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政平,邵忠祥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在不断地加速向城市转移。但是,我国还没完全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在输入城市的教育问题。国家虽然有“两为主”政策,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适龄儿童没有完全能够进入父母打工所在地学校就读,大量农村儿童仍然留守农村,由此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贵州省农村初中和小学在校的留守儿童学生达到1 165 531 人①数据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简明统计分析2012》。;2016 年,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共计87.5万人②人民网,《留守儿童,贵州省共有87.5万》,2016年12月4日。。如何应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及其存在的比较严重的教育问题,是贵州省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从已有的调查研究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并不像有的人所夸张的那样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把留守儿童妖魔化,或把留守儿童等同于问题儿童。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不能在主观上把留守儿童当成问题儿童去看,这样可能会无形中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缺少亲人的监护,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缺少有效的监护和自控能力,留守儿童更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可能一时走错方向,成为失足少年而不自知。当前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人身安全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数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由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疏于管理或监护无力,往往会造成一些安全甚至是死亡事故。以溺水事故为例,每年关于溺水事故而意外死亡的儿童中,留守儿童居多。据统计显示,仅在2008 年,我国就有2 万名青少年非正常死亡,溺水是“头号杀手”,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的人数是城市的五倍[1]。此外,由于留守儿童能力有限,特别是女孩,往往成为被伤害的对象。据2010年4月22 日贵州都市报报道,贵州省安顺紫云县一乡镇13 岁女孩在家中被村中一男子带走强奸,给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另外,2015 年6 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留守的4兄妹喝农药中毒死亡[2],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如何保证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是留守儿童问题中的重要问题。
虽然每个孩子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但是以留守儿童居多。由于长期留守,孤独感、焦虑感等成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据有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近30%的儿童认为自己比较孤独,大约68.2%的儿童表示特别思念父母,29.1%的儿童对父母“有点思念”,只有2.7%的儿童从不想念父母[3]。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有焦虑心理的占27.4%,有抑郁心理的占27.6%,有恐惧感心理的占24.5%,有易怒心理的占22.7%;在不良行为方面,有过失行为的占57.6%,有说谎行为的占35.2%,有偷窃行为的占7.4%,有攻击行为的占30.6%,有破坏行为的占41.3%[4]。这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正视,留守儿童的今天,预示着中国农村的明天。
教育不仅是要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留守儿童正处于自己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高年级的留守儿童更处于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但是由于在自己成长的人生关键期缺少监督,一些留守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走上歧途。有的孩子形成了偷窃、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有的沉溺于网吧、游戏室,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无理顶撞教师的批评教育,有的成为社会不良青年和帮派团伙拉拢利诱的对象。在2008年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贵州省“瓮安事件”中,就有在校学生参加了当地的黑社会团伙“玉山帮”,成为黑社会的成员[5]。最高人民法院的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6]。另据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率比非留守儿童高24.50%,违纪率比非留守儿童高12.73%,违法犯罪率比非留守儿童高10.99%,并已达到令人吃惊的12.54%[7]。
除了上述的一些基本问题之外,留守儿童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由于长期留守,留守儿童很少和自己的父母交流,造成了亲子之间关系的疏离,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一些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可有可无,在平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回来后,孩子也很少和父母进行交流。父母由于长期与自己的孩子分离,同样也造成了他们对自己孩子在感情上的疏远,除了责任之外,情感明显减少,这不利于家庭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从贵州省近五年的农村初中和小学生数量来看,初中在校留守儿童数量保持在30 万以上,2011、2012 年接近40 万,5 年内增加了71 926 人。小学留守儿童在校生数各年的数量大约是初中的两倍,除了2009 年略有降低外,近5 年都保持在76万以上。总的来看,初中和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保持稳定。见表1。
表1 贵州2008—2012农村初中、小学留守儿童在校生数(单位:人)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造成农村中小学的在校生在不断减少(见表2)。从表2 中我们发现,5 年内贵州省农村初中在校生数减少了79 609 人,农村小学在校生数减少1 076 958 人,但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在校生的比例没有下降,反而逐年呈上升趋势。见表3。
表2 贵州2008—2012农村初中、小学在校生统计表(单位:人)
从表3 我们发现,2008 年-2012 年的5 年间,贵州省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占农村在校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初中五年内上升了4.78个百分点,小学上升了6.03个百分点。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和比例的不断提高,这给贵州省在农村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压力将会长期存在。
表3 2008-2012贵州农村初中和小学生留守儿童分别占该年农村在校生的比例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及留守儿童数量的庞大,给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不高的贵州省带来了较大的难题。从近五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面对城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怎样更好地缓解“留守”这一不利的生活处境对他们发展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快乐幸福地生活和接受教育,促进其平安健康成长,是贵州省各级政府及教育等部门要深入思考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的问题。针对贵州当前的留守儿童状况及未来必将长期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在留守儿童教育中,最棘手、最难解决的是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因为没有父母在身边,监护人照料不周,往往给留守儿童造成伤害。“留守儿童遭遇的人身安全问题很多是由于家庭监护不足造成的。父母外出打工,祖父母或亲属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够,就容易造成对儿童提供的监护缺位或部分缺位。”[8]结合贵州省具体情况,安全教育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假期的安全教育和保护
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周末或假期。这是一段真空期,因为在校期间有学校管理,而到了周末,特别是寒假和暑假,则成了留守儿童意外事故的高发期。如果缺少相关的监督,很容易造成溺水、交通安全等事故。贵州是一个河流较多的省份,北有赤水河、乌江,东部有锦江、清水江,南部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此外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小河流。贵州的大多数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些江域。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这些江边的小孩经常会在江中游泳,有的经常下河摸鱼。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后,在家的孩子假期无人照管,或监护人监护不力,当他们下河后,缺少大人的照看,很有可能会出现溺水等事故。因此,当假期到来时,地方政府有必要对这些住在江河沿岸的村寨的留守儿童进行排查,建立档案,摸清他们的假期去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并进行一些定期的巡逻,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
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训练自我保护能力
农村中小学平时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并组织相应的实践演练,提高所有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假期当中,地方妇联、教育行政等部门应联合组织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或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的影响。在家庭教育方面,有条件的父母应尽可能接孩子到打工地团聚,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打工的艰辛,回校后更加努力学习报答父母,另一方面父母可以适当照看孩子,保证孩子的安全。
3.根据不同对象,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来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儿童情况有别,因此有必要进行分类别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针对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由于其自我保护能力差、认知水平不足等,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突如其来的不可抗力的打击。因此,对这部分留守儿童要格外引起注意和警觉,平时对他们要多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同时这部分学生年龄较低,孤独感较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对于初中女生,容易受到性侵害,不仅要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方法,更应该建立相关制度,保护她们的人身安全。初中男生在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冲动,在没有监护人或监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在一些具有黑社会性质帮派的威逼利诱下,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要特别加强法制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对帮派本质的认识和加入帮派的危害性认识。
4.建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留守儿童人身安全
学校自身要自觉深入学习《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各种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安全工作通报制度、安全应急机制,制定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确保师生安全。同时认真执行《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日作息常规指导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对在校生的安全管理。
前面提到过,留守儿童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及各种不良行为。因此,应针对留守儿童中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留守儿童中产生的一些行为不良问题甚至违反纪律的一些问题,要耐心地做好教育工作,找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做到真正能解决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贵州省有必要在农村中小学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或请心理专家定期给中小学生上心理咨询课,以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
政府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责任意识教育,从法律的角度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让家长明白教育子女是父母应有的责任。“对父母未能很好地履行监护职责的,应进行教育,责令其改正,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唤起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严重不合格的父母应剥夺其监护资格,并规定采取一定的处罚和强制措施,以防止其不管不问,或不负责任地将监护责任推给他人;同时严格规定委托监护人应具备的条件和职责,落实未成年人监护主体,并规定其教育和管理责任。”[9]家长不能因为贫穷而放弃对自己子女的教育责任,对造成留守儿童伤害的,留守儿童父母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教育意识都提高了,才会加强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监督,保证孩子的学习和人身安全,有效阻止儿童被不法分子利用而误入歧途。
政府作为公共意志的体现者、领导者和协调机构,唯一的目标和任务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合理配置社会的有效资源。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机会平等、保证其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权利,是政府履行公共权力角色的应有之义[10]。我国的留守儿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因此在目前这种体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应该强化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政府要认真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同时要制定相关的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受保护权等,明确各级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当中的责任。认真实施相关法律、政策、制度和措施,是保护留守儿童的最为根本的途径。
由于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将主要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寄宿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建议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标准,保证留守儿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并相应提高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让管理人员安心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招聘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担任宿舍管理人员,以提高宿舍管理的专业水平,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当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应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局面[11]。各级政府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贵州省独山县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独山县的“雨露工程”以“四在学校”(即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在学校、乐在学校)为载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学习、交流和人身安全,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12],由于其操作性强而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这些尝试值得贵州省的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解决不是光靠学校就能完成,更主要的是需要各级政府的努力,以学校教育为依托,通过各个组织部门的通力合作,并通过家庭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离开了政府、社会、家庭的通力合作,留守儿童的各方面问题将很难解决。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其智力、体力,保障其健康发展的权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社会不能抛弃他们。因此,当前应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是全社会的责任。