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安镇中学 钱国芬
中学生学习任务较重,有较高学习压力,专门接受德育的时间较少。德育的实现方式通常是德育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简单地说教,实质效果不明显,难以发挥引领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因而,中学班主任应当注重发挥自身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创新德育。
1.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值思想观念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较易受到社会各种声音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思想上对中学生做好引领,帮助学生形成健全、健康人格。班主任在学生心中占据重要位置,能帮助提高学生是非对策分辨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新课改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现如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我国各大中小学的核心追求。班主任开展德育期间,如果渗透素质教育,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文化、科学等相关励志知识,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等素质。
3.有助于落实新课改对教育的要求。新课标背景下,对学生道德、美德方面的教育工作更为重要,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基于此,班主任应当注重将德育贯穿于教育学生的始终,例如,将德育工作融入日常班级管理、团体活动中等。为学生营造德育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处德育氛围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人,并在未来发展中,从我做起,服务于社会。
长期以来,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都是教育工作总体的重要部分,新课改语境下,教师更不可忽视其作用,应持续将其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精神等的重要手段。但从我国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设计来看,仍可发现一些不足。第一,德育形式固化,德育往往为纯粹的说教课,偏重于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而忽视了管理学生行为,同时对学生接受情况认知度不足,导致效果不明显。第二,在理论教育下,学生汲取了大量的德育理论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德育理论知识接受度不高。第三,存在班主任错误解读德育的情况,将其当作了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在教育中存在不顾及学生个人感受、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这样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更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1.创新德育教育内容。德育工作仍采用传统教育方式,内容明显不符合现代德育的需求,同时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应注重及时创新德育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遵循德育要求,在基础教育之上,根据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更新教育内容,同时要求教育内容全面、有针对性、有实质性,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结合社会事件,让学生对正确三观、健康思想道德有所认知,同时为学生播放值得学习的宣传片,使学生对抽象理念有具体认知。例如,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告知学生这些人有着怎样的信念,在人生与价值观念上存在哪些闪光点,从而让学生模仿、借鉴。再比如,播放《今日说法》,一边播放一边讲解,同时对争议问题进行讨论,引发学生深思,最后进行总结,告知学生不遵守法律法规,必将受到制裁,警示学生明辨是非,选择合法又正确的道路。
2.营造德育环境。德育环境也可以称为文化教育环境,文化是比德育范畴更大的含义,文化也是德育开展的土壤。德育环境的营造应当由班级文化氛围作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从下述三个维度入手。
第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教室布置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每个班级都形成自身的特色,且充满文化氛围,学生身处文化浓郁的环境中,不仅能够使其心情舒畅,还能够使其具备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情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德育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德育的世界。第二,精神文化。中学生道德、情感、观念等形成期间,精神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班级精神面貌。班主任需要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度,以此达到培育学生的作用,可以采取多样化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第三,制度文化。制度是管理学生、开展德育的保障,也是学生未来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规则,在学校这一特定场所,学生需要遵守学校制度。在班级内部,班级制度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制度意识,所以教师也需要予以重视,从而让学生了解何谓制度文化。对此,可以采用编撰班级规则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同时设计可以量化的奖惩制度,避免发生主观武断,影响制度的作用。
3.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目前,虽然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核心,转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但是实践中,仍不免受到应试教育余温的影响。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对一个学生判定的最重要标准仍然是其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受此影响,学生也单纯地用成绩评价自己,对自己没有正确认识,即使有所认识,也是不科学、不清晰、不明确的。且大多数学生还存在天天立志、天天不满意的情况,对自己的长久发展缺少明确目标。德育的本质是对学生个人的塑造,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极为重要,进而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关注自己。只有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才能清楚地看到自身行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此外,学习能力同样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需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与学习习惯,注重将各科所学化为实践,应用于生活,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同样告知学生将德育理论转化为实际行为。
中学生是德育的接受群体,其配合度与意愿直接影响德育质量与效果。因此,作为班主任,需要重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
第一,给予学生认可与尊重。当代学生大多具有较高的自尊心,且独立自主,在课堂与课下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转换身份,与学生实现对等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这样他们才能自愿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第二,教师应当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家庭条件、学生成长经历等,这样才能在德育手段的选择上更有针对性。同时关注学生的行为状况、精神状态,如果发现反常情况,则需要立即与学生对话与沟通,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回答学生困惑,使学生对班主任教师产生信任,这样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实现对策的交流。例如,班级中有位学生,其父母均是个体经营者,日常工作繁忙、劳累,少有家庭教育,所以该生在班级中经常扰乱教学秩序,对其他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他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不理想。对此,我多次找他谈话,但是效果甚微。多位任课教师也向我反映了该生的情况,为了让该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正确,我曾让该学生写检讨,但效果只能够持续2、3 天,为了纠正该学生的行为,帮助其回归到正确道路。冥思苦想后,我与该学生进行了谈话,在谈话中,假借有问题向该学生咨询:“老师最近遇到了困难,想征求一下你的观点,如果任课教师在上课时秩序不好,为了学生能够认真听课,需要进行管理,但是老师又不能每节课都在班级。”该名同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建议,自谈话后,我大胆赋予该学生权利,让他管理课堂纪律,该学生充满了责任感,自此之后,果然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同时班级纪律也明显变好。第三,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在班级内形成互助、友爱的风气,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相互疏导,团结奋战,进而不断强化自身坚毅的品质。
新课改语境下,中学教育对中学班主任提出了更高要求,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班主任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德育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之一,在新语境下,班主任应紧密结合时代,创新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