事写人的宝贵艺术经验。

①此诗长期误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实为朱斌作《登楼》,参见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版,第1册,第243页、第244页。

[1] 顾随.顾随文集·稼轩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吴企明,校笺.辛弃疾词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3]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 吴则虞,选注.辛弃疾词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On the Imag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Heroes in Jiaxuan's Ci

TAO Wenpeng

(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

In his nostalgic poems, Xin Qiji successfully portrayed the images of historical heroes such as Dayu, Li Guang, Sun Quan, Liu Yu, Tao Yuanming, etc.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ambition to save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during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in the Central Plains and his grief and indignation thrown into idleness because of his unrewarded aspirations. The achievements of Xin Ci are not comparable in the Song Ci. He skillfully used a variety of expression techniques to vividly portray the characters and he also provided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s with valuable artistic experience in narrating people in poems based on scenery and emotion.

Xin Qiji, nostalgic poems, historical heroes, vivid portrait

I206.2

A

1673-9639 (2020) 05-0001-04

2020-07-06

陶文鹏(1941-),广西南宁人。原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宋代文学。

(责任编辑 肖 峰)(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田兴斌)

猜你喜欢
刘裕稼轩李广
落叶语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未来日记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明志
剑歌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李广的故事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水中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