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微微
(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 号)中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指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由此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就是课程建设,课程就是培养人才最为有效、最为关键的环节。“中国古代文学”作为贵州省一流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必然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遵循这一指导思想,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以实现消灭“水课”,打造“金课”的建设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师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门课程不仅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修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慕课模式强势来袭,以其大规模、开放、在线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界关于慕课的探讨和研究日趋增多。多数学者认为慕课优势显著,“众多学习者可以同时在线通过网络共享学习资源学习,学习时间、地点、身份、人数、方式等不受课堂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程度选择性地自主学习。同时,学习者可以在线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解疑答惑,有助于对问题的思考与解读。”[1]102“慕课相比于传统的课程,具有学习规模大、开放性强、授课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慕课课程充分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手段,结合相关的测试以及线下和线上的双向互动,在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2]59面对慕课带来的新媒体运用,有论者认为“通过网络平台、手机APP等,更快捷及时地将学习进度反馈给教师。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和记忆。”[3]
慕课教学模式于2012 年在我国开始兴起,有学者指出,“慕课模式的教学设计在知识点的选取、课堂教学方式、课后知识巩固、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革新和颠覆。”[1]102又有学者指出,“由于理念定位和设计规划方面的偏差和失误,对慕课教学改革产生了一些认知误区,突出表现在以技术理性统筹改革过程,机械移植和嫁接西方慕课资源和教学模式,忽视古典文学的本土性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4]21为此,就如何实现慕课模式的本土化、实现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融合,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如赵卫东指出:要从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环节的整合、审美活动的拓展、科研潜能的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古代文学课程慕课教学模式应事先从“教育现象”向“社会现象”转变,从“复制西方”向“中国模式”转变;古代文学课程慕课教学改革应实现与地方市场的有效接轨;慕课教学模式在实施情感教育、打造精品课程、增扩阅读范围、强化课外活动方面,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地方化特色,提升课程建设的市场服务意识和文化品格。[4]21何昆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层面对作品的文学性与文化的传承性结合、课程线上平台与传统课堂呼应、典范性讲解与自主性讨论并重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5]138-139
如何将慕课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有效结合,成为学习者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加以改革创新?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及“一流课程”的建设经验,对慕课教学模式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有效方法及途径,以期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及相关师范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以时间分段一般分为四门课程讲授: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通识性与推广价值,通过课程讲授、传统文化讲座、实践教学等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等院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固定在某个教室,任课老师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的教材,采用单向的或一对多的面对面授课。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是以任课老师为中心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一般没有机会向任课老师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诉求,也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6]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局限。局限于向学生灌输文化知识,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没有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二是教学资源有限。对现代化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不足,教学资源更新较慢;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文化解读与品格养成;注重知人论世而忽视古今对接。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重在讲授而轻于引导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学生默默听课而缺少讨论、思考与辩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四是教学手段陈旧。多数教师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但是信息含量、课件质量有待提高,大多存在把文档简单转化为课件的问题。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与不足,面对“互联网+”时代的现代化、信息化优势,可以利用慕课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实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 条”)中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推广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力推进智慧教室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革命基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教学理念上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中心,把课堂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自我潜能的舞台。教师要尽快实现角色转换,即是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动者。
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网络信息资源等,及时更新教学资源,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向学生传递最新前沿研究成果。
三是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要给予学生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拓展学术视野,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让课堂“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敢于质疑的能力。
甲醇,色谱纯,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盐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永华化学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分析纯)、磷酸(分析纯)、三乙胺(分析纯)、氢氧化钾(分析纯)、四氢呋喃(色谱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纯化水。
四是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慕课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讲授式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课件基本是文档的复制,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单一。采取慕课教学模式,利用其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用微课视频展示教学要点,中间还穿插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既丰富多彩又简洁明快;利用其在线开放、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放学习。
“‘慕课’是利用约十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学习重点难点进行具体的解读,是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2]59慕课教学模式具有资源开放共享、授课形式灵活、学习规模较大、教学手段新颖等特点,优势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如何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慕课教学模式的开放共享、多媒体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等优势,并融合传统教学重知识讲授、文化传承、个体感悟的优点,是进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内容庞杂,作家作品极多,文学思潮活跃,创作流派众多,学生难以对其概貌全局把握,对重要作家作品的认识有可能不够全面,对如何赏析诗词亦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而微课视频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通过微课视频讲授教学重难点、学习方法、鉴赏要旨等,如文学史线索的梳理就需要教师在全面掌握文学史概貌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概括总结;对一些作家的评价也要中肯公正,如对白居易的评价既要看到其诗切于实用、讽喻时政的优点,也要看到其诗过于浅露直白、篇目结构相似的不足;再如对李白诗歌的鉴赏,就要紧密联系李白思想、人生观的复杂性。李白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负,又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愁苦,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所以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李白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地解读鉴赏李白诗歌。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科学合理、正确明晰地掌握古代文学知识。
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作业、在线测试等教学环节会对本章节的知识有全面了解。同时,通过答疑讨论、互动交流等在线方式,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可以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情况进行反馈或评价,而不是任由学生自学自答,所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得到彰显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慕课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必须依赖教学资源平台的支撑,而且教学资源平台必须具有教务管理系统和评价考核系统,是将教师教授、学生自学、教学过程督管、成绩考核、作业布置、答疑讨论、数据统计分析等融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国内高校大多建有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依托这样的教学资源平台或网络教学平台,就可以把慕课的优势融入传统课堂中,实现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充分利用慕课“在线”“开放”的优势特点,使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和信息,而不受固定时间、固定教室的限制。传统教学中往往需要固定的授课教室,并在固定的时间开展教学。慕课不受此限制,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听课,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进行学习,自由选择教学内容,自主安排适合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也可以反复学习。“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快捷、及时让学习变得简单方便。这样,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学习偏好选择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7]每节微课视频大约十分钟左右,主要由教师给学生讲授重点知识内容,同时运用经典作品视频、诗词朗诵音频、诗词动画制作等手段,还结合在线测试等考核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资源平台大多都设置有答疑讨论环节,教师根据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提供讨论题目。学生由于受到微课视频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促发,往往对教师提供的讨论题目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交流,并回帖讨论。这样既使教学方式从教师的“填鸭式”灌输变成了学生的自主讨论式,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去挖掘更深更广的知识,从而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资源的开放共享,慕课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慕课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特点,各个高校、各个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和信息突破了时空限制和校园局域网的限制,实现网络共享。尤其是一些重点高校的教学资源,以前局限于本校课堂、本校学生,现在通过慕课,可以成为其他高校学生的学习资源,因而促使其他高校学生的学习面、知识面得到拓展,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次,慕课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特点,“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资源共享化得以实现,课程资源不再囿于校园的围墙之内,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范围。”[5]138-139开放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地、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自由地选择学习课程。如果不能在固定的时间上线听课,也可以通过课程回放、下载资源学习等方式学习,在线听课、作业、小测、讨论等环节都是可以自主安排完成的,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慕课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丰富性、多元化等优势,给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学生享受慕课资源带来的便利,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限于教材书本、教学进度的束缚,自主安排课程内容、学习进度,最大程度上实现自主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慕课教学改革并不是一味抛弃传统教学模式,全盘接受慕课模式,而是寻找两者的优点,取长补短,两两促进。其中就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导”的作用。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同样的道理,在慕课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师“教”“导”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改变“满堂灌”“填鸭式”教学,重视传授学习方法、途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注重用探究性、创新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传输知识。
教师要转变理念,认识到学生“学得好”比教师“教得好”更为重要,只要“教”“导”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增强,从而就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从“懂得科学知识”到“掌握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评价学校好与坏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而课程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除了具有知识学习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立德树人”,它在启人心智、陶冶情操、涵养品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代先贤们的真知灼见,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思想等等,犹如遥远而来的火炬,一直生生不息,传递着中华文明。优秀微课可以“还原”或者说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去品味感悟作品,加深理解,从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艺术魅力,从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品德修养。
慕课教学模式融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国古代文学既有文学史的讲解,也有重要作家作品的赏析,内容极其丰富。因此,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要具有内容明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激发兴趣的特点,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内容明晰”指微课内容要有逻辑性、层次清晰;“主题鲜明”指微课视频内容要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形式多样”指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和方式,围绕教学重点精心选择音频、视频、动画、图片资料等,实现微课形式的多样化与丰富性;“激发兴趣”是指微课视频从内容选择到形式手段,都要精心策划,采用适合而多样的素材来配合教师的讲解,营造图文并茂、内涵深厚、引人入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建设“金课”提供了信息开放、知识共享、传播及时的机遇。[8]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师应抓住机遇,以中国古代文学慕课模式改革为课程改革重点,坚持以“学”为中心,以“导”为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质疑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要实现传授知识、增强能力、提升素质的有机融合;要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探究与教学评价。要结合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两者的优势,把中国古代文学慕课教学建设为“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