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2020-01-09 17:13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孔晶晶
天津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趣味性学困生整体

济宁孔子国际学校 孔晶晶

一、“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十分必要和重要,这也是教师越发看重“学困生”转化的直接原因。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学困生”转化有利于教学压力的缓解,学生较好配合下,教师也能更好地驱动常规教学活动开展。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学困生”的转化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运用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教学创新压力也不断增加,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学困生”转化的难度。无论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要较好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学困生”转化也需要成为教学中的基本目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难点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较为复杂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教学经验也表明,“学困生”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和作用下的结果。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在学习上较为困难,数学知识作为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由于其学习上的难度较高,很多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厌学或恐学情绪,这很容易导致学生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学困生”。从教学层面看,受到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化、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等因素影响,教学很容易成为简单的重复,这一状态下,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效相对较差,学生知识学习成绩长时间无法提升时,其学习上的自信心会不断降低,这也容易导致学生成为“学困生”。而诸如学生家庭不完整、家庭教育状况差等因素也会成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可以看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且不同因素的影响力大小,难以被精准量化。正是由于“学困生”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学困生”转化进程中的原因定位会变得十分困难,且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学困生”转化也会十分困难。

(二)整体教学的趣味性不足

应试教育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依然十分显著,这一陈旧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整体教学的趣味性明显不足,教学趣味性不足不仅是“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同时也是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难点因素。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较为机械地结合书本讲解学科知识,这一单一教学方法普遍沿用下,教学趣味性会明显不足,教学趣味性较低也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趣味性相对较低,会直接导致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明显不足,教学兴趣较低也会导致学生逐步转化为“学困生”。整体教学趣味性处于较低水平时,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参与感会明显不足,学习积极性不足时,即便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较多的“学困生”转化尝试,实际的“学困生”转化状况也无法得到较好保障。久而久之,单一的教学方法长时间沿用下,不仅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驱动力会处于较低水平,学生转化为“学困生”的概率会大为增加,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实际难度也会处于较高水平。

(三)“学困生”帮扶力度薄弱

“学困生”帮扶力度较为薄弱的状况较为明显,教学中无法为“学困生”转化提供有效支持与帮助,帮扶性措施较少,帮扶效果较差时,“学困生”转化效果自然较差。“学困生”的转化虽然较为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但更加依赖于教学层面的有效支持和引导。教师过分关注学生考试成绩提升的背景下,“学困生”转化在教学中的优先级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学困生”转化作为基本目标,“学困生”的帮扶自然也无法得到较多关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会进行一些“学困生”的帮扶,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学困生”数量较多,且教学进度较为紧张时,教师为主导的“学困生”帮扶力度很容易不断降低,这也会导致“学困生”帮扶力度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之中。绝大多数小学校园内,班级内其他学生并未成为“学困生”帮扶的有效选择,“学困生”帮扶主体与形式较为单一,帮扶手段有效性不足时,“学困生”帮扶的有效性也会处于较低水平。从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角度看,这一状况也不利于教学中“学困生”的具体转化,并成为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难点。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的具体策略

(一)精准定位“学困生”形成原因

由于数学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为多样,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会变得十分困难,从“学困生”转化的基本流程上看,“学困生”转化需要精准定位“学困生”形成原因,并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学困生”的具体转化。建议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困生”群体的明确,通过课堂以及课后时间进行的沟通、交流,精准定位“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在明确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例如,部分“学困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较差,这一情形下,教师可以通过与“学困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沟通等形式,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帮助,从而进行“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学习状况较差会导致学生早中、高年级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学困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一、二年级《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图形》《角的认识》等知识,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系统性地进行知识梳理,打好基础。在精准定位“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后,教师需要结合具体原因影响性大小等制定具体的“学困生”转化方案,从而更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进行“学困生”转化。

(二)多角度提升整体教学趣味性

教学趣味性不足导致的教学吸引力降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事宜,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学困生”转化,教师也应当从更多角度进行教学趣味性提升的相关尝试,借助教学趣味性的提升,吸引“学困生”参与到整体教学之中,缓解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压力。例如,在《测量》相关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等创设物品与单位连连看相关数学游戏,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学趣味性提升的直接目标在于提升整体教学的吸引力,最终目标则是帮助教师较好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促进数学教学实际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教学游戏的嵌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以及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从更多角度提升整体教学趣味性。在整体教学趣味性较好地提升下,教学中“学困生”转化效率也能更好地提升,“学困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提升也能降低“学困生”转化难度。

(三)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加强“学困生”帮扶力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提供给“学困生”学习上的帮扶,通过“学困生”帮扶力度的不断增强,提升“学困生”转化的实际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明确“学困生”群体的基础上,将“学困生”分别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中,并引导小组内形成“学困生”帮扶关系,使先进可以带动后进,达成学生知识学习上的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解决中,先进帮扶后进进行共同学习。诸如《角的度量》以及相关《角的分类》《画角》等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并要求各小组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既定任务,确保“学困生”在知识学习与运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很高的参与感。教师也要通过加强与“学困生”的单独沟通等形式,提供一对一的有效帮扶,更为精准地发现“学困生”转化难点,并提供一对一帮扶,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通过不断进行有效帮扶与引导,“学困生”自身对知识学习的看法也会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这也有利于整体教学中“学困生”的更好转化。

猜你喜欢
趣味性学困生整体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